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3年7月進行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階段需要進一步制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信用社改革,進而提高資本質量、優化股東結構。本文提出了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和提高信用社資本質量的相關建議,力求對農村金融和信用社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金融;農村信用社改革;資本質量
一、引言
在“十二五”規劃中,農村的金融改革問題是關注的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把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
1.開放農村金融市場。遵循投資主體和方式多元化原則,發展多樣性、競爭性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投資主體包括私有資本、外資等類型,其方式包括入股、重組、并購等類型。適當放開農村金融市場,加大民營經濟的比重,從而培養農村民營銀行。同時鼓勵自然人、企業法人、社團法人等各經濟主體興辦多種所有制的小額貸款組織、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遵循產權清晰、組織形式多樣的原則,使農村中小銀行合法化、規范化。
2.構建多元化農村金融體系。重新定位農村的金融組織,要從四方面入手:第一,調整農村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和業務范圍,充分發揮其市場引導作用,提高中長期貸款的支持力度,從而改變農業銀行產品單一的情況。第二,鼓勵民營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商業金融的發展,激活農村經濟。第三,強化農村信用社在農民之間的紐帶作用,通過科學管理和自我約束機制,培育真正的農村合作金融。第四,農村投資咨詢公司、證券經濟公司、租賃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不同類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能夠為農村金融主體提供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通過上述方式,構建以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金融為主,非正規金融為輔的農村金融體系。
3.探索抵押擔保的有效方式。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其生產設備、農產品、原材料、存貨、應收款項等動產資源較為豐富,所以可以通過動產抵押、質押等方式進行擔保。同時,還可以通過農村土地等不動產的抵押、質押獲得信用保證,獲得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但是目前我國還沒能建立起農地的抵押融資相關制度。
4.引導、規范和支持非正規金融發展。除了充分發揮農村正規金融組織的金融作用外,國家要承認、引導和支持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確立其合法地位、加強監管,將非正規金融組織引向正規。
三、農村信用社資本質量的提升
1.提高資本充足率。第一,改善資產質量。為了減少核銷的壓力,農村信用社要不斷提高信貸管理水平,減少不良資產帶來的風險。第二,大力增資擴股。作為一個重要的優化信用社資本的渠道,增資擴股要做到鼓勵職工入股,并不斷提高入股數額,同時確保落實分紅政策,另一方面,吸引養業大戶、專業戶的入股。第三,調整資產結構,即通過質押、抵押貸款,減少風險權數大的資產數量,帶來的收益還可以轉增資本。第四,發現次級債務。商業銀行可以將次級債務計入附屬資本,來拓展信用社資本擴充的渠道。
2.明晰產權。(1)解決個股股份絕對額過小的問題。為了能從入股人民的實際利益出發,農村信用社遵循自愿原則,不強制其入股,不強制承擔股金風險,隨時自由退股。基于這一點,把股權設置應用到信用社的股金中,將其分為資格股和投資股兩種,同時制定相關制度規定,與農村農戶的實際情況相配合。(2)解決股金存款化的問題。以前對股金實施保息分紅的規定實際上是限制了資本收益,并且制定了最高分紅比例,使得股金更像是存款。所以,在合乎相關規定的情況下,要放松對資本收益的過度限制,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制定相應管理規定。(3)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要通過清產核資,并通過相關部門的檢驗,計入農村信用社權。另一方面,要針對信用社成本支出的范圍,統一核算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重新確定股價和股份份額。這能較好的解決政策性方面和脫鉤時期的農行轉嫁不良貸款等歷史遺留問題。(4)解決股權規范問題。具體要做到:對投資股應該提高入股起點,最大股東之間禁止有親屬關系,接受金融監管部門的審查,實行保本和保息政策,歷史、監視的選舉要嚴格按照公司章程和相關法律的規定實施,各層級領導的任職資格要通過金融監管部門的審批。(5)立法管理。任何改革都要以法律為依據,制定相關規定。農村信用社應以法律的形式解決財產產權的問題,明確產權歸屬。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可以設立分支機構,通過立法來規定信用社的治理結構。同時,國家給信用社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如減稅、免稅等,信用社管好用好政策性資金,獲得長遠發展。
3.增強內源性融資能力。要想增強內源性融資能力,首先就要做好增資減債的工作,提高信用社自由資金的比例,如果信用社已經擁有較高的負債,優化資本結構就更刻不容緩,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轉股等方法,增加性遠射資本金。其次,要提高信用社的自我積累能力,健全自我積累制度,可以通過留存收益增補其資本金,同時硬化財務約束能力和內部控制能力,定期將盈余公積金超出的部分轉增資本,使盈余控制在一定水平內,進而保證國家資本的重要地位。最后要提高信用社的資金使用效率,同時發揮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的作用,與提高信用社經濟效益合理結合,防止資本被虧損所侵蝕。
4.改變資本結構單一的狀況。農村信用社通過股票從社會上籌集法人和個人資本,改造了資本金的構成。同時,內部員工持股后,能夠有效的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實現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現在國際上廣泛使用的金融工具是長期次級債券和轉換債券的混合金融工具,農村信用社可以借鑒國際上的做法,把作為附屬資本的混合資本工具作為改善其資本結構的方式,避免資本結構單一的狀況。
5.加強宏觀調控與金融監管。與農村信用社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要做到:第一,完善央行的金融監管制度;第二,健全金融監管責任制;第三,嚴格審查各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第四,制定與信用社的經營活動相匹配會計科目;第五,提高信用社統計工作的精確性。
參考文獻:
[1]蔡以國.農村信用社在支農試點要“務實”[J].中國金融,2008(21).
[2]董小林,褚保金等.農信社央行專項票據置換的政策效應評估——基于安徽亳州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