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人文素養日益受到重視。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材料,挖掘其人文價值;要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要建設人文氛圍濃厚的課堂和校園文化,用濃厚的人文環境感染學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 人文性 人文素養 高職英語教學
1.引言
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層次人才的素質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其中人文精神、人文素養顯得極為重要。高職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其活力在于自身的特色,主要培養具有復雜的職業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高職教育中仍存在重專業輕人文、重職業選擇輕素質教育的現象。在高職教育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學生其他素質尤其是人文素養的提高。因此,在高職院校中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2.高職英語教學與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即做人的基本修養,是一個人在長期生活、學習中不斷獲取人文科學知識,逐步形成人文知識結構,以及在實踐中形成的有關人文知識內涵行為能力的綜合體現。
英語是一種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的教授,還是人文素養的教育,是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心智的教育。時代的發展和日益廣泛的國際交流,對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語言基本功,更要重視學生良好的修養和品德;不僅要掌握語言知識本身的價值,更要具備運用知識時自身具備的良知、責任感和價值感;不僅要了解西方文化,更要看到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夠批判地看待中西文化。要培養出具有高人文素養的高職人才,必須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熏陶和培養,樹立以人為本和全人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使語言知識的學習內化為人文素養,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途徑
3.1充分利用教學材料,挖掘其人文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高職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教學的側重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法知識點的學習,更要挖掘教學材料中的人文內涵,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首先,要利用好聽說材料。在聽力中會聽到很多關于日常生活的對話,這些語境比某些口語材料還要真實。在學習中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探究、發現這些隱藏在日常對話后的深層文化,并對中西方的文化進行比較,讓學生討論如果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次,要利用好閱讀材料。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涉及歷史、地理、天文、文化、體育、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的差異。如在講解找工作(Applying for a Job)的閱讀部分時,可以首先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了解和理解,然后分析中西方找工作的態度、方式及面試中提問的問題等方面的差異,最后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導致差異的原因,為學生找工作及涉外事務活動的成功開展奠定基礎;再次,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材料的學習中。可以搜集學生感興趣或當前的熱門話題,讓學生自己尋找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整理、組織和總結,對涉及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3.2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教師在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因此,要求教師自己首先就是一個人文素養高,是具有人格魅力、人文精神并能影響他人的人。首先,教師要定好位。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教師要將“做人”的教育貫穿在“做事”的教育中,即要教會學生做人,使學生通過做事學會做人;其次,教師要不斷充實,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英語教師要了解語言學、心理學、教學論等方面的教育理論知識,還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豐富自己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對教學中涉及的文化背景要了解透徹,并準確把握其中的人文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習提供指導。教師自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就無法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再次,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英語的學習除了單詞和語法的障礙之外,對背景知識和人文性的不理解也是重要因素。教師除了自己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內容的學習中發現其人文性,并通過對其的學習和內化,促進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因此,學生能否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是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否有效提高到一個重要方面。
3.3建設人文氛圍濃厚的課堂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課堂氛圍和校園文化是影響學生人文素養發展的隱性課程。首先,要形成人文素養濃厚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是人文素養獲取和培養的最直接途徑,教師的重視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知識獲取和提高程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需求,學生要及時反饋,營造滿足學生需求的、輕松和諧的,學生積極參與和互助互學的充滿人文性的課堂氛圍。只要營造出人文性的課堂氛圍,學生就樂于參與,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英語學習提高人文素養。另外,開展多種活動如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等,構建具有濃厚人文氛圍的校園文化。第二課堂是課堂學習的延伸,組織好第二課堂,讓學生在動手動口活動的練習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展示才能。組織競賽和比賽,如英語詩歌朗誦、英語讀書活動等,創造人文性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人文素養。
4.結語
英語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英語學習過程就是潛移默化的人文熏陶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材料,挖掘其人文內涵;要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要創建人文氛圍濃厚的課堂和校園文化,用濃厚的人文環境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和學校教育中共同努力,把人文素養的培養貫穿于高職英語教學的始終。
參考文獻:
[1]Kramsh,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孫有中.英語教育與人文通識教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3]郭丹.人文教育:高職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主題[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