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政策、市場、財務、法律等方面的風險。其中,財務風險的高低直接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應建立合理的風險防范機制,樹立風險意識,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以盡可能地降低風險,確保企業順利運營。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159-02
引言
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公司財務決策如籌資、投資、資金回收等失當,而導致公司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外部經濟環境如宏觀經濟形勢、國家信貸政策、銀行利率及匯率等的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科學性,財務監控機制以及對財務風險的認識程度,往往成為影響企業財務風險水平高低的原因。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可能產生在企業資金的籌集、運用、收益的分配等各個環節,其產生的后果不容忽視。而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建立健全企業內部風險管理與防范機制,樹立良好的風險意識,對企業的健康發展、社會的安定團結、國家的繁榮富強顯得尤為重要。
一、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分析
(一)籌資活動產生的風險
企業的籌資活動產生于產品的生產制造、企業的對外投資等需求,一般來說,企業采用的籌集方式有:利用其信用或通過抵押、質押等向銀行借款,發行企業債券向公眾或特定對象籌集資金等。企業由于籌資活動產生的風險被稱為企業的籌資風險,它是指企業喪失流動性,可能無法償還所借入資金的本息或無法向投資者支付承諾收益等的可能性,主要分為現金性和收支性籌資風險。現金性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的現金凈流出量超過了企業的現金凈流出量,導致企業難以償還短期借款,這一般是短期風險。收支性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由于行業不景氣或銷售乏力,盈利能力下降,最終無法償還其全部借款的可能性。比如,在韓國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宇集團,于1999年宣布破產,正是因為其高負債經營所帶來的籌資風險。1997的亞洲金融危機,致使經濟低迷,大多數企業入不敷出。當時,大宇公司也深陷困境,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及凈利潤均遠低于預期。但是公司的管理層仍然堅持發行公司債券借款,并認為提高開工率就能躲過這場危機。最終,由于財務杠桿收益低于風險,資本結構不合理,巨大的債務壓力導致企業解散。
(二)投資活動產生的風險
投資活動是指企業為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或者轉變主營業務領域而進行的長期資產以及金融產品的購置等。投資活動與企業的發展前景息息相關,它決定了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方式和特點。企業由于不當的投資活動或低收益的投資活動產生的風險,稱之為投資風險,它是指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相偏離,從而影響企業盈利水平的可能性。企業的對外投資、集團內部各子公司之間或各項目之間的投資均有可能產生投資風險。多元化的投資與經營,可以分散財務風險,減少企業的風險損失。但是盲目、不切實際的投資,只追求投資規模的擴大而忽略企業自身情況以及投資風險,不僅不能分散風險,反而會使企業陷入困境。比如,中國華源集團在2005年被華潤接手,而此前,華源從中國紡織界的龍頭企業,通過并購,成為農機板塊的領銜者,后來又再次通過并購成為了醫藥領域的新秀。中國華源集團在其發展的13年里,經歷了90多次并購。但其并購的各板塊企業,盈利能力不突出,管理團隊的能力也值得懷疑。而且,由于華源集團多次并購,導致其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極為分散,各個板塊沒有得到有效整合,新并購企業并未迅速為華源貢獻利潤,加之其長期以來銀行貸款居高不下,致使集團總負債超過400億元,財務危機纏身。
(三)資金回收的風險
資金回收的風險是指企業資產端——應收賬款——在回收的金額和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企業在銷售活動中,為了提高銷售額,擴大其生產經營的產品在同類產品市場中的占有率,或者為了美化報表,增加報表中的企業利潤,有時會大量采取賒銷的方式進行銷售。這種方式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企業的應收賬款激增,并且由于企業常常在不清楚客戶償還欠款的資質的情況下就進行賒銷活動,一些資信差、盈利能力低的客戶將導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及周轉率過大過長,最終還會引發呆賬、壞賬。這種情況常見于行業景氣度低、企業庫存高企的形勢下。譬如近年來價格持續走低的鈦白粉行業,由于前幾年大量的產能投放,供給端新增產能較多,而需求卻一直未見起色。行業內的幾家大企業也紛紛采取降價、大量賒銷產品的方式來去庫存,行業內龍頭企業如中核鈦白、佰利聯的應收賬款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及歷史水平,但2013年兩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分別為-309.36%、-87.22%,盈利能力至今未見好轉。行業內的各中小企業,在國家環保趨嚴的形勢下本就難以安身立命,再加上下游商家議價能力強,并且普遍采用賒銷方式,大量的應收賬款成為呆賬、壞賬,資金周轉不靈,被迫紛紛退出。
(四)收益分配產生的風險
