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稅收籌劃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企業的日常經營有著巨大的影響。現階段,中國不少企業對稅收籌劃了解得不夠深,企業的稅收籌劃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對企業的稅收籌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對企業稅收籌劃給出一些初步建議,并由此明確企業稅收籌劃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稅收籌劃;財務管理;納稅問題;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170-02
引言
企業的稅收籌劃是依據企業的經營目標決定的,現階段,企業的經營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股東財富最大化。在中國稅務環境的影響下,企業目標的達成需要考慮企業稅負的影響。客觀上來說,稅收籌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稅負,提高企業的稅后利潤,稅收籌劃是企業的一項中長期決策,符合企業發展的長期利益和國家的立法意圖,是在法律認同的前提下,根據國家稅法政策,借助財務管理的職能進行企業資金的合理規劃,是一項積極的理財行為。
一、中國企業稅收籌劃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企業對稅收籌劃的定義以及策略了解的不夠深
稅收籌劃這個概念引入中國的時間比較短,導致了很多企業對稅收籌劃的定義了解的不夠明確。有些人認為,稅收籌劃其實就是偷稅漏稅,損害了中國稅收,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另外,有些人則認為,要在國家法律的允許下進行合理的避稅是不可能的,企業根本沒有可能進行真正的稅收籌劃。由于這些錯誤的稅收籌劃的理解,導致了企業稅收籌劃的進行。很多企業在錯誤理解稅收籌劃的前提下,做出了錯誤的稅收籌劃決策。不少企業將偷稅、漏稅、逃稅等行為曲解成的稅收籌劃,有些企業認為,直接偷稅、漏稅、逃稅比進行復雜的稅收籌劃方便得多,稅收籌劃不僅耗費時間,而且又沒有實際的效果。在中國審計部門的調查分析中發現,有近12.69%的企業存在以虛假的財務信息騙取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不少企業的管理者目光短淺,只考慮當前的直接利益,忽略了企業的稅負的籌劃工作,導致了企業稅收籌劃的缺失。還有些企業為了所謂的“兩免三減半”的稅務優惠,盲目地進行企業的合并或者分立,導致企業瀕臨違法。錯誤的稅收籌劃的理解不僅會導致國家稅負的混亂,還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二)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缺乏風險意識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目的在于優化企業的稅務結構,確保企業納稅零風險,努力做到企業稅后利潤最大化。受益的過程中必定會涉及到一定的風險,因此,企業的稅收籌劃在一定程度上要面臨各種風險。企業的稅收籌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財務預算工作,需要對往年的數據進行合理的統計和分析。但是,現階段,中國不少的企業缺乏合理的財務預算體系,對企業自身預算分析不夠詳細,對企業往年的經營情況分析得也不夠透徹,這樣很容易導致企業的稅收籌劃失誤。另外,稅收籌劃需要中國的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支撐,企業需要及時掌握中國實時的稅收政策,才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政策變動給企業稅收籌劃帶來風險。但是,中國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很少和稅務人員進行合理的溝通,在稅款繳納方面很有可能因為對稅收政策的錯誤理解,造成企業稅收籌劃的錯誤決策,使得稅務人員認定企業的稅收籌劃行為為違法逃稅行為。企業預算風險、政府風險、以及人員溝通帶來的風險都很可能造成稅收籌劃的錯誤使用,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發展。
(三)中國稅收籌劃缺乏成本意識
在中國企業實際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不少企業缺少對業稅收籌劃的成本分析,特別是對稅收籌劃中存在的機會成本不能正確理解。事實上,企業的稅收籌劃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需要企業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費用。企業需要為選擇稅收籌劃方案付出以下的費用:首先,企業必須支付稅務相關的法律政策的學習費用,也就是稅收籌劃人員的培訓費用。其次,如果企業自身沒有專業的稅收籌劃人員,則需要支付稅務代理中介機構稅收籌劃的代理費用。因此,如果企業的稅收籌劃的成本小于企業實施稅收籌劃而增加的利潤,那么說明企業的這項稅收籌劃決策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企業的稅收籌劃的成本大于企業進行籌劃得到的收益,那么這項稅收籌劃決策是一項失敗的籌劃。當然,在實際的稅收籌劃工作中,企業進行稅收籌劃還存在一定的機會成本。當企業根據現行優惠政策制定稅收籌劃方案并且實施該項稅收籌劃方案的時候,就失去了其他稅收籌劃方案可能帶來的潛在收益。如果原本的稅收優惠政策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經營計劃將會受到打擊,進而導致企業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
(四)中國企業缺乏一定的稅收籌劃人才
一個合格的稅收籌劃人才的能力必須包括專業素質,職業道德兩個方面。許多稅收籌劃人才并沒有能掌握現代化的稅收籌劃方式,另外據調查,執業的稅收籌劃師當中,有將近50%的稅收籌劃人才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對稅收籌劃工作的了解僅限于理論水平,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甚至于很多稅收籌劃人才認為稅收籌劃工作僅僅只是對企業的稅務進行核算。稅收籌劃人才沒有專業的會計、稅務和法律的基本知識,以及稅收籌劃的基本技能,很大程度上給稅收籌劃工作帶來了阻礙。另外,并不是每一個稅收籌劃師都能夠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很多稅收籌劃失敗都是由于稅收籌劃人才工作不夠細致、責任心不夠強而導致了稅收籌劃決策錯誤。稅收籌劃人才的專業能力將會對稅收籌劃的成敗帶來很大的影響。
