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報道,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而龐大的網民隊伍中會出現有人不幸死亡,其網絡上的虛擬財產例如QQ賬號、微博以及游戲賬號等等成為了無人管理狀態。而這部分的虛擬財產是否能夠繼承也是我國法律上的一個空白。現本文就論述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
2011年一則微博新聞引起了網友關注。報道稱,沈陽王女士的丈夫在車禍中喪生。丈夫的QQ郵箱保存著大量兩人戀愛、結婚期間的信件、照片。王女士想整理這些以留作紀念,但不知道丈夫密碼。向騰訊求助后,騰訊稱QQ號碼所有權歸騰訊,用戶只有使用權,不屬于遺產繼承范疇。網友們不禁發出疑問,QQ賬號和空間究竟是誰的財產,這些財產能否繼承。
誠然,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與應用,互聯網在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但是對于生老病死這類的自然規律是人們不可避免的,那么面對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其網上的社交工具賬號或者游戲金幣等虛擬財產是否能夠繼承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而我國法律并沒有對此虛擬財產繼承進行詳細的規定,以至于虛擬財產繼承處于一個空白的尷尬局面。但是筆者認為,虛擬財產屬于我國繼承法中規定的財產范圍,是可以繼承的。
一、我國虛擬財產繼承的現狀分析
各個網絡用戶協議對于虛擬財產繼承的規定。在我國,《繼承法》中并沒有規定虛擬財產是屬于繼承范圍,但又未將其列入不可繼承范圍,而對于此種尷尬局面只有互聯網運營商與用戶之間的簽訂的《網絡用戶協議》調整網絡運營商與用戶之間的賬號歸屬關系。網絡用戶協議是有網絡運營商單獨擬定的合同 ,在用戶裝載或使用某網絡服務是需要首先同意網絡運營商所擬定的合同。從性質上來說,網絡用戶協議屬于格式合同和電子合同,它極大的節約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同時又減輕了網絡運營商的責任,限制了用戶的權利內容。現詳細介紹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網絡服務協議中對于虛擬財產繼承的相關規定。
騰訊QQ的網絡用戶協議。騰訊QQ是深圳市騰訊公司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基于互聯網的即時通訊軟件。而騰訊公司的網絡用戶協議對于涉及到賬號歸屬問題以及繼承問題的條款規定如下:
“2.QQ號碼是騰訊創設的于識別用戶身份的數字標識。QQ號碼的所有權屬于騰訊。
3.2您完成申請注冊程序后,依照騰訊的業務規則獲得該號碼的使用權。
8.2 QQ號碼使用權僅屬于初始申請注冊人。未經騰訊許可,您不得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售賣QQ號碼或者以其他方式許可非初始申請注冊人使用QQ號碼。”
從以上協議條款中可以明顯看出,騰訊QQ用戶對賬號只享有使用權,而所有權是歸屬于騰訊公司。且協議中明顯指出QQ賬號只能屬于初始申請人進行使用,不得進行轉讓、出借或者買賣。也就是說QQ賬號是不可以進行繼承的。但騰訊公司并沒有對賬號中保留的個人虛擬財產損失進行解釋,只是單方面提出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
淘寶網的用戶協議。淘寶網我國電子商務交流平臺網站之一。在淘寶網中涉及用戶信息的協議條款相對彈性一些,其規定如下:除非有法律規定或司法裁定,且爭得淘寶網的同意,否則賬戶和密碼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讓、贈與或繼承(與賬戶相關的財產權益除外)。
從淘寶網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騰訊對其賬號的規定而言,淘寶網具備一定的可變更條件。淘寶網并沒有完全否認其用戶賬號是不可以進行轉讓、贈與或者繼承的。在具備有法可依或者有司法的裁判條件之下,相關權利人只要征得淘寶網的同意這個前提限定條件之后,就可以對賬號進行轉讓、贈與或者繼承。那么這一條款筆者認為是相對保護了用戶的虛擬財產權。
綜上兩個在我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網絡用戶協議來看,筆者認為根據我國合同法第39條、第40條以及第41條的規定,應當認定網絡用戶協議就是格式合同,訂立合同雙方應當本著公平原則平等劃分權利義務,訂制合同一方不得減輕自己的責任而加重另一方的責任、排除另一方的權利。可是根據以上兩個網絡用戶協議來看,無一不在某一方面特別是賬號信息的繼承方面排除相關權利人的權利,減輕自己的責任,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對方責任。因此,筆者認為,上述網絡用戶協議中關于賬號不能繼承的問題上的相關條款,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應當認定為無效條款。
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繼承法中對于遺產的定義就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且遺產應當具備以下法律特征:“第一,遺產應當是法定。具體是指遺產的范圍應當屬于繼承法所列舉的范圍,超出繼承法的列舉范圍則不屬于遺產。第二,遺產應當是限定的。具體來說遺產在包括范圍上的限定即只可以繼承依據繼承法轉移給他人所有享有的財產方可成為遺產,且又指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的條件限定之下,被繼承人的財產才能成為遺產。第三,遺產應當是財產性的。遺產只能是繼承財產而不能繼承身份。而財產當然包括財產性權利和財產性義務例如債的繼承。”
綜上遺產的幾個性質,筆者認為首先虛擬財產是被繼承人生前所依法取得的合法財產,因為從虛擬財產的包含范圍來看就是賬戶號碼、賬戶信息和虛擬貨幣,這些虛擬財產的取得上是合法的。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第二,虛擬財產不論是在限定范圍或者時間限定條件下都符合遺產的限定性標準。第三,虛擬財產本身就是屬于財產權利的一部分,具備遺產的財產性。因此筆者認為,虛擬財產應當屬于我國繼承法中的遺產。并且,虛擬財產屬于我國繼承法中第三條第七項的規定,在可繼承遺產范圍之列,是可以進行合法繼承的。
