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與全球化,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會對環境的各項要素及未來的投入產出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因此戰略管理變得愈發的重要。該文通過對戰略管理理論各學派的梳理,以尋找各學派理論間的研究重點與差異。
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會對環境的各項要素及未來的投入產出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因此戰略管理變得愈發的重要。本文將討論、對比各學派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尋找各學派間的理論差異。
一、“5P”與學習型戰略管理理論
明茨伯格對企業戰略進行定義,提出企業戰略是由五種規范的定義闡述的,即計劃、計策、模式、定位和觀念。同時,作為學習學派的代表人物明茨伯格認為,由于戰略的核心是處理未知的未來,它涉及的因素太多因而無法準確預測,只有從明確的較大范圍的目標與意圖逐步轉向具體的戰略,才是合理的。因此,戰略的形成與發展就是思想與行動、控制與學習、穩定與改變相結合的藝術性過程。明茨伯格在《戰略規劃的興衰》中對傳統的戰略規劃理論進行了批判性分析,并進一步探討了戰略構思和形成過程中計劃、計劃者和計劃的不同作用與角色。他指出,傳統的戰略規劃的錯誤是認為分析包含綜合,因而戰略規劃就是戰略制定,它建立在三個錯誤的假設上:一是認為預言是可能的;二是照例制定可以脫離其對象;三是戰略制定可以公式化。實際上,計劃者的作用應包括戰略分析、催化劑、構思戰略、發現和檢查戰略;規劃工作的任務是整理、細化戰略和戰略轉化;計劃本身則起到內外部的溝通和控制、一種模擬等作用。這些看法深化了人們對戰略形成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二、競爭優勢觀與核心競爭力理論
以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的競爭戰略理論認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是獲取競爭優勢,而影響競爭優勢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企業所處產業的盈利能力,即產業的吸引力;二是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競爭地位。但隨著經營環境中不確定性的增大,產業邊界日益模糊,產業結構的穩定性日益下降,以企業恰當定位獲得競爭優勢變得越來越難以持續,相反卻可能在產業競爭力量突變或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落伍。在這種嚴重的挑戰面前,企業戰略管理的理論出現了兩大新趨勢:一是競爭優勢理論重點開始轉向以資源為基礎的競爭優勢觀;二是強調戰略形成中的學習觀,并認為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是比對手更快的學習能力。進而由哈梅爾與普拉哈拉德提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與新事業發展的源泉,它們應成為公司的戰略的焦點,企業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產品和市場導向的事業這樣的層次結構時,才能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持久的領先地位。
三、 超越競爭理論
隨著產業環境的日益動態化,技術創新的加快,市場競爭的全球化和顧客需求的日益多樣化,企業逐漸認識到,如果想要發展,無論是增強自己的能力,還是拓展新的市場,都得與其它公司共同創造消費者感興趣的新價值。企業必須培養以發展為導向的協作性經濟群體。在此背景下,穆爾以生物學中的生態系統這一獨特的視角來描述當今市場中的企業活動,但又不同于將生物學的原理運用于商業研究的狹隘觀念。穆爾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傳統的以行業劃分為前提的戰略理論的限制,力求“共同進化”。穆爾站在企業生態系統均衡演化的層面上,把商業活動分為開拓、擴展、領導和更新四個階段。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超越競爭理論客服了大部分戰略管理理論偏重競爭而忽視合作的缺陷,給出了在產業融合環境下企業經營的整體畫面與企業生態系統的基本框架, 以及企業如何在其中發展并取得領導地位的戰略管理方法,這是企業生態系統合作演化理論的一個貢獻。
四、各理論學派的對比
首先,從戰略理論的內容上看,“5P”與學習型戰略理論比較關注企業內部即強調戰略是一個計劃與分析的過程;競爭優勢觀與核心競爭力理論將研究重點放在企業的外部與外部相結合的戰略理論,即強調產業結構的分析,也強調核心能力的構建、維護與產業環境分析相結合;超越競爭理論則更關注企業的外部,即強調企業間的合作,創建優勢互補的企業有機群體。
其次,競爭戰略理論認為,在一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理想的競爭位置。也就是說,企業一旦搶得這一位置,其在行業中的優勢將是一勞永逸的。與之相對的超越競爭理論則認為,一個公司有一個獨特的競爭位置。企業無須為了一個與對手高度重疊的位置而展開兩敗俱傷的競爭,應該在變化中尋求自身最為適合的環節來構建競爭優勢。
再次,學習型觀點認為,競爭優勢根植于少數幾個關鍵因素和重要資源。與之相對的競爭理論,則認為競爭優勢產生于行動體系,而不是各個部分,這一行動體系是為一個特定競爭位置而構建的。后者比前者更具系統性、全面性,因而更加有助于企業優勢地位的建立和維持。
最后,從競爭的性質看,“學習學派”源于較弱的競爭性,“競爭學派”則建立在競爭性趨強的基礎之上;盡管他們對于競爭優勢來源的認識各不相同,但更多地強調對抗性競爭這一點卻是相同的;而“超競爭理論”完全不同于以上兩種理論,主張企業間通過合作建立共生系統以求得共同發展。
戰略管理理論已從強調對抗性競爭的“學習型”理論與“核心競爭力”理論,逐步發展為主張企業間通過合作建立共生系統以求得共同發展的“超競爭”理論。可以預見,戰略理論的發展將從單獨的企業個體競爭力研究,轉向以企業與其所處的商業生態系統并舉的研究方向。
(作者單位:神華寧夏煤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