另外,雖然目前中國的稅務代理機構多達幾萬家,但大多數的稅務代理機構規模比較小,并且缺乏專業的人才,稅收籌劃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不少的稅收籌劃人員很少去學習國家最新頒布的各項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財務政策。中國大多數的稅務代理機構很少從事真正的稅收籌劃業務,大多數只是提供簡單的稅務咨詢。
二、對中國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一些建議
(一)中國企業應重視稅收籌劃
目前,中國企業對稅收籌劃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企業籌劃意識淡薄,存在很多理解和應用上的錯誤,因此政府開辦的相應的稅務培訓活動進行稅收籌劃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宣傳,引導企業進行正確的稅收籌劃行為。中國相關部門應該增強企業的納稅意識,明確合理稅收籌劃是企業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當權力,確保企業管理者對稅收籌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使得每一個企業的財務人員能夠正確理解稅收籌劃的必要性,讓企業能夠正視自身的合法權利,依法納稅。另外,中國企業必須改變自身稅收籌劃的水平低下的問題。目前中國不少企業的管理者對稅收籌劃還不夠重視,這些領導者沒有意識到可以通過合法的稅收籌劃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特別是去年國家全面實施營改增政策后,若不能及時學習掌握政策導向和稅法細則,調整稅收策略,企業則錯失良機,增加稅負。企業的領導者過于重視企業成本控制,往往忽視了對企業稅收支出的基本籌劃。因此,企業應該提高管理者對稅收籌劃工作的重視,并且協調企業的各部門以及企業的每一名員工進行稅收籌劃工作的配合。
(二)企業應該充分運用稅收籌劃的技巧規避風險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應該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以及企業發展戰略需要來進行。企業必須要正確地處理以及運用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中國現行的會計準則為企業提供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根據自身稅收籌劃專業方法、技巧以及稅收籌劃的基本原理等角度可以把稅收籌劃分成三個大類:第一類是通過節稅的籌劃技能來進行減少企業稅負。第二類是通過合理避稅的稅收籌劃技術,來進行企業的負稅的規避,第三類是通過轉嫁的籌劃技術來進行企業稅負的減免。
隨著中國稅收制度的逐步完善,避稅籌劃變得非常困難,節稅籌劃的空間反而變得較大,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也開始慢慢地重視各種轉嫁籌劃手段。為了避免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各種風險,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需要靈活運用各種稅收籌劃制度,將節稅籌劃、避稅籌劃結合可能的轉嫁籌劃進行構建復合。將多種稅收籌劃組合成為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以降低企業稅收籌劃的成本以及企業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并且謀求稅后利潤的最大化。
(三)企業應該建設完善的稅收管理實施機制
從稅收籌劃技術較發達的企業的經驗來看,成功的企業都有專門的稅收籌劃部門,這些企業都高薪聘請了專業稅收籌劃的人士。雖然這些企業每年用于稅收籌劃上的成本居高不下,但是由稅收籌劃帶來的稅收管理收益也較為可觀。由此看來,建設完善的企業稅收籌劃機制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在企業的財務部門設立專門的稅務籌劃部門,并且確保其能夠獨立進行稅收籌劃方案的設計。企業應該有具體的稅收籌劃人員來實施企業稅收籌劃,并且根據企業設計的稅種結合中國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制定適應企業發展相關稅收籌劃制度,確保稅收籌劃人員的籌劃工作有一定的標準。另外,企業制定的任何稅收籌劃方案在實施之前都要和相關的稅務行政人員進行溝通,確保該稅收籌劃方案能夠通過稅務機關的審核。
(四)企業應該提高稅收籌劃師個人水平
稅收籌劃師是稅收籌劃工作的核心所在,提高稅收籌劃師的個人水平與企業的稅收籌劃成敗息息相關。稅收籌劃師的稅收籌劃工作依靠的是稅收籌劃的專業知識,稅收籌劃經驗以及稅務相關的技能三個方面,為了更好地完成稅收籌劃工作,稅收籌劃師必須加強學習。主動地學習掌握最新的稅收籌劃知識和技巧,熟知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可以通過稅收籌劃師的自主培訓,中國稅務部門組織的培訓等方式來進行提高。另外,稅收籌劃師也應該注重自我道德修養的提高,恪守職業行為準則,以稅收籌劃師的高素質來確保稅收籌的高質量,從而提高企業稅收籌劃方案的有效性。
結論
稅收籌劃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要得到稅收籌劃帶來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的稅收籌劃制度并且嚴格遵循中國政府稅務相關的籌劃原則,采用多種稅收籌劃技能來發掘存在的籌劃空間,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現金流,最終實現企業的稅收籌劃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云.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收籌劃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8).
[2]蓋廣林.淺議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收籌劃[J].商場現代化,2012,(2).
[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簡介:周琳(1968-),女,云南昆明人,會計師,從事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