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數學課堂一直存在低效現象,作者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探討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以利于改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有效教學 探究性學習 自主創新能力
我曾在經濟欠發達農業大縣的一所高中任教,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讓我感受到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教學低效的現象,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落后的教學理念,制約著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下面我主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問題。
一、科學理解有效教學,牢固樹立有效教學觀念
有效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要正確理解教學效益,即通過教師的教學勞動和學生的學習勞動,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感受到進步與發展,并在活動中對學習產生興趣,形成志趣,從而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念,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唯一的標準就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就是每一節教學實踐中學習效率的提高。
高中數學教師更應該科學理解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牢固樹立有效教學觀念,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主導作用,積極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自覺遵循教育規律,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引導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的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發展,并通過學習發現自己擁有的極大學習潛能,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形成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尊重學生,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建構主義理論把創設情境看做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并將其作為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是很有道理的。
高中數學教師創造和諧教學環境的方案是很多的,關鍵在于高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把學生當做教學活動的主體。實際上,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缺陷,就是把學生當做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沒有把學生看做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活力的人。教師只有高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在課堂上把教學的切入點放在學生的注意力上。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一節數學課能否成功,關鍵就看這位教師是不是關注學生,能不能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不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在具體的高中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創建有利的課堂教學環境,不必過于苛刻地要求教學實施及其他教學條件,既可以利用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又可以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條件。比如我在教學“立體幾何”導言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了“讓所有立體幾何圖形都動起來”的課件。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學習,產生了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和好奇心,有效地減輕了對立體幾何的恐懼感,提高了學習效率。
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利于質疑的問題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我在教學高二數學“正方體截面”課時,先是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訪問教師放置在服務器上的“正方體截面”的課件,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繼而提出了一連串的探究性問題:“屏幕上淺藍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個正方體中,類似于這樣的三角形有幾個?”“如何截正方體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間有何聯系?”“用一把無比鋒利的刀猛地朝一個正方體的木頭砍下去,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狀的圖形?”這些問題為學生創造了利于質疑的教學環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還有效地加強了學生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了生活中無處不有的數學知識,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數學,不單單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進而使學生把學習數學當成一種樂趣。
三、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進步
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般采用以下模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
(一)創設情境。上課前5分鐘,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盡可能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虛擬的數學實驗室中有目的地創設一些與數學課堂教學相關的真實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地學習,讓學生在與生活現實基本類似的情景中思維發生碰撞,產生好奇,產生質疑,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激發聯想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從而使學生能夠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同化和思考學習的新知,并在新舊知識之間通過思考建立起新的聯系。
(二)提出問題。因為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程序,提出能讓學生感到新奇又有興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題質疑、因果質疑、聯想質疑、方法質疑、比較質疑、批判質疑等方法,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開展自學,引導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溝通,讓學生自我設問、學生之間設問,教師也可以通過及時插入設問等方式提出問題,展開思考,通過相互之間質疑,逐漸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和敢于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時間。
(三)自主探索。這一過程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探索。具體方法是先由教師通過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啟發引導,然后指導學生自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必須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動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時進行提示和指導,幫助學生運用獨立發現法、歸納類比法、打破定式法、發明操作法等方法,沿著概念框架逐步深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主動探究過程中適時引導,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說的話可能很少,但必須有畫龍點睛、醍醐灌頂之功效,這樣才能充分實現教師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完美結合。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5~20分鐘時間。
(四)小組協作。這一階段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數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個人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在小組之間開展交流與合作。我的做法是先讓小組長收集小組探究的成果,并對這些成果進行整理,然后代表小組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這一過程也是小組之間合作的過程。讓小組代表在進行小組交流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協商、討論,對形成的新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并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交鋒進行補充和修正。通過這種方式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側面和不同解決途徑。教師在這一階段的作用在于,指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之間的關系,學會團結與合作,并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攻堅意識,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精神。
(五)成果測試。這一階段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因為當學生通過本階段的測試,發現了自己通過課堂探究與學習獲得了新知,或者獲得了進步與發展,才能感受到探究成功的樂趣,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之情,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實現今后更有效地學習。我的測試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數據庫管理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等技術手段,將集設計、修訂、常模制作等網上測試和評估所需基本功能于一體,輔助系統的實現,使系統真正成為輔助網上測試和評估的有力工具。為了使低分數段的學生有成功感,高分段的學生有激勵作用,我一般將測試題設計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達標級,按教學標準要求設計;第二層次為提高級,在達標級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難度;第三層次為優勝級,即增加了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綜合層次練習;第四層次為欣賞級,僅提供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難度較大高考試題和數學競賽試題分析與解答,以便為喜歡挑戰的同學提供深層次探究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