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通過選取2001年以來中國出口日本的農產品以及日本進口世界的農產品的貿易數據,通過計算我國對日本農產品出口貿易額占世界出口日本的比例,通過對比,得出肯定列表制度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確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國政府和企業應當采取相應措施來改變這一現狀。
一.肯定列表制度主要內容
“肯定列表制度”是日本為了加強從國外進口的食品以及農產品中的農藥化學品的殘留量的監控和管理而制定的一項新制度。主要包括“最大殘留限量標準”
和“一律標準”。其中“一律標準”是最核心的制度,沒有“最大殘留限量標準”
的農產品,全部遵循0.01毫克/公斤的“一律標準”。
二.肯定列表制度的出臺背景
日本是一個資源小國,國土面積的限制導致其大部分農產品需要進口。其中60%的食品以及農產品都需要進口。所以農產品的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目前,世界上的農業化學品大約有700多種,日本制定的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還不到400種,其余的化學品給日本的食品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另一方面,中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其農產品的出口對象主要是日本,中日兩國是近鄰,也給兩國之間的農產品交易帶來了便利。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因為低廉的價格,在日本國內的銷售量持續上升,給日本本土農產品市場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是中國的農產品在衛生安全上也存在不小的隱患,由于我國國內經常出現農產品不合格事件,這些新聞,經過渲染,傳入日本國內,也讓日本國民產生了恐慌。民眾要求政府加強監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基于此,日本厚生勞動省于2003年修訂了食品衛生法。并以該法案為依據,在農業化學品殘留管理中引入了“肯定列表制度”,并于2006年5月正式實行。
三.肯定列表制度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隨著2006年5月“肯定列表制度”的實行,國內企業對日農產品出口的過程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從理論上分析,這主要體現在農產品出口的成本大幅提高。一方面,通關速度減慢。因為產品檢測的項目增多,在過境檢測時滯留的天數就會增加,使得滯留成本大幅提高。而且農產品時效性較強,滯留時間越長,在日本國內的銷售就會不利,無形中減少了收益。另一方面,檢測的增加,就要求國內企業在種植農產品時候要加大對于產品檢測升級的投入和維護,也使得成本大幅增加。從實際上分析,下面的兩張表可以說明具體情況。
表1:2001-2012年中國年出口日本農產品貿易量
年份金額(億美元)年份金額(億美元)
200151200776
200252200868
200355200969
200467201082
200572201199
2006742012108
數據來源: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
從表1中的數據來看,2006年對日農產品出口量并沒有出現下降的趨勢,反而繼續上升,2007年也是如此,只有在2008年和2009年出現了下降趨勢,但是在2010年很快又恢復了上升勢頭。并且在2012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表2:2001-2012日本進口中國占進口世界農產品百分比
年份百分比年份百分比
200113.26%200716.69%
200213.85%200812.73%
200313.92%200914.58%
200415.31%201015.64%
200516.07%201115.42%
200617.28%201218.43%
數據來源: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
通過表2,在2006年之前,所占百分比呈現上升趨勢,從2007年開始下滑,2009年開始回復上升趨勢,直到現在。
那么,結合兩張表一起分析,可以明顯看出,在2007年到2009年這三年,中國對日農產品貿易額受到了明顯的影響,而且比世界總體受到的影響要大。所以對于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因為“肯定列表制度”的不僅適用于中國,也同樣適用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對日本有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國家,但是造成的影響卻不盡相同。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當然,日本政府為了保護本土農產品市場,制定的制度很大程度是針對中國的,而中國又是日本農產品進口的第一大國,受到比其他國家更大的影響也屬正常。但是這只是客觀原因。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我國自身在農產品市場這一環節的監管和管理還有待完善,對農產品市場的重視程度需要加強。
四.我國應對肯定列表制度的措施
我國是農業大國,卻不是農業強國。我國的農產品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光靠農民自己是不夠的,這需要國家的扶持,所以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業補貼。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補貼政策落后很多,這需要政府尋找到增強農業補貼的有效方法。促進農產品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政府應當針對肯定列表制度,組織專門的人員進行深入學習,全面了解該制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制度,才能有針對性的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派出專門人員,能夠到企業里面參與農產品的生產和檢測的過程,找出農產品在生產過程過存在的問題,結合肯定列表制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和發達國家接軌的食品安全認證體系。比如像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保證食品的綠色安全,引進先進的檢測機器和檢測理念,學習發達國家的管理方式和監管措施,緊跟國際趨勢。
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的監管。在國內,農產品食品出現問題的新聞比比皆是,“毒糧食”、“毒奶粉”等等,國內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都持有懷疑態度,這樣的產品如何能在國際市場上立足?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措施,嚴厲打擊這些假冒偽劣產品,從源頭上斬斷毒瘤,才能是我國的農產品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才能被世界其他國際所接受。
企業主動和政府合作,共同研究肯定列表制度,并結合自身產品的實際情況,遵守國家的相關政策,規范生產加工流程,要提高自助創新精神,生產出更加優質,安全的產品。要大力推進農產品市場的多元化,在其他國家加大投入和宣傳力度,開拓出新的市場,這樣才能保持我國農產品的活躍。也能很好的抵御市場風險。
肯定列表制度從2006年開始實行到現在已經經歷了8個年頭,并且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雖然這個制度針對中國的意味很強,但是條例已經實施這么多年,再去抱怨和抗議是沒有意義的,只有針對眼前的狀況,冷靜分析。政府和企業應該密切合作,從了解對方和提高自身兩個方面著手,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努力克夫難度,讓我國的農產品不僅在日本,也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