收益分配是指將企業在實現利潤(指息稅前利潤)后,將所實現的利潤在企業集團、股東和投資者之間進行分配的過程。企業的收益分配風險是指企業采取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導致公司后續經營和管理存在障礙,大量投資者對公司失去信心,撤出投資的可能性。這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一環。企業產生的收益,一方面可以用作企業的留存收益,為日后添置資產或擴大投資規模準備充足的現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股利分配給股東,增加投資者對公司盈利和管理者能力的信心。企業必須選擇合適的收益分配政策,為公司經營成果在投資者和公司后備資金之間找到平衡點,否則,一旦收益分配失衡,例如在公司并無添置后續資產或發展的情況下,留存收益的分配比例過高,而股利分配比例過低,將影響公司的股票價值,產生收益分配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籌資風險的防范
企業在進行籌資活動時,會根據自身的規模等實際情況,結合市場外部環境,選擇不同的籌資方式。一般來說,籌資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企業面臨的籌資風險的不同。為此,選擇適當、合理的籌資方式和所籌款項的期限結構,是企業防范籌資風險的首要原則。企業應明確自身的最優資本結構,亦即最低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這可以通過控制資產負債率來達到。此外,選擇債務資本的合適比例,對企業來說也至關重要。這是由于現實經濟環境中的債權利息通常低于股權的股息,也就是說,直接借貸的成本低于用股權的方式籌資的成本,而債券產生的利息又可以在企業稅前利潤中扣除。因此,企業可適當增加資本的比例,以求達到最優的資本結構。
(二)投資風險的防范
1.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現代企業投資組合理論強調,多元化的投資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達到風險最小化,風險一定的情況下達到收益最大化。多元化投資,是指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領域,將投資項目分散在各個產業或行業,或是在相同的產業或行業中生產不同的產品。但是多元化不是盲目擴張,企業多元化投資應建立在其根基穩固,對自身合理定位并且核心競爭優勢明顯的前提下。盲目地追求規模擴大會導致企業的管理跟不上經營,盈利能力下降,投資項目成為企業的負擔。
2.增加項目可行性研究。企業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應對項目開展盡職調查,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合理預期投資收益。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該項目所在行業的生命周期、政策環境、出口狀況等;第二,該項目所處行業的供需關系,產能狀況;第三,項目的競爭狀況、技術成熟程度等。通過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進行充分分析,企業可以合理預見到進行投資的收益與風險,并且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3.建立完善的投資管理制度。完善的投資管理制度體現在投資決策、投資成本控制、投資項目監督、項目建設考核以及項目建設后評估等環節。完善的投資管理體制的建立,可以使投資決策更加科學、有效,減少決策的隨意性。在對擬投資項目進行合理并做出投資決策之后,為確保投資項目的順利運行,企業可對與項目有關的重要員工設立激勵機制,例如,可采用股權激勵的方式,使員工與項目的利益一致,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此外,在每一個項目建成運營后,企業應對照最初決策的依據、可行性分析報告中的評價指標做后期評估。這不僅有益于明確責任、明確獎懲,也為后續投資項目的開展、投資負責人的選拔提供了判斷標準和依據。
(三)資金回收風險的防范
防范資金回收風險的重點,在于對應收賬款項目的控制。企業在進行產品銷售時,應盡量采用現銷方式,并且根據不同的客戶選擇不同的銷售方式。例如,對于信用良好、盈利能力強的客戶,企業可適當采用賒銷方式進行銷售;對于信用差、盈利能力和還款能力低下的客戶,企業應采用現銷方式進行銷售。此外,還應做好賬款催繳工作,以及對拖欠期限長、還款意向差或不明確的賬款及時計提壞賬準備。
(四)收益分配風險的防范
首先,企業應根據國家會計準則的要求,使用正確的會計核算方法,真實、客觀地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經營狀況。其次,必須在留存收益和股利分配之間加以平衡,力求做到在促進公司后續發展的前提下最大水平地滿足股東的利益。目前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收益分配方式為分配現金股利,與此相比,中國企業更多采用的是配股或送紅股的方式,較少采用現金股利分配方式。為了使公司股票真正反映公司價值,幫助投資者真正進行投資而非投機活動,企業在收益分配政策上更多地采用分配現金股利的方式。
結語
企業運營的每個時期都會進行財務決策,因此財務風險在所難免。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必須正確認識所面臨的風險的類型、特征,有針對性地采用科學的風險管理辦法,確保財務決策的有效性和時效性。此外,還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挑選合理的財務從業人員,對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實時監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黃婉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2013,(23).
[2]李曉云.芻議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J].現代商業,2013,(3).[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簡介:戴瑩(198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總會計師,會計師,從事企業財務管理、企業納稅籌劃與經濟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