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當前部分大學生表現出的思想素質不高、心理素質脆弱,道德素質滑坡、身體素質下降等國民素質問題,借鑒嚴復“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國民素質思想觀,提出可以從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環境出發提升大學生的國民素質,使其成為真正的高素質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己之力。
關鍵詞:嚴復;大學生;國民素質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215-03
國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追求民族復興百年夢想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理想的實現。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身上更是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然而,放眼中國當今的大學生,其國民素質的表現確著實讓人堪憂,部分大學生存在諸如思想素質不高、心理素質脆弱、道德素質滑坡、身體素質下降等許多問題。胡錦濤同志曾在全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會議上說:“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國民素質便成了擺在我們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關鍵問題。
嚴復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他在對比了國富民強的西方和風雨飄搖的中國之后,曾提出了從提高國民素質來振興中華的思想。雖然,嚴復并不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探討國民素質問題的人,但他的國民素質思想觀卻在當時乃至當下都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因此,筆者擬借鑒嚴復的國民素質思想觀,提出解決在中國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種種素質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大學生國民素質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們的物質文明取得飛躍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并沒有得到同步的提高和增長。相反,近些年不斷出現的負面事件表明中國部分國人的國民素質令人堪憂,這其中也不乏中國未來的棟梁——大學生群體,他們中的部分人所表現出種種國民素質缺陷的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一)道德素質滑坡
國民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其中,道德素質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雖然,大學生的道德意識整體上較強,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表現出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亂棄廢棄物、在課桌上亂寫亂畫、破壞公共財物、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缺乏文明行為習慣的問題,考試作弊、拖欠貸款不還、人際交往不誠信、不守信用等缺失誠實守信意識的問題,拜金主義、享受主義、個人主義盛行、養尊處優、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等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的問題。
(二)思想素質不高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早在2005年就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通過在高校開設“兩課”中來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盡管如此,仍有許多大學生盲目崇拜西方的所謂自由主義和民主,而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產生懷疑;沒有正確的政治信仰,缺乏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對政治表現出明顯的排斥現象,政治取向上存在實用、功利主義傾向;對當前社會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沒有正確的認識,容易走極端,不相信黨的領導。
(三)心理素質脆弱
國民心理素質的整體提升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大學生經過十二載的苦讀,雖然能順利進入高等學校進行深造和學習,但由于他們的心理尚未成熟,情緒不易穩定,不能及時化解諸如無法適應環境、無法承擔學業壓力、不能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沒有形成正確的戀愛觀、自我定位模糊、對周圍人群不滿、心理陰影、容易記仇、人際交往障礙、心態消極悲觀等矛盾,從而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心理危害。
(四)身體素質下降
只有常運動,身體才能常健康。雖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仍有不少大學生把時間用來學習或無目的的玩耍,很少抽出固定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導致出現身體素質偏弱,易于感冒生病,耐力素質、肺少量指標下降,身體肥胖、怕苦怕累、意志力差等問題,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二、嚴復的國民素質思想觀
談及國民素質,必定繞不開嚴復。嚴復雖不是中國近代史上探討國民素質問題的第一人,但他在比較了中西方的國民素質及其教育,深刻分析了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的原因之后,提出要從提高國民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思維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幾個方面入手來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以達到挽救中華民族于危亡,并最終取得振興的目的。
(一)國民政治素質
首先,嚴復要求國民必須首先具備參政的相應素質。只有樹立了堅定的民權觀念,明確自己在政治中的地位,才能以主人的身份自覺參與到政治生活中來。其次,嚴復認為國民要努力培養自由的精神,具備自由的政治價值觀念。再次,嚴復認為近代國民的政治素質還應包括民主的觀念、平等自由的觀念和民主原則。此外,嚴復認為國民還應對民主制度有最基本的認同,具備一定的政治思維及參與政治管理和公共事務管理的能力。
(二)國民思想道德素質
嚴復在比較了中西方國民道德素質的差異后,提出要提高中國的國民道德素質,首先要重新塑造國民的人格,形成國家觀念和新道德風尚,破除“身奴”和“心奴”,時刻在心中裝著祖國,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系起來,成為具有獨立、尚公、愛國心、熱愛真理的新國民。其次,要通過社會、學校等途徑傳播自由、民主的種子,幫助民眾確立新時代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促進新民德的生長、發育和養成。最后,要有必需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國民思維素質
