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促進學校現代化發展,強化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解決教師對海量信息甄別的煩惱,真正實現信息化模式下教學的價值,本文在以《公共英語》課程為試點的基礎上,重點探討嘗試橫向延伸拓展到《辦公自動化》課程,實現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通用形式的變更,最后能夠形成一套范本,在各科教學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信息化模式下的教學 《辦公自動化》 通用的教學模式
一、引言
我們遵循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以豐富《辦公自動化》教學資源,改善教學質量,強化學生與老師的溝通為目的,通過網絡共享與多媒體運用,建立并強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運用,首次引入并試點開展網絡化教學的概念。通過方向性與針對性的強化,向學生輻射《辦公自動化》的知識,做到廣度與深度并進,層次與內涵共有,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一門課程影響到其他課程,最終能夠做到有效聚合基于資源庫共享的教學,分別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總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信息化模式的教學方法。
二、培養任課教師在信息化條件下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綜合能力
在《公共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所要求的綜合能力,不是指讓教師僅僅學會在上課的時候使用PPT進行放映,而是指包括使用信息化平臺完成教學設計的能力、使用信息化平臺完成教學資源重組的能力、使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和使用信息化平臺完成教學效果評價的能力在內的四種綜合教學能力。這四種能力貫穿于信息化教學的整個過程,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教師完成信息化模式教學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同樣,在《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中,這四種能力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在《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中,由于專業上的特性,對這種綜合能力提出的要求更高。
1.培養并提高教師使用信息化平臺完成教學設計的能力
在《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信息化教學活動設計能力,當我們橫向延伸并拓展到《辦公自動化》課程中的時候,還要求教師能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的技術手段,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中的信息資源,合理地、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與環境。
2.使用信息化平臺完成教學資源重組的能力
在《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僅僅對教師要求能夠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進行教學資源重組;而在《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中,我們遷移了教師利用教學資源庫進行教學資源重組的能力,進一步要求教師能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對已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創造新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和方法,不斷完善信息化模式下的教學。
3.使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
在《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求教師能夠根據課堂環境和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并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景,利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平臺,豐富信息化教學的內容與內涵,拓展學生的課內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在《辦公自動化》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求教師也具備這樣的能力,不僅是為學生考慮,更是為教師本身著想,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鍛煉和提高自己在信息化模式下的教學能力。
4.使用信息化平臺完成教學效果評價的能力
在《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求教師能夠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進行教學目標的衡量和教學質量的評判,為信息化的教學提供相應的反饋信息。同樣,在《辦公自動化》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也要求教師能夠借助信息化平臺,收集并整理相應的反饋信息,從而能及時調整或更改信息化模式下的教學方案,不僅為課程本身著想,更為信息化模式下教學方案能更好、更全面地向其他學科推廣做準備。
三、培養學生在信息化條件下獲取專業知識的綜合能力
我認為,不管是《公共英語》課程還是《辦公自動化》課程,或是其他的專業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我們在信息化模式下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僅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獲取教師傳授的知識,更要讓學生能夠重視和利用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平臺,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學生有可能通過網絡學習到最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獲得真正實現國際化“名校名師”的教學模式。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參與課堂的機會,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提高學生縱向獲取知識深度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即使講的再多、再廣,也是一個人在講,一個人向學生傳授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即使是借助數字化的平臺,也會有局限性。古人有云:集思廣益。在學生參與進來的條件下,教學效果不僅實現了增強,教學過程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教學形式也實現了多樣化的處理。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幫助下,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的擴展,以增強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
在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基礎的信息化模式教學方法中,我們可以從課程內容屬性和教學方法兩個維度出發,將不同的課程按照內容的不同分為教師傳授型、師生探討型和學生自主學習型三種教學模式,并根據課程內容和性質的不同,相互結合,相互轉化,在通用形式的基礎上,形成每門課獨有的教學方法與風格。
以《公共英語》為例,如果單一地教授學生課本的內容,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并且由于學生的水平層次不一,有的學生覺得課堂內容簡單了,有的學生又覺得難了。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對學生進行縱向的深度拓展,并且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尋找不同風格的網上教師教學錄像給學生欣賞,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同樣道理,在《辦公自動化》課程中,我們更可以利用這種信息化平臺的優勢,為我們的學生打造一個由淺到深的縱向學習平臺,盡最大可能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提升自身能力與水平的可能性,真正實現孔老夫子的“有教無類”。
2.拓展學生橫向獲取知識廣度的能力
網上的信息多如牛毛,要從中獲取有關信息,需要有比較強的目的性與針對性,以及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以中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學習能力,基本上不可能自發地、具備針對性和目的性地搜尋與學習相關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從旁進行引導。因此,在《辦公自動化》課程中,我們應保留信息化模式下《公共英語》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加強知識的遷移程度,通過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基礎的信息化模式下的教學方法,降低學生搜索相關項目的難度,甚至借助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我們可以自主地、自發地引導學生搜尋并學習相關知識,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廣度與維度,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認知平臺,從而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堅實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浩.基于絡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
[2]鄧昕.基于信息化支持下的英語教學模式初探.
[3]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
[4]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
[5]張勇.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