二、關于解決我國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的建議
建立健全虛擬財產繼承保護機制。當前情況之下,之所以對虛擬財產的繼承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主要因為我國在法律上沒有承認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以至于發生關于虛擬財產繼承的糾紛的時候往往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而美國、韓國和我國香港地區對于虛擬財產的繼承保護均采取了一定措施的方法進行維護,這都是值得我國關于虛擬財產的繼承可以學習的榜樣。因此,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建立健全虛擬財產繼承保護機制來確保虛擬財產能夠順利合法繼承。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在法律層面上應當明確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新興的權利有其本身的特點,比如虛擬性和可轉化性等。而關于虛擬財產的法律關系、權利歸屬、義務劃分以及解決爭端的方式都沒有詳細規定,同時其他的法律規范也不可能包含解決此類問題。因此需要一部專門的法律來保護虛擬財產權,進而保護虛擬財產繼承的問題。參考韓國和我國香港地區的做法,制定專門的虛擬財產保護法律規范來對虛擬財產進行保護。這樣專門對虛擬財產的繼承保護立法有利于明確虛擬財產在法律上的地位,其次也有利于解決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同時也會更加全面的對虛擬財產進行全面保護。
第二,網絡運營商應當將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納入到其網絡用戶協議當中。在網絡運營商擬定互聯網用戶協議的時候,嚴格遵守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同時參照我國繼承法的相關規定,允許虛擬財產進行繼承,將虛擬財產的繼承保護問題納入到其擬定的網絡用戶協議當中。這樣一來有利于保護賬戶使用者的虛擬財產權不因其死亡而受到侵犯,同時有利于相關繼承人的繼承權得以實現,還有利于維護互聯網的秩序。
第三,網絡用戶應當樹立虛擬財產保護觀念。國內用戶對于虛擬財產的認識不足,才導致相應的網絡運營商可以忽視用戶的權利而制定網絡用戶協議。很多用戶在注冊使用某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之前根本不會仔細閱讀運營商所提供的網絡用戶協議,也不在乎自己享有什么樣的虛擬財產權利,甚至連自己賬號等其他虛擬財產的歸屬問題都不清楚。這就給網絡運營商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子。因此,網絡用戶應當樹立起虛擬財產保護觀念,明確自己享有什么權利應承擔什么樣的義務,以此來捍衛自己合法權利。
虛擬財產繼承的具體操作建議。首先應當將虛擬財產進行分類,一類是具有物質性價值的虛擬財產(例如網絡游戲金幣、淘寶網網店),一類是具有精神性價值的虛擬財產(例如騰訊QQ賬號、微博賬號等網絡社交賬號)。其次根據虛擬財產的不同形態進行不同方式的繼承。
第一,關于物質性價值虛擬財產的繼承。物質性價值虛擬財產是指,本身可以盈利的或者其本身價值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換流通的虛擬財產。既然物質性價值虛擬財產本身可以盈利或者通過市場流通交換可以獲利,那么應當之間按照我國繼承法中法定繼承的方式進行。在具有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前提下,將次虛擬財產可轉化為現實貨幣平均分為若干份進行繼承,同時報保留胎兒的繼承部分也要照顧生活困難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在第二順位繼承人也如此做。同時在轉繼承和代位繼承上也按照我國繼承法中的規定進行操作。如果這類虛擬財產不可分割,那么可有一人進行繼承,然后對此類虛擬財產進行市場價值評估,然后將其與繼承人應當繼承的部分以現實貨幣的方式發放其他繼承人。
第二,關于精神性價值虛擬財產的繼承。精神性價值的虛擬財產其本身不能盈利也不具備流通的條件,所以無法將此類虛擬財產轉化成現實的貨幣進行分割。且如果將此類虛擬財產分割則直接破壞此類虛擬財產的紀念意義。因此,繼承人認為有必要繼承被繼承人此類虛擬財產的條件下,應當向網絡運營商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請,通過申請的方式對被繼承人此類遺產進行繼承。即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后,相關繼承人可以通過向網絡運營商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要求繼承此類遺產。而且筆者認為前文所提的美國判例的折中之選,是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通過用光盤刻錄被繼承人的虛擬財產內容的方式進行繼承,一來維護了互聯網的秩序穩定,二來是繼承人繼承了被繼承人的虛擬財產以此來緬懷被繼承人。如果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繼承人同時要求繼承,可以先由一人繼承,其他繼承人復制所繼承的虛擬財產。即保護好了此類虛擬財產的完整性,也保存了遺產的意義所在。
在繼承法中最能夠體現法律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因為它讓我們通過合理方式繼承前輩給我們留下的遺產,緬懷先祖維持家族的興旺。因為法律的沒有明文規定,虛擬財產的繼承成了一塊難以言說的尷尬。但是,在私法領域,“法無禁止即允許”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真理,既然法律沒有明確禁止虛擬財產不能繼承,那么就是承認虛擬財產可以作為遺產進行繼承。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允許虛擬財產繼承無疑是彌補了我國法律的空白,同時保障了被繼承人和繼承人的權利。
(作者單位: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