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很多人把這歸功于企業有效的正式制度安排,卻忽略了企業的非正式制度,如企業文化,因此很多民營企業遇到了發展中的“瓶頸時期”,難以發展壯大。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影響著企業效率,正式制度必須和非正式制度相融才能更大地發揮效力。對中國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非正式制度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促進中國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非正式制度。
關鍵詞:民營企業;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中圖分類號:F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268-02
20世紀30年代,諾貝爾經濟學家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產權和交易理論,他認為,產權是社會規定的一組權利,這些權利的所有者能夠在法律的保護下,支配、使用其財產,并獲得相應收益,免遭他人干涉侵犯,從而使財產所有者有動力去運用這些財產從事經濟活動,增進自己的福利。威廉姆森在科斯產權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制度經濟學。所謂制度,就是指一切影響和約束人們行為的規則總稱,它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有意識制定的規則,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規則等,其中核心是憲法秩序;而非正式制度是指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無意識形成的行為規范,包括習俗、道德、倫理、文化,價值觀等,其中核心是意識形態。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諾斯認為,在人類行為的約束體系中,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最發達的經濟體系中,正式制度也只是決定行為選擇的總體約束中的一小部分,人們行為選擇的大部分行為空間是由非正式制度約束的。本文將對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非正式制度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關系及其對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作用
1.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關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制度的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正式制度是人為的、有形的,并且作為“硬制度”,它實施和違約成本比較高,在短期內就可以產生、移植或者消亡。例如,制定了某一項社會規則,如果引起的社會效應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好,那么它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消除,而且它的經濟成本非常高。非正式制度是“軟制度”,是無意識的、無形的,并且它的變化是非常漫長的。例如,習慣是非正式制度的范疇,如果養成一種習慣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一旦適應了這種習慣那么改變它就是很難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間是一種互動的和諧關系,一方面,非正式制度會促使正式制度的出現,同樣,正式制度也為非正式制度的穩定和改進提供條件;另一方面,正式制度必須與非正式制度相融才會有效力。
2.非正式制度對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作用。在一個社會的制度結構體系中,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間的相互促進,能形成有效的制度結構體系,兩者共同決定著企業績效。非正式制度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有著雙重作用,當它與民營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相適應時,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使企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帶動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當它與民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不一致時,它就會干擾民營企業的正常運行,阻礙相關制度的變遷和創新,從而影響民營企業的發展。非正式制度也是促使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在一個民營企業里,大則上千人上萬人,小則幾十人,不同的人受不同的文化影響有著不同的觀念、價值觀,總會出現不和諧的地方,但是如果能把這些人的心聚集到一起,形成一種“公司即家”的文化,那么這種無形的力量將給企業節省不必要的運營成本,大大減少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因此,非正式制度有著正式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國民營企業的現狀及其發展中的非正式制度影響因素
(一)民企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民營企業年產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遠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擴大城鄉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影響中國民營企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
1.意識形態與中國民企的發展。諾斯曾在他的制度變遷理論中指出,意識形態是人們關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既是一種規范制度,又是一種世界觀,它能支配和解釋信念、制度的合法性,是個人和環境達成協議的一種節約成本的工具,這種方式通過提供給人們一種世界觀而使行為決策更為經濟。在諾斯看來,既然意識形態是經濟增長的一個變量,人們就必須建立一個有利于經濟增長的成功的意識形態,他認為成功的意識形態不僅要使人們認識到現行體制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和低效率,而且也要使人們確認只有通過他所參與的改革活動,才能創造出一個公正而有效率的體制。傳統的意識形態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的創新和發展,使改革不能突破舊的框架體系,傳統意識形態更新緩慢已經成為很多民營企業無法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甚至使一些企業面臨破產的邊緣。傳統的意識形態也使一些正式制度在實行中被扭曲,大大削弱了正式制度的功能,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效率。
