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移動替代固定加速、寬帶業務迅猛發展、網絡演進以及運營商轉型正如火如荼進行的背景下,FMC和全業務運營的思路和部署對電信運營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文探討了FMC和全業務的內涵和演進進程,重點分析了國外典型運營商的轉型和全業務運營經驗,并結合國內的發展現狀提出對全業務運營的相關建議。
一、FMC和全業務運營分析
何為FMC。FMC(Fixed-Mobile Convergence,固定移動融合)作為一個概念最早出現在ITU-T特別工作組(SSG)的第七課題組[課題名稱:固定和現有IMT2000系統間的融合(Convergence)],早期的FMC是指一種機制,它使IMT2000用戶可以根據用戶的簽約選項和接入能力,通過固定網接入繼續使用語音業務。
目前,對于FMC,依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電信和互聯網融合業務及高級網絡協議組織(TISPAN)認為FMC是移動和固定技術的綜合(integration),使得業務能夠在移動和固定寬帶接入網絡上無縫發布。
★國際電信聯盟遠程通信標準化組(ITU-T)的Rec.FMC-REQ (FMC基本需求)對FMC的定義是:在給定的網絡中,向終端用戶提供業務和應用的能力與固定/移動接入技術以及用戶位置無關。
★ITU-T Rec.FMC-IMS (基于IMS的固網移動融合)認為FMC是基于IMS網絡使用有線和無線接入技術。
★3GPP認為基于GSM呼叫控制的UMA和基于SIP呼叫控制的IMS能實現FMC。
從定義可見,FMC是有線和無線通信技術在網絡和業務上的集成,其主要特征體現在:網絡的業務提供與接入技術和終端設備相獨立;用戶的業務訂閱與接入點和終端無關。FMC可以基于IMS或Non-IMS,如:UMA、藍牙CTP(Cordless Telephone Profile)等實現。
FMC的演進過程。FMC是一個不斷演進和發展的過程,其終極目標是為用戶提供與接入技術無關、跨網絡、無縫、融合的業務體驗和統一的服務體驗,但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滿足用戶需求的層次和內容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看,FMC的實現可分為統一服務、多終端共享業務、單一終端的跨網絡使用和統一認證及業務的無縫切換。
統一服務是指提供業務捆綁受理,為用戶實現統一賬單、統一計費等服務體驗。該層面的FMC實現對應于支撐系統的融合,包括業務受理系統融合、計費賬務系統融合、充值平臺融合和客服系統融合。
多終端共享業務是指用戶通過不同的終端接入,都可以享受運營商提供的同一種業務,如不同終端可以共享統一號碼,實現固定、移動終端統一扣費(統一預付費)等。該層面的FMC實現對應于業務層面的融合,如整合運營商業務層面各類平臺,建設具有跨不同網絡覆蓋能力的綜合業務平臺,將各類業務平臺的公共資源納入到統一業務管理平臺中進行統一管理等。
單一終端的跨網絡使用是指用戶通過融合終端,實現在不同網絡環境下具有相同的業務體驗和更高的QoS保證。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該層面的體驗對應于終端層面的融合,具體實現包括多模終端、融合CT和IT的智能終端及家庭網關等技術。
統一認證及業務的無縫切換是指用戶一次認證即可享用多種業務,固定和移動用戶號碼/標識能夠完全統一,并且能夠實現無縫漫游/游牧和通信在移動中不中斷。該層面的實現對應于網絡控制架構的融合,目前,IMS架構已經被業界公認為實現FMC的最理想的控制架構。
FMC的演進按照融合度和成熟度可分為業務融合、終端融合和網絡融合三個層次,其中業務融合包括業務捆綁和業務融合兩個層次,屬于預融合階段;而終端融合和網絡融合屬于融合階段。
全業務運營內涵。根據電信業務分類管理的定義和條例,結合電信運營商通用概念,界定全業務運營的含義為:利用自有的電信交換、傳輸設備及其它輔助設施,或者租用其他電信運營企業的電信傳輸等設施,滿足客戶綜合性、全方位的業務需求,即具備全面運營資格、完整的業務提供和充分的市場認可。
