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色產業集群作為產業集群的一種特殊形式,憑借不可復制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獨樹一幟,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介紹了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的總體發展現狀以及分行業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特色產業;產業集群;發展對策
一、 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的基本狀況
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河南省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作為中部地區的人口大省,河南省的工業基礎薄弱、人均收入較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性改變。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從2008年開始謀劃產業集群區建設,經過五年多的時間,目前已建成180多個工業產業集群和一批商務中心、特色商貿區,這些產業集聚區日益成為推動河南經濟轉型和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2012年河南省產業集群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2.47萬億元,吸納就業人口300多萬人,累計新增就業人數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完成投資1萬多億元,占全省投資總額的50.4%。產業集群為河南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承接國內產業轉移、加快內部結構調整和促進河南省經濟發展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河南省各地在加快產業集群建設的同時,特別重視特色產業優勢的構建與培育,不斷優化特色要素和優勢資源的有機聚集,大力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各特色產業集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認真對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完善產業集聚區推進工作機制的通知》(豫政[2010]35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指導意見》(豫政[2010]34號)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方案》有關要求,積極參與、主動配合,認真協調好產業集聚區各項基礎工作。各特色產業集群緊緊圍繞“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和人口向城鎮化轉移”的要求,堅持以規劃為龍頭,以基礎設施為先導,以產業為支撐,以項目為抓手,以政策為驅動,多管齊下、多策并舉、全力推進,特色產業集群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有力地支撐了全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 河南省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河南是全國的農業大省,多種農產品的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素有“中國糧倉”之稱,因此,河南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是省委省政府在總結工業產業集群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河南省農業特點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實踐表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是深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障。據河南省人民政府統計,截止到2013年8月,已形成130多個農業產業化集群,如小麥、棉花、大蒜等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今后,河南省將繼續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都市農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扶持農業產業集群化的快速發展。
三、 河南省特色高科技產業集群
自1988年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以來,河南省各地都陸續發展了多種多樣的高科技園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成為地區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2009年,為了加快全省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升河南省科技產業的集群創新競爭力,河南省科技廳按照《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認定條件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認定洛陽硅材料光伏特色產業基地等7家產業基地為河南省首批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認定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等38家企業為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首批骨干企業,自此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駛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河南省已經形成了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多種類型的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如表1),尤其是在硅半導體材料、超硬材料及制品、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料藥、新型平板顯示材料等領域,已位居全國先進行列,培育了一批掌握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骨干企業。
四、 河南省特色工藝美術產業集群
在兩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河南省逐步形成了歷史悠久、門類齊全、技藝精湛,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產業,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陶瓷系列產品主要有鈞瓷、汝瓷、官瓷、絞胎瓷、衛生工藝瓷、建筑工藝瓷、日用工藝瓷、黃河古陶、黑陶、虢州澄泥硯等;針織繡品系列產品主要有:汴繡、地毯、絲毯、抽紗刺繡、布藝制品等;雕塑雕刻系列產品主要有玉雕、石雕、木雕、根雕、泥塑等;編織系列產品主要有:柳編、竹編、草編等;還有繪畫、烙畫、書法、玩具、樂器、工藝鏡、包裝裝璜、工藝時裝鞋帽、劇裝道具、煙花爆竹、工藝傘扇、漆器、剪紙等。2011年,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首批工藝美術特色產業基地,認定開封縣朱仙鎮等25個區域和企業獲此榮譽稱號。
五、 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集群
中原文化在華夏文明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鄭州的少林武術文化、洛陽的龍門石刻文化、開封的宋文化、新鄭的姓氏尋根文化為代表的河南文化產業不僅在全國,甚至在全球都享有很大的聲譽,因此,河南省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具有深厚的民間基礎。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河南省文化產業集群得到了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文化產業生產總值、增加值、就業人數增幅等多項指標都高于全省水平。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在弘揚中原文化、發展文化強省、振奮河南精神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贏得較好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以宋都古城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輻射效應和示范效應日益凸顯,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不僅文化旅游、工藝美術等傳統的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得到快速發展,而且一些新型的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如數字傳媒、創意設計、動漫制作等也在快速興起。
六、 河南省特色食品產業集群
作為全國的糧食產量大省,河南省食品產業發展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又帶動了糧食增產和就業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河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河南省食品產業集群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從2004年的27個到2006年的72個,數量上增長1.67倍。截至2011年,河南省年銷售收入超lO億元的食品企業達到15家,超5億元的有3O家,超億元的有150家,有16家企業的19種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稱號”,占全省中國名牌總數的60%。特別地,隨著一批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的迅速崛起,河南食品工業形成了五大特色食品產業集群。以雙匯、華英、邦杰、匯通、大用、永達等為代表的全國最大的肉類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白象、南街村、天方、國華、豫竹、博大等為代表的全國最大的面及面制品生產加工基地;以三全、思念、科迪、云鶴、胖哥、笑臉等為代表的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以蓮花味精、駐馬店十三香等為代表的全國最大的調味品生產加工基地;隨著健豐、夢想等企業和臨潁黃龍食品工業園區的迅速崛起,河南省又成為全國最大的餅干和休閑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七、 加快河南省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1. 科學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特色產業集群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要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運用發展的眼光,審時度勢,制定出符合本地區經濟發展規律的特色產業集群總體規劃,將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將中部崛起與西部開發、東部產業轉移相結合,將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建設等相結合,將區域建設、品牌營造和競爭力提升相結合,并建立相關的考評機制,把推動特色產集群發展納入到地方政府的業績考核范疇,建立組織機構間的協調與聯動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為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2. 創新體制、完善服務功能。各級政府要不斷解放思想,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要以轉企改制、重塑市場主體為抓手,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以示范區和實驗區為載體,為全省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探索政府體制改革的新模式。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軟環境的建設力度,在加大招商引資的同時要完善各項配套服務,在加快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打破行政壁壘,在加速發展中介機構的同時要加強市場監管,為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全方位、高效率、優質量的服務保障。
3. 政策支持、發揮杠桿作用。中小企業是產業集群的主體,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支持,要繼續落實中央財政對中小企業的專項支持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國際市場開拓以及發展融資等方面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要充分發揮政府財政的杠桿撬動作用,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獎懲政策,鼓勵創業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創新型產業集群投資,為企業創新、技術改造提供風險擔保,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參考文獻:
1. 張長立.產業集聚理論探究綜述.現代管理科學,2004,(12):32-33.
2. 劉善慶,葉小蘭,陳文華.基于AHP的特色產業集群競爭力分析.中國軟科學,2005,(8):141-146.
3. 楊凌.全省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態勢良好.河南日報,2012-04-19(第2版).
4. 河南省科技廳.河南省“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11-08-24.
5. 王燕,徐妍.中國高技術產業集聚及其空間溢出效應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13,(1):3-5.
6. 左和平.全球價值鏈下特色產業集群升級機理探析.財經問題研究,2010,(4):43-47.
7. 劉紅霞.加快特色主導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研究——以開封市傳統產業改造為例.學術論壇,2013,(6):136-140.
基金項目: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項目號:2013B132);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項目號:2013-ZD-059);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項目號:14A790010);河南理工大學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項目號:649266)。
作者簡介:李創,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
收稿日期: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