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世紀60年代開始,沙盤游戲療法在心理輔導、咨詢、治療等領域顯示出獨特魅力,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本文闡明高校沙盤游戲室的組建,探討個體沙盤游戲、團體沙盤游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關鍵詞: 個體沙盤游戲 團體沙盤游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沙盤游戲療法(Sandplay Therapy),又稱箱庭療法,是在治療者的陪伴下,來訪者從玩具架上自由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制箱子里進行自我表現的一種心理療法[1]。沙盤游戲療法由瑞士心理學家多拉·卡爾夫創立,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發展非常成熟,在國外的研究與應用上成果豐碩,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
一、沙盤游戲療法的理論基礎
沙盤游戲療法是以榮格的心理分析技術為基礎的。榮格心理分析技術的源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當個體潛意識里的早期精神創傷性事件被心理分析師開掘、解釋,這些精神創傷就會逐漸消釋。沙盤游戲療法讓來訪者在沙盤里雕塑沙子、擺放玩具、創造沙盤作品,通過自由、創造性的游戲,潛意識過程就以三維形式、在一個外現的世界里顯現[2]。沙盤治療師用“非言語”、“非指導性”的形式,使用“共情”、“感應”與“轉化”等技術,幫助來訪者實現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對話,激發個體的心理自愈,促進其靈性與自性化發展。
二、高校沙盤游戲室的組建
沙盤游戲療法在心理輔導、咨詢、治療等領域顯示出獨特魅力,在國外的研究與應用上成果豐碩。20世紀90年代,沙盤游戲療法被國內高校心理研究者關注,從而開啟了沙盤療法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國內一批高校先后建立了沙盤游戲室,將沙盤游戲療法應用于大學生的心理輔導、治療與心理健康教育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運用沙盤游戲療法就必須組建沙盤游戲室,對于高校而言,其在普通咨詢室建設的基礎上,配備沙盤游戲的基本材料即可。
1.沙盤與沙架
沙盤的一般規格為57厘米×72厘米×7厘米,內側與底部涂成藍色,材質不限。根據來訪者的需求,沙盤游戲室須配備兩個以上標準沙盤。沙盤統一放置在沙架上,高度齊來訪者腰部,既方便操作,又一目了然。
2.沙
沙是沙盤游戲世界里非常重要的載體,沙盤游戲室需要分別準備茶色與白色的粗沙和細沙,以供來訪者選擇,必要時可以加水進行濕潤,實現對便沙更好地塑造。
3.玩具
沙盤中的玩具是溝通來訪者與治療師之間的橋梁,沙盤游戲展現的主題是來訪者運用玩具的象征意義創造的[3]。玩具要盡可能豐富,盡可能羅列現實世界與想象世界里的各種物品和形象,以便來訪者在沙盤制作中得心應手。沙盤玩具應當包含以下基本類別:
人物類:神話人物;宗教人物;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動作、神態、造型、衣著人物;漫畫人物;卡通人物等。
動物類:獸、禽、蟲、魚和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等。
植物類:喬木、灌木、花、草、瓜果和蔬菜等。
建筑物:古今中外不同風格的建筑、不同功能的建筑、連接性建筑和障礙性建筑等。
交通工具:水、陸、空等各種交通工具。
家具與生活用品:各種家具、家電、生活設施、生活用品等。
其他:各類各色彈珠、石子、積木、卡紙、橡皮泥等。