嚴復認為,必須要全面開發國民的智慧,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即所謂“開民智”。他說,要“開民智”,就要摒棄只以僵死的書本世界為未知對象的傳統,代之以生動的自然為求知對象;要不僅采用重視記誦、訓詁的方法,更要通過求知者自身的耳目心思訓練,激發其主動了解客觀世界的探索精神和發現能力。嚴復認為,通過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進而提高國民素質,還應從培養胸有實學的各種專業人才、普及教育制度、提倡實業教育等目標出發培養新式人才,以有效改變中國積弱積貧的局面。
(四)國民身體素質
開發國民的身體素質即嚴復所提的“鼓民力”。嚴復認為國民的手足體力之強是國富民強的根基所在,要從體力教育入手發展體育,提倡醫學,禁止吸食鴉片和革除纏足陋習,使國民有強健的身體,否則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體魄,再好的知識和道德教育都將是空談。為此,他提出,為了增強人民的體質,一是要改變中國一向重文輕武的統統價值觀念,發揚尚武強國的精神。二是要通過教育,提供醫學,普及衛生知識,革除禮俗積弊,嚴禁吸食鴉片和女子纏足。三是通過運動來達到健身強身的目的。
三、嚴復的國民素質思想觀對提高大學生國民素質的啟示
嚴復早在19世紀時就提出要通過“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提高國民的素質,實現國家自強。雖然,嚴復所構建的現代理想國民模式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但面對當今大學生中出現的種種素質問題,將用何種途徑、何種方法來提升大學生的國民素質,嚴復的國民素質教育思想依然有其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家庭環境是提高大學生國民素質的起始點
嚴復提出的“新民德”首先就是要提高中國民眾的道德素質。家庭是大學生從小到大成長的主要場所,父母和家人承擔著向大學生傳授倫理道德和禮儀習俗、培養道德品質的重任,其重要性自不言而喻。因此,必須優化家庭良好的育人環境,從起始點開始做好培養大學生國民素質的工作。首先,要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禮儀傳統培養大學生的文明習慣。中國歷來是一個禮儀之邦,有很多為世人所稱道的文明舉止,是道德素質的基礎。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大學生養成諸如謙和有禮、待人誠信、尊老愛幼、談吐有致等的文明行為。其次,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品格,加強道德約束和自律。最后,要用合理而科學的方法建立大學生的道德自信。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注意尋求最佳的教育途徑,避免因教育方式的粗暴無理而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打擊,使其不能正視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及素質低下的種種表現。
(二)學校環境是提高大學生國民素質的核心
學校是幫助大學生“開民智”的第二個主要環境,必須加強學校的主陣地建設。首先,要在重視課堂理論教育的同時,重視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學校不能以大學生應接受家庭道德教育為由,而只重視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對其公德意識的培養。相反,學校應將加大對大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教育的力度,不僅通過課堂進行教育,還應積極提供實踐場所,將其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公德意識,提高道德素質。其次,要改變傳統的辦學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不尚古、不唯圣、不唯書的治學精神。嚴復在論述“開民智”時,曾比較過中西在思維素質上的不同。西方人通過求實達到求真,而中國人則經幾千年的教化形成尚古、唯圣、唯書的僵化思維模式,不利于學習西方先進而振興中華。因此,學校必須要破除傳統的教學理念,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精神,做到有學有問、有問有學,以達到真正“開民智”的目的。
(三)社會環境是提高大學生國民素質的助推器
大學生是辛苦求學的學生,但也是蕓蕓眾生的一員,社會中的正能量及負能量同樣影響著大學生國民素質的養成,所以社會環境是提高大學生國民素質的助推器。首先,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素質的培養。在大學生的素質培育工作中,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提高大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關于解決問題的實施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要努力形成優秀、先進的社會文化,抵制低俗、落后的社會文化對大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集全社會之力營造和諧的社會文化氛圍,對大學生進行多渠道、多方面的社會教育,使大學生盡早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和理想,成為真正的高素質人才,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偉大的“中國夢”。
(四)自身環境是提高大學生國民素質的關鍵
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最終要落到大學生自身,自身學習、領會、實踐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自身國民素質的高低,所以自身環境是提高大學生國民素質的關鍵。首先,要有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形成過硬的心理素質,做一名有責任感、勇于擔當的大學生。要能夠有選擇、有分析地接受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合理成分,不受社會中存在負面因素的影響,正確對待自己的學業、生活和情感,用陽光的心情坦然踏上生活的坦途。其次,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要用嚴復“鼓民力”的思想時刻提醒自己不忘體育鍛煉,以搭建好學習、生活的根基和平臺。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G]//中共中共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2]韋素玲.論大學生素質的自我提高[J].社科縱橫,2009,(2).
[3]魏維夏.淺議當今大學生素質問題[J].科教導刊,2011,(9).
[4]隋淑芬.嚴復的中西國民素質及其教育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4,(8).
[5]吳小曼.嚴復的國民素質思想觀[J].新東方,2008,(8).
[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4-03-18
作者簡介:潘虹(1982-),女,甘肅白銀人,講師,在讀博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