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通過介紹運用生產線設計流程,確定在產品開發后怎樣在生產線上合理的安排生產制造并布置,同時使現場人員、設施設備、物料、、環境等方面達到初期優化的目的。進而保證產品在現場當中順利實施生產。
2、主要步驟運用簡介
2.1定義產品系列
確定產品的工作內容包括在當前銷售目錄清單產品系列中確定代表機型及附件。產品物料清單是進行生產線設計的基礎。
2.2確定訂單策略
編寫訂單策略的目的是確保在進行生產線設計時考慮了公司運作的各個方面。生產線設計程序必須包括工廠按需制造運營前景,即生產安排計劃能力符合市場需求。
2.3確定每日生產量
獲取本年度內,各條裝配生產線上各機型及選裝的計劃年產量。如果在同一生產線或工藝過程中生產一些部件,就必須考慮一些其他的需求(配件,廠際配件,協作生產,附件等)
日正常產量 = 年產量 / 年生產天數
2.4計算有效工作時間及節拍
有效工作時間代表規定的完全用于生產制造的工作時間
節拍時間用于規定操作動作,平衡生產線和IPK時所確定的目標時間。節拍時間即生產產品時的拍子或節奏。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生產的節拍時間僅在最終的裝配線上測量。
節拍時間=日有效工作時間(分鐘)/日最大需求量
2.5定義制造過程
定義制造過程的任務包括確定基本設備,工作站,生產產品所需的工具和工作內容,在確定每日生產量時應初步定義
2.6定義產品同步圖
2.7工序流程圖
工藝流程圖是以圖示的方式表示物料從一個工序向另一個工序的流動過程,因此工藝流程圖必須涵蓋生產線所包括的所有工藝過程。工藝流程圖確定了每個自然工作組的主要工作程序與工作區域。計算所給生產計劃所需的勞動力。
2.8編制生產工時
標準工時是生產一個產品所必須的詳細的工作所需時間。同時,它也規定了生產出一個合格產品所采取的工作順序。
在標準工作順序中,羅列完成產品所需的任務,并且工作內容按照下述不同類別進行規類:準備,搬運或者工作。也可以按照增值和不增值進行規類。在上述類別中,還可以分為機器時間與直接人工時間這樣產品的生產時間基本確定。
2.9生產線平衡
利用得到的工時數據進行站位人員平衡,站位內人員工時數據越接近節拍時間平衡率越高。
2.10計算物料需求
根據每日最大產量確定生產線每工作站位需求物料數量,此時應根據物料補充策略合理安排生產需求零件按何種順序、何種頻率、何種器具運輸到達現場,并充分利用現場面積。
2.11資源計算表
應編制表格表示包含每工作站的人員、設備、工具等明細,它將用于驗證生產資源,人員與設備的一致性,從而保證在按需制造的環境中滿足生產計劃與每日的客戶需求量。
2.12生產線約束限制分析
在生產線設計早期已經確定了高等級的訂單履行方案。該方案中有一部分是驗證能力以及確定生產過程與供應商的約束因素。例如包括工廠中或者供應商的一些工藝過程,如油漆,熱處理,各種工具,勞動力等等。當這些限制因素解決后,可以確保在預想的操作條件下,不會因上述影響因素影響生產。
2.13生產線布局
3維的圖片的“生產線布局圖”能夠提供物料位置、工作站位置、工具工裝布局,以及所需的設施,物流等等。應用物料展示設計及資源計算表的相關信息編制布局圖。在開始確定重點的“標志性的設備”之前,理解布局的涉及范圍。
推薦使用的工具如下所述:
1.使用VisMockUp制作的產品ProE模型。
2.用3D AutoCad將設施轉化成VisFactory。
物料架,料箱,工具,工裝轉化成VisMockUp,大部分物料架與料箱在Visfactory中已經模塊化。舉例:
(作者單位: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