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信息化定義為面向教學的高職院校信息化、面向管理的高職院校信息化、面向資源共享的高職院校信息化。高職院校信息化就是利用Intranet、Extranet等網絡平臺和數據管理平臺,將高職院校內部的資源和外部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與其它高校、政府部門等外部主體進行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加入現代高職院校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的信息化生態圈,以分享信息化生態圈的網絡價值。云計算,這種新興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構建模式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它也為未來的教育事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信息技術給高職院校教學帶來了教學時空趨向虛擬化、教學形式趨向網絡化、教學過程趨向自主化、教育資源趨向數字與共享化等新變化,對學員的學和教員的教都提出了新的挑戰。云計算的理念由谷歌首次提出,IBM推出了“藍云計劃”,并將這個概念成功推向市場。之后,云計算受到了眾多IT廠商的關注,眾多IT巨頭紛紛加入。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它是一個獨立的模式。云計算整合、管理、調配分布在網絡上的大量計算資源,使用者與互聯網遠程連接,可隨時獲取存儲、計算、數據庫等資源,實現按需使用、按使用量付費。
云計算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集合了大量的計算機,規模達到成千上萬。云計算可以提供強大的整體計算能力,整體管理還可以降低管理和維護成本,通過對計算機運行環境的優化,提高單臺計算機的服務壽命。也是多種軟硬件技術結合的產物。對于客戶端設備的低要求。云計算的客戶端是多樣的,可能是一臺PC,也可以是一部手機。客戶端只需要將相應的數據展現給客戶,并對用戶的輸入進行收集和提交即可,業務邏輯中的大部分都將轉換到云計算服務器上,數據也將存儲在“云”中。具有規模化效應。云計算的服務器是大規模的,用戶也是大規模的,這使得管理與維護都得以集中,不僅降低了服務器的維護成本,還使得軟硬件資源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高職院校信息化現狀
高職院校信息化是以網絡為基礎,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活動的所有課程的信息化。其目的是實現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及服務等活動的高效率和規范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要滿足混合教學,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要求,主要包括完善的校園網絡、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與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三個方面。
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不少問題。近年來,高職院校信息化發展模式已經成為高校發展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信息化工作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人才隊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績,這對增強高校綜合實力和管理體制的改革都有著深遠意義。但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日趨發展,整個 IT 基礎架構的異構性,以及傳統信息技術的限制等一些顯著問題日益彰顯。
教學設備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大部分普通院校, 由于資金來源有限,設備老化, 基礎設施跟不上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水平。但是要實現信息化建設,學校必定要投入大量的經費來配備硬件資源,高成本的投入給各院校帶來的壓力很大。其次硬件設施配備好以后,對于軟件的安裝和維護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既要考慮到當前軟件資源能否適應現在使用,又要考慮軟件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應用方案適用性長短的需求,使得信息化教學不能很好的體現。
教學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實現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教學資源分布不均、無法整合的問題。目前各高職院校的教育體制建設通常各自為政, 網絡教學平臺都是基于自身的特點,教學資源共享程度低,而且缺乏有效的整合與利用,數據庫之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與手段。
管理組織上存在的問題。對于教學中軟、硬件資源的管理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維護, 但是學校一般配備的管理人員較多,而且相關技術人員專業水平也存在不平衡。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其次,各部門對資源管理有不同的策略,導致資源管理方式也不統一。這使得信息化建設集成缺乏統一的、開放的技術標準,在資源平臺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管理方面的差異,例如在數據的存儲格式、功能模塊劃分、系統總體框架等方面。
云計算在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在教學方面要建立高職院校國家精品課程共享服務平臺,以信息化來實現優質教育的資源共享。云計算簡化了基礎設施,降低了建設成本。基于云計算的新模式是學校通過其提供的基礎架構對外提供“租賃產品”和“購買服務”,這種模式使得學校只花少量的租金便能構建教學所需的硬件環境,而且云計算只要最小化配置終端設備的需求,無需考慮技術更新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問題,相當于始終擁有最新技術的硬件設備,而且覆蓋全面、性能最優。學校的硬件設備更新換代的時間被延長、各種軟件版本的更新和授權問題也可統統丟到“云”里。教師根據需要可以直接在云端“下載”軟件,避免了安裝沖突可直接使用。在云計算中,計算機變成了普通的終端,使用者不再固定的使用一臺特定的計算機(教學),進行信息的訪問和數據的處理,也不需要安裝、配置和升級各種各樣的軟件,學校也不用再配備很多的軟硬件管理員。
在高職院校管理中,要科學的開發教育信息資源庫與共享平臺,建立國家級教育資源庫、分類教育資源庫和學校、公司、個人網站等提供的資源,培養面向資源共享的高職院校信息化核心競爭力。云計算保障高職院校信息安全實現數據集中存儲。隨著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模式的推廣,教學過程大量依賴多媒體技術,學校的機房幾乎變成公認的病毒集散地。安裝殺毒軟件,除了使用費用,還要定期更新,而且還會出現殺毒軟件誤刪除的危險。信息安全問題造成了學校管理部門極大的困惑。采用云計算提供云存儲服務,可以為重要數據提供安全的防護。云存儲把網絡中大量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集合為一體,進而實現了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的功能。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憑密碼存取自己的重要數據,既安全又不會導致數據丟失。同時,數據的集中存儲更容易實現安全監測,有效降低使用者的成本。管理者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負責資源的分配、軟件的部署、負載的均衡和安全的控制。
建立高職院校知識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云計算將實現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高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數字化校園,實現教育信息資源共享。這是對教育信息服務工作的優化,是提高信息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辦法,是實現教育信息資源效能管理的基礎。在基礎設施方面,云計算對其進行了統一的配置和管理,通過網絡為人們提供服務,基礎設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云計算平臺還可以擴展虛擬環境,解決了管理層任務的統一調度。它采用統一的信息標準接口開發各類應用程序,避免了因接口問題造成的信息閉塞,同時也為高校管理層進行數據分析、決策提供了方便。另外,云計算的發展也為開源軟件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新的契機。開源軟件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應用形成了開源教育,它將有利于擺脫信息技術教育的單一,促進教育信息化向多元發展。
高職院校獨特、高效、科學的管理體系,不僅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標志,還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生成機制,它可以將分散的人力和技術資源等要素有效地組織、協調、管理和控制起來,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發揮各要素的整體優勢。在教育技術高速信息化發展的今天,充分利用云計算所提供的計算、存儲、網絡等服務,將能夠整合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和數字化平臺,為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從而提高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加快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為我國的教育現代化服務。
(作者單位:延安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