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是目前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對于高中生物課程而言,重在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讓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本文主要闡述了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并利用該教學法構建高效高中生物課堂。
關鍵詞: 趣味教學 高中生物教學 高效課堂
1.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更強調趣味性,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中隱藏的趣味性,恰當運用趣味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2.以“趣味教學”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具體策略
2.1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精彩的開篇導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一堂課而言,精彩的開篇導語能夠撐起整個課堂,在課堂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這就對高中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課前教師需要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并查閱與教材相關的文獻及資料,設計精彩的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快速發展,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模型及實驗等多種手段引入課堂教學中,在細微之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以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細胞增殖”為例,這一節內容主要講解了細胞的有絲分裂,內容看似有些枯燥,而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先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老鼠一般都是“夜間工作者”,而它們老鼠每天都在磨牙,如果一天不磨牙,老鼠就會“笑口常開”直接合不上嘴啦。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另外一個問題: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大象,而草履蟲則僅為單細胞生物,但二者的細胞在大小上差別甚微,那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細胞的有限生長嗎?如果細胞不能夠無限地長大,那么大象又是通過何種方式實現的個體成長呢?關于這幾個問題,同學們可能暫時找不到解題思路,但通過本節課對“細胞增殖”內容的學習,同學們自然會找到具體答案。通過這幾個小問題,教師可以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且可以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開始本節課的學習。
2.2巧用小資料創設問題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恰當利用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且具有一定新穎性、趣味性的小資料或者小故事,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借此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2]。
以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節“基因的自由組合”為例,在講解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給學生講述下面這個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都知道蕭伯納,他是英國近代歷史中的一大文豪。有位女演員在閱讀了他的作品之后,對他萌生了愛慕之情,并向蕭伯納寫信表達心中愛戀。信里寫道:你是如此聰明,而我又是這般貌美,倘若我們結婚,生下的孩子必定既有你的聰明才智,又具有我的美貌,豈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蕭伯納幽默的回信說:你我結婚生下的孩子也有可能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豈不是糟糕透頂了嗎?”教師就勢對學生提問:“如果他們真的結了婚,那么這個女演員真的能夠美夢成真嗎?”學生聽完這個故事,先是大笑,然后自覺地展開討論。這時,教師接著說,同學們先不要討論,等學完本課時的內容,大家自有答案,那就讓我們開始這節內容的學習吧。在小故事的引導下,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有所增強。
2.3科學合理的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日益更新,投影儀、多媒體技術等逐漸走入高中生物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實現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而且能豐富生物這一學科的教學資源,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
再次以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細胞增殖”為例,在講解有絲分裂的內容時,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前收集一些視頻及圖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播放給學生觀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播放有關細胞分裂全過程的視頻,然后以慢鏡頭逐個播放,將抽象的過程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在觀看視頻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細胞在各個時期都有哪些生理變化?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DNA的數目是怎樣變化的呢?在放映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在每個時期結束時做定格,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剛才看到的生理過程,并分析兩組數目的變化情況。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發現問題,并渴望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地解決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高。
2.4建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做好每個實驗。
由于高中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地區或學校,而不同學校的實驗條件存在較大差別,甚至有些來自農村的學生基本上沒有親自動手做過實驗。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及他們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有計劃地幫助學生改正問題。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每個實驗現象,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建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認真做好每個實驗,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且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結語
將“趣味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營造輕松、愉悅、趣味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則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學習,進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小麗.談趣味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83-84.
[2]李建軍.淺談高中生物課堂中的趣味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10(15):38.
[3]葉芳娟.淺談高中生物趣味教學的實施[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09(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