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教育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計算機是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的產物,它不斷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一項必備的知識技能供學生掌握。文章對職業學校如何培養出適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計算機人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計算機應用技術 教學對策 中職教育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水平得到提高?!队嬎銠C應用技術》雖然是計算機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了進一步優化教學結構,本文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
《計算機應用技術》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常見的課程之一,是基礎的計算機學科,計算機教學的質量與其關聯緊密,現階段的計算機教學內容由于對教材進行編制時沒有與時代的發展趨勢結合,因此較為陳舊,新研發的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等相關知識內容并沒有在教材里體現,使教學內容與社會脫離,最終學生所學知識無法適應市場需求,降低學生的應用能力,甚至限制了學生的未來發展。
(二)教師把握不好教學深度。
中職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與態度、所含知識量都不相同,教師就很難掌握教學深度,教學方式不合理,城里學生因為經濟條件優越會更早接觸計算機,基礎知識較扎實,但農村學生就不容易在學習中學會、聽懂,教師不能夠因材施教,無論講課過快過難還是過慢過于簡單都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使學會的同學不愿學,不會的同學更不愿意學,這種差異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使教師更難掌握教學難度。
(三)內容繁雜且銜接不當。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計算機應用技術》也重新進行了編著,新編著的內容難度大于從前的教材,增加的內容使教材內容更加繁雜,教學難度增加,教材將計算機發展的概括和類型和用途、配套硬件等知識融入其中,分部介紹操作方法及網路應用實踐等,且不說繁雜的教學內容,只是前后部分缺乏連貫性就會降低教學質量。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策略
(一)增加教學樣式,與實際相結合。
中職計算機教學有其特點與規律,教師要將實際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演示教學法,是指教師可以走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途徑,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學習知識與技能,教師先示范操作過程,學生通過屏幕或者電視機觀看演示過程,學習操作。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指導并個別輔導,最后作總結,這種方式有力地將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學習與操作同時進行,使學生較快掌握了操作要點,快速提高了操作技能。不再依靠教師的灌輸,還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強調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結合此方式對操作要領的領會與對操作技能的掌握。
項目教學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主張引入實際生產中出現的技術項目、技術至課堂中,對實際項目分析講解,完成理論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結合實際培養目標將中職計算機技術按照項目逐個講解分析、實踐總結并評價,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設定學習項目,對相應項目制訂學習方案并按方案實施,最后總結并評價。
(二)課堂主導角色由教師向學生轉變。
傳統計算機教學都以教師作為主導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所起到的作用更受重視,但改革以后師生關系要求被重新建立,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理念,從教學權威的角色向教學組織與管理者和參與者轉變,放下所謂師道的架子,關懷學生,對學不會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細心講解,切忌責備與隨意批評,學會換位思考,明白不是教師懂學生就懂,教師操作順利學生就可以順利操作,從學生角度實施教學,多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情況,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考慮,更好地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
如果教師可以注意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那么重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可以更順利地建立,強化計算機教學效果。
三、結語
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課程教學最主要的就是保證質量,相應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種可以發掘,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正確的師生關系構建都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對教學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效果的強化都起到決定性作用。除了對教學方法特點及功能進行分析之外,更應該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身心情況,遵循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地達到教有所成、學有所獲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小宇.基于智能引導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法研究與實踐[D].浙江工業大學,2008.23(5).
[2]陳澤文.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研究[J].湖南農機,2011,38(1):195-196.
[3]趙智.中職高專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6,11(3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