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憂患意識對于中學生前途規劃和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培養憂患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待每一件事的認真程度,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文從中學生憂患意識缺失的表征出發,探討在中學如何開展憂患意識教育。中學憂患意識教育沒有必要設置專業課程,植入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即可完成憂患意識培養,并不占用學生太多時間,達不到調整課程、不占用時間完成憂患意識思想的貫穿與培養的目的。
關鍵詞: 憂患意識 滲透途徑 語文教學
一、引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于中學生而言,若無遠慮,則很難有眼前的近憂。現階段隨著以分數為考核標準擇優機制的競爭程度越加嚴峻,學生沒有遠慮,近憂顯得更加明顯。一個明顯的社會現象是,學生中高考落榜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這正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意識與憂患意識,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前途存在合理范圍的擔憂,以此為動機促進自己認真學習,充實自己,進入好的高中,以及好的大學。部分學生面對自己的前途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年紀輕輕,黃金年齡就對自己的前途沒有規劃,也沒有生活壓力帶來的憂患意識,尤其現階段社會居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導致學生沒有嘗試過吃苦,不了解吃苦,也不明白什么叫苦,對自己將來的生活狀態沒有憂患意識。也有人持不正確的憂患意識,過度憂慮、擔心自己的生活將來沒有保障,對任何小事都高度重視,導致不必要的心理焦慮。對于一個人而言,憂患意識需要科學的建立過程,不應該過早,如果在中學之前建立憂患意識,則意味著孩子失去了應有的童年生活,也不應該過遲,如大學建立憂患意識,那么對于一個人的發展來講為時已晚,也有部分學生沒有上大學的機會,故中學階段是科學建立憂患意識的最佳時期。
二、語文教學與憂患意識
中學階段既然作為憂患意識建立的最佳時期,怎么建立成為一個難題。值得肯定的是要借助課堂教學設立課程專業性教育引導才能建立健康的憂患意識。課堂教育建立憂患意識有兩個途徑可供選擇:一是設立專業的憂患意識課程,這種課程的設立要占用一定的課時量;二是植入到其他課程之中,借助其他課程完成憂患意識思想的灌輸與教育。專業開設課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但是同樣存在不足,占用課時不說,憂患意識目前并沒有形成體系,故沒有系統性材料作為憂患意識的科學教材。植入其他課程看似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植入到合理的課程有效地結合則能夠實現預定目標。也就是說植入其他課程更加可行,困難在于植入到什么課程中的問題。中學階段的課時可以分為工具類和應用科學類,應用科學的學習、題材彈性不大,內容固定,舉例范圍固定。物理、化學、歷史等應用類學科是難以植入的。只能在工具類學科中植入,工具類學科主要有數學、語文與英語,數學教學內容客觀,推導過程嚴謹,教學靈活性差,不具有這種機制。英語處于零理解階段,故只有語文成為可植入課程。
從語文課程特點來講,語文是主要以現實社會為基礎,以社會環境中的人文元素為題材開展的認識工具學習。這種認識工具與現實結合極為緊密,語文教學可以不同語境、不同教學題材為載體進行,對于學生生活態度、生活觀察等方面題材的選擇極為靈活,即使已經選擇確定好了既定的教學題材,教師也可以靈活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理論植入相應的知識,對學生而言有效植入知識不但不影響教學時間,反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學好語文,獲得植入性知識。憂患意識作為人文素養的客觀表征之一,可以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學的題材,兩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強化教學效果,同時灌輸學生憂患意識。
三、在語文教學過程培中養學生憂患意識
按照憂患意識的文化素養特征與語文教學特征,憂患意識與語文教學可以緊密結合,憂患意識可以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培養。二者畢竟是不同的內容,使得語文教學的選題有所縮小,可能會對語文教學有所影響,需要憂患意識相關知識與語文教學結合得系統、有效,且貫穿始終。從語文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分字詞句及語境方面滲透。在字詞方面,中學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詞語,但是這些詞語并不系統,應在課程安排中將不同類別詞語分類對比等,這種課程安排方法已經在實施,目前需要做的僅僅是就憂患意識相關詞語,讓學生了解所有憂患意識相關詞語,并借助不同憂患意識詞語系統介紹憂患意識相關知識,這樣學生既對憂患意識有所了解和認識,又對語文詞語了解更加深刻。做到這一點僅僅需要任課老師在課程安排做相應的調整即可。在中學學習內容題材的選擇中,多從不同角度選擇不同內容的憂患意思相關內容,包括以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為題材的故事內容。學生對中學課文學習最深刻的不是詞語,詞語僅僅是潛移默化的學習,最深刻的大多是故事內容,現有教材大多以道德教育為主,實際上是將道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育中,現在需要將內容相對壓縮,加入憂患意識相關題材。
四、結語
憂患意識是任何一個人擁有的品質,但其憂患意識的不同狀態卻對人生具有重要影響,對于中學生而言,培養健康的憂患意識有利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有利于學生自我激勵、積極向上。將憂患意識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即使教材不變,教師可以根據需要整理加入,可以在其他題材的講解基礎上適當引入憂患意識相關話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培養素養。語文教師不應僅僅以學習語言知識為己任,應重視學生憂患意識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虎.90后大學生憂患意識現狀調查及教育對策[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2]何傳剛.憂患意識要從小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