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剩余勞動力論”的重要內容包括:對人力資本形成途徑和方式作探討;充分調動剩余勞動力中的婦女同志;對剩余勞動力去向的深層思考。渝東南農村空心化表現在:舉家外出現象較為普遍;田地荒蕪多與村莊建設用地浪費現象并存;農村污染嚴重;留守者安全系數降低。得到的啟示為:加速土地流轉,研究閑置土地的有序退出機制;規范建設用地,提高農民參與土地整治的權益;成立多種農村專業合作社,鼓勵留守者參與到農村專業合作社中來,使留守婦女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中堅力量;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力度,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增強農業就業的競爭力;治理農村污染,提高留守者安全感。
一、毛澤東同志“剩余勞動力論”的重要內容
對人力資本形成途徑和方式的探討。一是通過走合作化道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節省人力成本。1954年,毛主席同志曾欣喜地指出:“過去三個人做的工作,合作化以后,兩個人做就行了,表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該論述明確指出走合作化道路節省了人力成本,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二是通過改善公共衛生、建立診所和學校等方式促成人力資本形成。他認為,可以通過興辦公共事業,提高個人素質,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所需的人才。
充分調動剩余勞動力中的婦女同志。首先,社會將會為婦女同志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毛澤東同志認為,隨著形勢發展,在未來高級合作社時期,在集體制形成之前,由于社員的年工作時間大幅度增長,將會有更多婦女同志有就業機會。其次,婦女同志能有效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合作化后,勞動力不足問題日益顯露,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勞動顯得很有必要。婦女就業觀發生了重大轉變,她們也可以和男人一樣參加生產勞動了。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能夠充分調動現存勞動剩余,而且能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
對剩余勞動力去向的深層思考。一是在農村就地消化剩余勞動力。毛澤東同志認為,剩余勞動力的出路主要還是在農村,就是要在農村為他們提供廣大的就業空間和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村是剩余勞動力就業的主陣地。二是向精細化分工發展。他提出,把剩余勞動力組織起來,向能夠施展其才華的領域進軍。比如,可以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向精細化分工方向發展。他預期,通過改進經營方法,擴大生產規模和門路,可以有效解決剩余勞動力問題。
二、渝東南農村空心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舉家外出現象較為普遍。渝東南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重慶市貧困地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嚴重滯后。由于農業經濟效益不高,不少人做出人生的重大選擇——外出打工。他們中的出類拔萃者,甚至買房定居外地較富裕的地區,不再回老家了,在外地扎下了根。田地荒蕪多與村莊建設用地浪費現象并存。一是偏僻地區田地荒蕪,村落呈現一片衰敗景象。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在渝東南地區的偏僻地方,由于舉家外出者過多,有的村莊沒有人或者留守者很少,大量的田地無人種植,雜草叢生。水利設施長久不用,無人管理和維修,廢棄的不在少數。二是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建設用地浪費。一些農戶外出掙錢后,回老家投資建房成為一種時尚。他們改善居住條件時建新不拆舊,形成一戶多處房產現象,導致村莊布局非常混亂。新建的房產無人居住、閑置的多,形成嚴重浪費。
農村污染嚴重。一是垃圾形成污染。農村中生活產生的垃圾胡亂堆積,長久無人清理,污染環境。二是化肥、農藥等產生的污染。化肥、農藥、除草劑等的應用使土地品質改變,加劇了農村土地污染,進而形成糧食污染,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威脅。
留守者安全系數降低。一是不法分子帶來安全隱患。二是日常生活行為潛藏安全隱患。特別是只有老人和小孩的留守家庭,一些偶然因素就可能造成意外傷害,引發不必要的悲劇。
三、毛澤東的“剩余勞動力論”對渝東南農村空心化治理的啟示
毛澤東的“剩余勞動力論”對渝東南農村空心化治理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認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在廣大的農村,這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加速土地流轉,研究閑置土地的有序退出機制。一是加速土地流轉。首先,推廣土地流轉經驗。搭建土地流轉平臺,使土地能規范流轉。其二,研究閑置土地的有序退出機制。筆者認為,目前應該對閑置土地的退出機制加大研究力度,填補這個空白。對那些閑置土地又不愿退出的,應給予一定的處罰。比如,可以推行納稅制度,對閑置、荒蕪的土地納稅,那些擁有土地的人就會盡量減少荒置率,或者主動出讓土地。
規范建設用地,提高農民參與土地整治的權益。一是規范建設用地。首先,地方政府應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努力提高農村建設土地利用率。其次,對那些違規建房的,應該實行清理。該拆除的,要堅決拆除。其三,對那些建新不拆舊的,要做好思想工作,讓其主動拆除舊有的房屋,使一戶一宅理念深入人心。其四,建設農民新村。突出地方特色,注意保護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體現本地豐富的文化內涵,避免簡單的復制濫造。二是提高農民參與土地整治的收益。可以從創新土地配置制度入手,使土地資源按功能分區,進行合理配置,有序推進土地的資產化,使其能產生長期效益。
成立多種農村專業合作社,鼓勵留守者參與到農村專業合作社中來,使留守婦女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中堅力量。一是成立多種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吸引外地資金,或鼓勵外出務工先致富者出資等方式,以多種形式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社。給予他們更為優惠的政策,使之投資農業,實現規模經營,讓荒山變綠野。二是鼓勵留守者加入農村專業合作社。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廣告、傳單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群眾的意識,鼓勵他們在自愿的基礎上,加入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三是積極發揮留守婦女的中堅力量。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農村中勞動力明顯不足,婦女在農村中的重要性凸顯。
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力度,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增強農業就業的競爭力。一是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力度,促使人力資本形成。首先,加大對農村專業合作社“領頭羊”的培訓。通過培訓,讓其掌握合作社的經營理念、管理辦法、運行機制等方面的知識,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對本地文化較高且有志于農的青年強化培訓。拓寬其視野,提高其從業能力。其三,對創業者加大培訓力度。二是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增強農業就業的競爭力。首先,向規模化發展。通過培訓提高實用技術水平,使種植業、養殖業實現從分散向規模化的快速轉型。其次,對農產品實行深加工。渝東南地區出售初級農產品成品的多,價位過于低廉,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可以引導龍頭企業或微型企業入駐,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這樣既可以就地解決就業問題,又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其三,提高農產品收購的價格。對農產品,要實行最低保護價格,才能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其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渝東南地區在功能上被定位為生態保護區,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這樣,才能有效吸納外出務工者返鄉建設家鄉,空心村也會豐盈起來,再次充滿生機。
治理農村污染,提高留守者安全感。一是治理農村污染。首先,繼續推進改灶改廁工程,凈化農村環境。其二,科學應用農藥、除草劑等,規范管理,實現土地可持續發展。二是提高留守者安全感。首先,大力開展普法教育活動。提高留守者的法律水平,讓他們能正當維權。其次,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對重點人群和高危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排查與掌控,對他們實施有效的管理,保持對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打擊態勢,提升農村留守者的安全感。
(作者單位:重慶市石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