2.家族文化和中國民企的發展。家族文化作用于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家族化。家族文化在民營企業創業初期就起到了不可抹煞的積極作用。首先,家族企業具有家族和企業合一的特征,企業家利用中國傳統家族制度和倫理道德資源,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和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競爭優勢,較快地完成資本積累。其次,家族成員之間特有的血緣、親緣關系,使家族企業具有強烈的凝聚心。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家族文化對民營企業的阻礙作用也日益顯現。家族企業實際上是企業與家族的統一體,既是一個經濟組織,又是一個文化倫理組織,作為一個企業,一個經濟組織,它的運作應基于理性和功能性運作,更多地依據客觀的、普遍的規律運作。但由于企業的家族化,情感、倫理的因素在其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又非常突出,表現出在管理上的隨意性、主觀性,以人情代替制度,以倫理規范代替制度規范,使企業管理制度扭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企業文化與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下,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日趨穩定的獨特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以及以此為核心而展開的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企業文化本身也是一種制度安排,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中國多數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上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中國民營企業的管理中經驗管理還占很大的比重,管理理論落后,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忽視企業的“軟件管理”;二是忽視“以人為本”的管理,不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三是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個性,企業內部缺乏鼓勵冒險、允許失敗、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由于缺乏現代企業文化理念和相適應的文化氛圍,民營企業很難形成自己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非正式制度探討
1.積極推進傳統經濟思想觀念的轉變,為民營企業發展掃清思想障礙。對于中國來說,通常將價值取向的觀念倫理置于首要地位,傳統計劃經濟下的思想意識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極為深刻。因而,思想意識的轉變是中國非正式制度變遷的核心內容。當前中國民營企業經常碰到與傳統農業經濟相適應的家族觀念、平均主義、人情觀念等,嚴重地影響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市場經濟思想文化意識的教育,培育發展民營經濟的文化基礎,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掃清思想障礙。
2.逐步放棄家族治理模式,使企業制度向兩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轉變。盡管家族傳統文化在創業初期為企業節約了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家的能力有可能再也不像創業初期那樣輕松地駕馭企業,而自己的子女能力和創業精神又有所欠缺,這時,就應當聘請職業經理人員。因此,對于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首先要明晰企業產權。在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框架下實現與公有產權的分離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企業產權與企業家或家族財產的分離,為引入家族外部投資、鼓勵優秀外來經理人以技術和管理才能入股、實現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創造條件;其次要實現產權多元化。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家族企業承擔了很高的經營風險,限制了其規模,不利于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而積極引入外部投資,實現產權多元化,是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的必由之路;最后要實現企業內部產權結構合理化。通過在企業內部合理分配股權,吸納優秀外部職業經理人和技術骨干的參股份,進行股權激勵,能增強其主人翁意識。
3.塑造積極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使企業具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培育創新文化是企業的動力之源,只有通過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正式制度的互相促進互相補充,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使民營企業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從國外企業發展的經驗的來看,塑造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具有出奇制勝效力的一方良策,民營企業經營者必須重視企業非正式制度的建設,努力塑造積極向上、勇于創新、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
綜上所述,發展中國的民營企業,不僅要推進正式制度的創新,同時要注意非正式制度對民營企業的制約作用。非正式制度對企業發展的雙重作用,要求我們對非正式制度建設給予正確引導,充分鼓勵,盡可能發揮其最大優勢;對于不利于或已經與企業發展不相適應的非正式制度應該及時進行變遷和創新,使其與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吳明龍.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探討[M].北京:企業科學出版社,2007:7.
[2]孫明蓮.影響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非正式制度探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4]董偉.非正式制度對企業發展的影響[J].決策與信息,2008,(6).
[5]科斯.制度、契約與組織[M].北京:企業科學出版社,2003.
[6]鄧波.民營企業前沿問題的研究[M].北京:時代企業出版社,2003.
[7]葉春濤.論非正式制度對民營企業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2009.
[責任編輯 陳鶴]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簡介:鄭曉智(1988-),男,山西稷山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