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行動導向教學法自在德國問世以來,在全球教育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教學法的提出,使德國職業教育在目標培養中,將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三者有效結合,使得理論與實踐很好地聯系起來。行動導向教學法對職業院校各門課程的教學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值得借鑒。本文闡述了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以及該教學法在職業院校英語課堂上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法 職業院校 英語課堂
一、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1.行動導向學習理論。行動導向的學習強調以人為本,認為人是主動的、不斷優化和自我負責的,能在實現既定目標過程中進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饋,學習不再是外部控制的,而是一個自我控制的過程。其主要特點是:教學內容與職業實踐或日常生活有關,教學主題往往就是在工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甚至是一個實際的任務委托;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經驗,強調合作和交流;學習者自行組織學習過程,學習多以小組進行,充分展示學習者的創造性思維空間和實踐空間;交替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最常用的有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基于項目的引導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等;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咨詢者和指導者。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主義的方式獲得的。其教學設計原則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構建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構建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支持“學”;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構建。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院校英語課堂上的具體應用
行動導向教學法包括任務教學法、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基于項目的引導文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驗法、現代四階段教學法等。筆者在日常授課中經常使用如下方法。
1.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訓練專業技能并構建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法。“基于工作任務”是這種教學法的核心思想。筆者在講Disneyland and Theme Parks時,在授課前給學生設置任務,任務內容為學生分組查閱迪斯尼樂園相關內容,每組選一名成員以導游身份全英文介紹迪斯尼樂園情況,時間為三分鐘。在設置任務時,筆者給予學生必要的提示,提示每組同學在做任務時要分工合作,每名成員負責任務的一部分,需要有同學負責搜集資料,有同學負責整理校對,有同學負責制作PPT,有同學負責展示,等等,任務完成后,教師及時指導。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和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實際的口語及團結合作的能力,同時為學習本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激發了學生對于本課的學習熱情。
2.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屬于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多方面地思考,獲取最多的信息。在實際英語教學中,該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并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筆者在講Text A Automobile Accidents時,在講解前通過問學生“What kind of claims may you make after a car accident? ”,讓學生盡情地思考,在車禍發生后可以進行哪些種類索賠。學生各抒己見,把課文里講到的索賠方式幾乎都說了出來。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對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對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預熱作用。再如在講As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s之前,對學生提問:“去大連北站怎么走”用英文可以有幾種表達方式?學生想到了很多種表達同一意思的方法,對于本課接下來要講的內容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也很好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3.角色扮演法。學生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既體驗自身角色的內涵活動,又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從而充分展現出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為”和“位”,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筆者在講Eating at a Restaurant時,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有迎賓員、點菜員、客人、餐廳經理等,通過學習該課餐廳用餐時的相關英文用語,讓學生自己編對話并分角色表演出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掌握了很有實際用處的餐廳用語,達到了本節課的授課目的。在講Seeing a Doctor時,讓學生分組編對話,分別扮演不同角色,有醫生、患者、導診等,表演一遍對話后,又讓學生交換角色,保證學生掌握所有角色所講的英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為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獨立探求解決問題途徑與方法的教學方法。筆者在給大連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學生上課時,根據已經畢業的學生的親身經歷,設計了一節英語的口語課。那位已經畢業的學生和筆者談到,她在做汽車4S店銷售員時,碰到了一位美國客人前來購車,她用流利的英文和那位客人交流。筆者便在課堂上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思考如果將來你畢業后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如何同外國客人進行交流。請學生分組討論,遇到這樣的情境,可能會用到哪些英文表達,該如何交流,最后每組同學到教室前面來展示。這是在未來工作中極有可能遇到的情境,因此學生很認真地準備,積極地參與。最后雖然每個小組在英文表述上都有一些錯誤,但總體上看都很不錯,而且經過把錯誤給學生指出來,學生印象深刻,學有所獲。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交替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幾種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李步真.“行動導向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