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當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四項構建小組合作的具體做法:一是營造合作氛圍,培養合作習慣;二是設計研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三是分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質量;四是設置激勵制度,激發創新思維。
關鍵詞: 小組合作探究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一、營造合作氛圍,培養合作習慣
在教學中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真正體會到“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道理。讓學生從主觀上接受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營造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氛圍;讓學生從心底深處萌發想和同學交流、想和老師切磋的愿望。在小組組建時,讓每個學生能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形成責任意識。將全班學生按照學業水平、性格等差異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6人。每組都有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分組的時候考慮全班各組平均成績大致相同;一般不讓學生自由組合,并把小組成員依次編1—X號,然后把各組實力相近的學生編為同一號碼,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利于競爭。
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是合作學習有效進行的關鍵。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真正發揮團體合作精神。
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體現合作的價值。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則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發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懶惰心理。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
提出恰當的研討問題是實施分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基礎。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師生共同設計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產生內動力,使合作效果最優化。因此,所提問題要盡量具有開放性。如:商店里有各種食品飲料,礦泉水2元一瓶,可樂3元一瓶,餅干4元一包……我有25元錢,請給我配一份春游食物,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案又多又好。如果所提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一看就會,看起來氣氛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分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質量
給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充分而不過分,一般情況下,教師所提出的討論問題難易程度應與所需討論時間成正比。難一點,有價值的問題多給些時間,反之少給些時間,這樣既保證討論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費時間。要順利地合作完成一個任務,還需要教師對小組合作的各個方面給予思考和關注。對小組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如教學“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時,在摸白球和紅球時,我先向學生提出合作要求:要求學生6人小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攪球,一人大聲匯報每一次的摸球結果,一人記錄,兩人監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融洽的合作氛圍中,學生的合作欲望應運而生,人人都做得很認真。學生在合作中既有滿足又有愉悅,有觀點的交鋒,也有智慧的碰撞。在濃郁的合作氛圍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積極主動地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為學生搭建了更開放的學習平臺,使每位學生都有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在合作匯報時,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真傾聽匯報者的發言,允許組內成員和組外人員進行評價、補充、糾正和修改,把小組匯報擴展為全班討論、全班交流。在匯報過程中要及時調控、點撥,抓住問題的關鍵,使得小組合作更有實效性。
四、設置激勵制度,激發創新思維
全班交流評價是分組合作學習流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比。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要進行及時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獎品,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最佳溝通獎”、“共同進步獎”、“集體智慧獎”等。如在教學數學第五冊“長方形的周長計算”一課時,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的特征及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個長為6厘米、寬為4厘米的長方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同學們根據各自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對如何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得出三種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
①6+4+6+4=20(厘米)即:長方形的周長=長+寬+長+寬
②6×2+4×2=20(厘米)即: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
③(6+4)×2=20(厘米)即: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小組活動后,教師及時進行總結評價。學生對小組合作探索得出的結論,記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給予了學生極大的滿足感,提高了數學學習興趣。
總之,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探究,不僅要給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更要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還要恰當地滿足學生的交流欲望,使他們在交流中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贊許,享受獲得成功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