三、沙盤游戲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1.個體沙盤游戲療法的應用
個體沙盤游戲治療的時間一般為45~50分鐘,與個體心理咨詢所花時間相同。通常來訪者制作一個沙盤需要20~35分鐘,就沙盤作品的創作過程與作品本身進行的理解與對話需要5~15分鐘,但也有例外情況。個體沙盤游戲療法的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步,導入。治療師用簡練的指導語將來訪者導入沙盤制作過程。
第二步,制作與記錄。來訪者選擇玩具在沙盤中擺放作品,治療師靜默見證與守護,不主動交流。征求來訪者同意后,治療師用個體沙盤記錄專用表格記錄下沙盤制作的過程,包括玩具的選用、擺放、移動,來訪者的主動交流等信息,并間隔性地用相機拍照記錄沙盤制作的基本過程。
第三步,理解與對話。沙盤制作結束后,治療師與來訪者就沙盤的創作過程與作品本身進行理解與對話,內容大致包括:請來訪者談談沙盤的制作思路、對自己作品的理解、作品中最滿意的部分、意義最重大的玩具、自己在作品中的位置、作品所表現的主題,等等。詢問不可過多,以免追根問底導致來訪者不耐煩。
第四步,拆除沙盤。理解與對話的完成,意味著一次沙盤游戲治療即將結束,在來訪者離開沙盤游戲室之前,如何拆除其完成的作品,應當征求來訪者自己的意見。如果愿意,來訪者可以自己動手拆除沙盤,治療師堅持靜默見證與守護即可。如果不愿意,那么治療師也不要勉強,待來訪者離開之后再拆除沙盤。
第五步,分析與整理。對一個沙盤案例的分析與整理,應從沙盤的導入開始,回顧來訪者在整個沙盤制作過程中的所有表現,內容不僅包括其言語表現,如就沙盤的創作過程與作品本身進行的理解與對話、與治療師的主動交流、對親自拆除沙盤的態度與理由、語言的流暢與否、音量大小等,還包括其豐富的非言語表現,如制作時間的長短、作品修改的頻率、選用玩具的果斷性和游戲過程中展現的面部表情與姿態表情等。
2.團體沙盤游戲療法的應用
與個體沙盤一樣,一個團體沙盤游戲時間可比照一個團體輔導時間,約50~60分鐘,在沙盤制作所花時間上,沒有嚴格規定,一般以團體成員共同感受決定作品是否完成。團體沙盤游戲實施的過程與個體沙盤相比,添加了組成團體環節,共有六步,基本操作大同小異。
第一步,組成團體。團體沙盤的采用源于團體成員的共同需要,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團體的組成。在高校團體沙盤游戲中,常見的團體有兩類,一類是是由面臨相同或相似問題的個體組成的團體;另一類是具有相同或相似人格特質的個體組成的團體。
第二步,導入。同個體沙盤一樣,治療師需要用簡練的指導語將來訪者導入沙盤制作過程。在團體沙盤開始制作前,治療師必須明確地向團體成員說明團體沙游的規則:
(1)游戲過程中必須保持靜默,成員間不能有任何形式的交流;
(2)玩具擺放的順序由抽簽決定,每人每次只能擺放一個玩具或完全相同的一組玩具;
(3)不許撤除,但可以移動他人擺放的玩具,每移動一次算擺放一次,在這輪中就不能再擺放其他玩具;
(4)在擺放過程中,成員可以棄權,即本輪放棄擺放任何玩具;
(5)最后一輪結束后,最后一個擺放玩具的成員可以決定是否對作品進行修飾。修飾的權限是可以移動他人擺放的玩具一次,但不能撤除,也不能添加新玩具。
第三步,制作與記錄。團體沙盤的記錄以每輪為單位,內容包括每個成員擺放的玩具、數量、位置、一輪所花的時間和值得關注的細節等,并在每輪完成后對作品拍照,用來記錄沙盤完成的大致過程。
第四步,理解與對話。團體沙盤完成后,成員間進行理解與對話,發言的順序按擺放玩具的順序進行,內容包括自己擺放玩具的思路、對他人所擺玩具的感受、作品的整體構思、作品的主題,等等。
第五步拆除沙盤,第六步分析與整理的基本操作,與個體沙盤的第四步、第五步相同。
參考文獻:
[1]張日昇.箱庭療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Dora M Kalff.Introduction to Sandplay[J].Journal of sandplay,1991,1,(10).
[3]蔡成后,申荷永.沙盤游戲模具收集與主題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