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對高等職業院校考試考核提出新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卷面考試既要有效對學生學業作出評價,又要符合評估的要求,體現新課改精神,讓考證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真正成為激勵與進步的“試紙”。
關鍵詞: 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卷面考試 高職院校
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在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此, 教育部于 2006 年和2008年先后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和《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教高[2008]5號)兩個重要文件,引導高職院校面向市場、加快改革、強化特色,促進辦學條件改善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進一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江蘇省一直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逐步走出一條“探索—轉型—跨越—提升”[2]的高職教育發展道路,并于2009年出臺了《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規劃》(蘇教高[2009]39號)等文件,促進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根據江蘇省新一輪評估工作的總體安排,計劃在2009—2014年間完成全省79所高職院校的評估工作。全省高職院校積極行動,按照“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工作方針,認真研讀貫徹《江蘇省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以積極的態度大力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各校發展均取得長足進步。
在指標體系中,主要評估指標“3.課程建設”中關鍵評估要素為“3.2教學方法手段”,其中對高職高專院校要求“能有效設計‘教、學、做’為一體的情境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靈活多樣;能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模擬教學;考核靈活、恰當”,建議重點考查內容為“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手段,考試/考核方法,授課地點”。(見下圖)
作為一種重要的考核方式,目前卷面考試依然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和發展情況進行考查的重要形式。如何通過卷面考試更有效地對學生作出評價,既要符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要求,又要體現課改精神,促進教育教學,這是擺在每一位高職高專院校專職教師面前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體驗和迎評經歷,就在高職高專院校開展卷面考試的思路談談看法。
一、對考試類型做出合理區分是卷面考試的前提
《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將考試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選拔型考試,例如指九年義務教育結束或者高中、大學畢業后,由相關職能部門組織的考試,其功能主要是為更高級別的學校選拔學生提供依據。在高職高專院校,選拔性考試存在的空間和意義不大。第二類是水平型考試,例如學校組織的畢業考試和開設的各門課程的期末考試,其功能主要是檢測學生在大專階段學習結束或者相關課程結束時是否達到相應的水平。第三類是發展型考試,主要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采用相應的掌握知識測驗、形成性測驗和終結性測驗檢查評估學生在認知領域方面的進步[3]。
根據以上對考試類型的劃分,高職高專教師在命制卷面考試試題時,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水平型試題,主要檢測學生是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和基本的教學要求;第二類是發展型試題,旨在讓學生把考試當成“中點”而不是“終點”,讓學生感到“動力”而非“壓力”,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而不是義務教育階段時的“評比”和“甄別”,其要義絕非是學生評定獎助學金的依據,而是真正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4],體現考試過程中的開放平等、民主參與。
二、以學習結果理論為依據,對所考查的知識進行科學分類是卷面考試的基礎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考試,都是課堂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都是教育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最終目的都是檢測學習結果。根據羅伯特·加涅的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分類理論[4][5],不難得知其理論的主旨在于教師要根據期望目標安排教學工作,設計教學行為,檢測教學效果。顯然,教學行為的終極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發展,學生的發展包括文化知識、技能思維、身心健康、公民素質等諸多方面,卷面考試能夠檢測到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卷面考試的不可或缺性,決定了在命題過程中既考察知識技能又關注學業成績,既體現智慧技能又閃爍情感價值,這就考驗每一位卷面考試命題者的教學智慧。
三、以課程改革的最新理念指導命題是卷面考試的關鍵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命題提出的要求是突出基礎性和綜合性的結合,現實性和開放性的融通。基礎性的地位毋庸諱言,關鍵是如何體現綜合性、現實性、探究性和開放性。以高職高專院校必須開設的《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為例,其綜合性就既體現其學科自身的融合,又體現橫向學科之間的聯通。以《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中國夢》一課的教學過程為例,其教學過程中勢必提及近代中國夢的破滅和歐洲夢、美國夢的興起,這就體現這門課程和近代史、國家地理等相關知識之間的結合。同時,按照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中課程建設和改革的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培養的精神,學科之間的滲透將愈加普遍。在命題過程中,不僅要引入一些國家、社會的現實問題,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現實,啟迪學生打開思維的翅膀[6],在跨學科或者交叉學科的領域中有更多的建樹。
探究性和開放性也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但究竟何為探究,如何探究,怎樣開放都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話題。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命題來看,探究應該從題目考查內容的設置和呈現方式兩方面綜合考慮,探究不是偏題、怪題、難題,設置探究性題目的原因不在于為難學生,而是在于通過對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以《形勢與政策》課為例,筆者曾經在一次卷面考試中出過這樣一道題目:(1)中國產業轉移的背景是什么?(2)如何看待產業轉移背景下的“用工荒”現象?(3)青年大學生應當如何抓住產業轉移帶來的新機遇?在這個題目中,如果說第(1)問考查的是學生一些基礎性的問題的話,那么第(2)問則帶有綜合性和發散性的意味,第(3)問則兼具現實性、探究性和開放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總之,人才培養工作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卷面考試應該類型多樣,題材豐富,智情融合,要從廣泛的考試范圍、開放的考試題目和靈活的考試形式著手,一方面在卷面考試題目設問上采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言語信息,避免審美疲勞,激趣啟情,另一方面采取人性化的閱卷方式[7],體現一定的人文關懷。只有這樣,在人才培養評估中,考核方式靈活恰當的要求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1]易元祥.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研究[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 2004:1-7.
[2]崔佳明.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江蘇高等教育“半壁江山”[N]. 中國新聞網,2011-05-27.
[3]黃光揚.關于基礎教育考試評價改革若干問題的探討[J].職業教育, 2008 (1).
[4]吳曉燕.充分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4(12).
[5]張繼平.加涅的五種學習分類理論對我國學校教育的啟示[J].南昌高專學報,2009 (1).
[6]田凱.插上思維的翅膀——談孩子想象力的保護和啟迪[J].好家長,2005(12).
[7]黃兆明.發展型考試評價:考試改革的一種新實踐[J].教育科學論壇,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