作為全業務運營商,應具備如下特點:
★獲得政府許可,具備全業務運營的資格;
★能提供一攬子電信服務,包括話音、數據、網元出租及其融合捆綁形成的綜合性業務,滿足客戶多種業務需求;
★區別于非全業務運營商的品牌形象、業務定位,獲得市場認可,在各個具體的業務市場均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可見,成為全業務運營商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并非擁有若干運營資格即可。全業務運營的宗旨是以綜合信息服務為手段,以開拓新的增量市場為目的,而不是若干競爭者在同一塊存量市場過度競爭,導致整個行業實力下降。
全業務運營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五方面的融合,即網絡和技術的融合、終端和載體的融合、需求和應用的融合、價值和成本的融合、產業鏈和生態鏈的融合。FMC的發展無疑為全業務運營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準備和運營條件,但全業務運營還需更多關注客戶需求和客戶體驗,業務層需進行重新定位和捆綁融合,并整合價值鏈上下游資源、統一品牌整合資源,不斷創新商務模式。
二、國外全業務運營典型案例
從全球全業務運營商開展融合業務的經驗來看,ATT、英國電信、法國電信、德國電信等背景不同的運營商在開展融合業務時,總是側重已有的網絡資源和客戶資源等特點開展。
英國電信的融合業務比較注重“立體”感。寬帶業務在空間上采取了先進技術進行了延展,其“Total Broadband Anywhere”業務將Wi-Fi作為其融合戰略的核心要素,使用該業務的用戶將不僅能在家接入BT Yahoo電子郵件及搜索、BT Vault和BT Broadband Talk等應用,同樣也能通過BT Openzone的Wi-Fi熱點及BTFON網絡實現接入。此外,“Total Broadband Anywhere”業務還包括了GPRS選項,用戶在沒有Wi-Fi接入的地方可以選擇使用GPRS功能。
除了在使用空間上的擴展外,Total Broadband Anywhere業務還注重諸多業務的整合。例如,收費為每月29.99英鎊的合同包含每月50分鐘的移動語音通話、50條短信和10兆字節的數據流量。這一合同同樣包括速率為8Mbps的家庭寬帶接入、免費的BT HomeHub、BT Hub電話、ToGo終端以及不受限制的Wi-Fi接入。另外,BT Vision的互聯網電視業務同樣可以通過額外的選項加入到合同當中。
啟示:全業務寬帶將成為重中之重。固網與移動的有效融合成為電信產業發展必然趨勢,電信產業屬性的根本性轉變客觀要求運營商從戰略到業務的轉型。因此,產業鏈整合將是我國三大運營商競爭的焦點和熱點。而從英國電信發展的經驗看來,就電信和聯通而言,其寬帶業務用戶基礎較高,全業務寬帶將是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固定與移動業務的捆綁無疑代表著最基本的FMC服務。這種形式的捆綁一般包括單一合同、一站式服務或單一賬單,因此業務本身的集成度不高。因此,可以將為企業客戶提供固定語音、數據和移動業務的捆綁,以及為公眾客戶提供寬帶和移動的捆綁作為融合業務的重點。
三、我國運營商可采取的策略(以中國聯通為例)
中國聯通固網和移動實力配比較為平均,萬方咨詢總監付亮認為,將3G與IPTV、寬帶和數據業務的費用結合,中國聯通既可以多增加一些收入,用戶的接受程度也可以提高,更為重要的是使用戶黏著度更緊,并降低服務價格。同時,中國聯通應考慮客戶的體驗和對差異化服務的需求,考慮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和現網的演進方向,考慮FMC相應的標準和設備的成熟度。在業務層要整合和構建統一的業務平臺;在控制層要利用IMS實現固網移動網的統一控制;在傳送層要形成有QoS和安全保證的IP網絡;在接入層要實現與新出現的固定/移動接入方式的融合;在終端方面要實現多模、多功能終端的普及;在服務方面要實現統一接入、統一認證,個性化、高質量的融合新業務不斷出現。
(作者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