近年來,對于語文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語論不像前些年的熱度那么高,但是創新精神是一個學生乃至一個國家、民族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創新教育作用將越來越明顯。小學語文是一門極具激發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學科,其知識結構和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由疑而思,發展創新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質疑是創新的基礎。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促進思維,才有創新的靈感和源泉,科學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從質疑開始的,從解疑入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鼓勵學生質疑,指導解疑,需要講究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難度適宜、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學中遇到的疑點或難點及比較含蓄或潛在的內容,應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在思考討論過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討論中有所發現和創新。教師要善于巧設問題,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如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扣住“轉敗為勝”這一重點詞語設疑:1.田忌為何失敗?后來為什么又勝了?2.孫臏為什么不在第一次比賽前提出調換馬出場順序這個辦法,讓田忌一戰即勝?3.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如果齊威王也調一下馬的出場順序呢?請你幫助齊威王設計馬的出場順序打敗田忌。在小組討論中學生逐題排疑解難,達成共識:“馬的出場總共有6種,只要齊威王不上等馬對下等馬,田忌怎樣調整順序也無法獲勝。”有學生質疑:“各個等級馬比賽,田忌怎能調整馬的順序呢?怎么不賽前規定好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產生了新的見解,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拓展,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啟發想象,培養創新思維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想象為出發點的。”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不論是再造現象,還是創造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以想象目標激勵學生,啟發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想象目標的橋梁。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進行想象訓練,培養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如教學《窮人》一課時,我啟發道:“桑娜和漁夫又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以后的生活會怎樣呢?孩子成長以后了?”這一問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續編故事。有的說西蒙兩個孩子長大以后,漁夫告訴他們事情的真相,這兩個孩子很懂事,發了財,蓋起了別墅,把漁夫一家接到別墅里一同過上好日子;有的說這些孩子長大后參加了俄國十月革命,革命勝利后,又回到漁夫身邊,過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有的說漁夫打魚喪失,孩子長大后,桑娜因過度操勞而死……孩子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插著想象的翅膀,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就這樣應運而生。可見,通過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運用求異,訓練創新思維
“求異”法是在分析解決問題時不拘于一般的原則和方法,不滿足已知的結論,而運用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標新立異地提出新見解的一種方法。運用“求異”法,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想象,感受體味,有獨特的見解。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形式,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各抒己見。另外,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逆向思維,一些小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據此,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設計能拓寬學生思路的問題,引導學生變換角度靈活思考,鼓勵學生展開設想,大膽創新。如教學《琥珀》一文時,我讓學生根據琥珀的特征設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紛紛開動腦筋,積極發言。有的說,松脂球形成后被風吹落地,山上的泥沙掩蓋了松脂球,經過漫長的時間,農民開荒不識寶撿回家,孩子玩后跟垃圾一起倒進溪里,流進海里;有的說,很早以前,下大雨,松脂球被水沖到溪里,流進海洋里,卷到岸邊,埋在泥沙下面,天長日久,變成化石……這是學生通過一番思考得到的,是求異創新的萌芽,我及時表揚,讓其享受成功的喜悅。而后,讓學生找出科學家假想的依據,學生通過分析對比,得出科學家假想的合理性。這樣,既鼓勵求異,又重視求佳。
有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思考,而且可以從反面設想。“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對付老虎,保全性命,難能可貴。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求異法,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特的思維個性。
四、提供實踐,拓寬創新思維
語文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靈活載體。我們應努力創設實踐機會,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可以巧用電教媒體,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大膽質疑,積極求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努力再現課文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便在閱讀教學中得到了有效培養。電教媒體可以對各類教學信息,如圖片、聲音、圖像及動畫等,進行有效展示,有利于促使學生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多起點地研究和思考問題,并且在多路的比較中形成創造性思路。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注意巧用媒體,將教材上的文字作品、靜止的畫面變成活生生的可視形象,為學生創設直觀情境,同時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圍繞問題的實質,查詢學習資源,并借助這些資源進行分析探究,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通過出示投影、掛圖,播放錄音、錄像,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資料。由于巧用媒體,使學習內容形式多樣化,思維立體化、綜合化,符合學生的聯想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情感。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畫、演、算、辯、唱等方式發展創新能力。如教學《晏子使楚》一文時,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根據自己的角色在文中找臺詞,用心體驗,發揮創造性,排成課本劇上臺演出,讓學生體驗到創新的情趣。
總之,小學語文課本中蘊涵豐富的創新因素,只要我們轉變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并切實加以引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