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對于農業生產、工業生產而言,旅游業對于資源的依耐性不甚明顯,反而偏重于文化、歷史、管理等知識資源。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了旅游企業的第一生產要素,適用“知識管理”已經成為了企業適應現代化改革潮流的新標志。市場環境變化快速、人們消費觀念形態萬千且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定位旅游企業市場,合理利用時代契機,建設高端、高效的旅游企業管理機制,是整個旅游行業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知識經濟;現代旅游企業;企業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235-02
知識經濟理論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新經濟增長理論”的提出,標志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在現代社會生產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為標志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運營為經濟增長方式、知識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形態的時代。作為新的經濟形態的知識經濟,在中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先生在其所著的《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和《對稱經濟學叢書》中第一次提出并加以系統的闡述。
旅游企業,即利用歷史文化、地方文化為主要資源,通過旅游服務業務實現其盈利目的的企業。其經營活動是由本企業與各相關部門、其他行業等共同協調完成的。因此,具體旅游企業可以大致分為:(1)以旅行社、餐館、景點、娛樂場所為主的直接服務行業;(2)以管理公司、宣傳公司、通訊、食品生產、運輸等為主的輔助性旅游服務行業;(3)以政府機構、建設公司、投資公司、人才培養機構等為主的開發性協助組織。當代旅游業的三大支柱為:旅行社、住宿、交通。以此三大支柱為主體,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旅游相關業務。
一、知識經濟為旅游企業帶來的沖擊
1.社會環境的變化。在世界性經濟文化發展趨勢下,特別是“世界非物質遺產”、“地區非物質遺產”及“生態環保”兩項重要舉措的促進,使得旅游行業所面臨的環境逐漸產生變化。一是消費者數量的增加,部分旅游景點因為網絡、電視等宣傳手段而令旅游愛好者向往,如中國少林寺、青城山、黃果樹瀑布等,不但因為電影和廣告而被本國消費者廣泛知曉,甚至在國外也有相當的知名度,近年來接待的游客數量較20世紀有巨大突破,與日俱增的消費者群體,不但是對旅游企業接待能力的挑戰,也是旅游企業發展的機遇。二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旅游景點、旅游企業的了解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印象中的知名對象;另一方面,諸多其他企業組織或是個人在旅游業蘊含的利益驅使下,開始定位于旅游事業,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新的旅游景點或是開發新的旅游項目,比如幾年來不斷涌現的“生態旅游”、“農家樂”等。三是消費者觀念的轉變,龐大的社會信息促進人群的消費觀念發生轉變,健康、安全、舒心等新式的旅游目的,相對單一的“觀光”而言,更為消費者所推崇。加上節假日時間的限制,消費者組建形成了快捷的交通運輸、人性化的服務、安全環保的實物、干凈宜人的環境等要求。這些都是對現今旅游企業的新要求。
2.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的創新。旅游企業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實現經營效益的增長,就必須要了解社會新興的社會技術和理念,引以為己用。(1)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較快,民用航空在近年來飛行線路增多,而航空事業的發展,及國家石油加工行業的推動下,飛機乘坐費用也逐漸呈大眾化趨勢。火車的提速,為長距離經濟型出游提供了方便,特別是動車組的適用,更能夠節約將近一半的乘車時間。而高速路的大量興建、各水域航線的升級,都使消費者出外旅游及商品、原料的運輸更加快捷。(2)隨著人們對社會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客觀聯系的深入認知,一些企業經營管理的要領逐漸被剝離出來,形成了諸多新型的經營管理理念。以信息化管理和人文管理為主,對旅游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幫助。(3)橫向多元化和縱向一體化理念的生成。(4)以信息網絡建設和計算機設備、技術為依托,實現跨地域、跨行業的信息交流,通過虛擬化操作促進資金流通等。
二、旅游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的管理創新方案
1.創新管理結構,突出團隊精神。首先,傳統的管理制度采用分層管理辦法,企業內部呈金字塔式的權力管理模式。從上至下是管理指令的傳達,從下至上是信息反饋。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加強企業集權化管理力度,但是各層工作人員之間只能做到初級的業務配合,難以發揮出員工整體的能力,員工之間關系淡漠,企業向心力得不到發展。因此需要通過開展一定的企業內部活動增進員工之間的感情、在企業內部開展普遍監督,或是通過變動企業內部人員設置,激發員工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其次,優化人力資源。一方面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工作,比如,導游、銷售、財務人員、日常管理人員、監督人員等,不但要培養其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注重為其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另一方面,要對人才進行綜合考核和評價,根據個人能力的長短,合理安排工作崗位。此外,還應當健全獎勵機制,利用物質獎勵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最后,要強化企業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活動的關鍵環節,不但要保障旅游企業收支賬目明確,還應當為旅游設備的完善,及新型投資等提供助力,保證企業建設能夠得到及時、足夠的資金注入。
2.健全網絡連接,實現網絡經營和信息交流。(1)健全信息化網絡體系,實現旅游信息的網絡傳播。在傳統的旅游市場,消費者與旅游企業之間的溝通因為空間限制而相對閉塞。而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旅游信息網絡為旅游市場搭建了及時交流平臺,旅游企業與消費者能夠實現“及時”“動態”的信息交換。通過網絡,消費者能夠了解目的地的消費水準、特色項目、交通條件、歷史文化情況,甚至是天氣近況等具體信息,便于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刪選。旅游企業通過網絡,也能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了解同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創新成就;了解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繼而為企業調整服務項目,改變經營戰略做好準備工作。(2)建立銷售和運輸網絡。在銷售方面,主要是以周邊地域為基本,實現旅游服務的點、面式擴張,實行“走出地區面向全國、走出中國面向世界”的戰略方針,通過網絡自主宣傳、政府支持、尋找合作伙伴等方式,將地區品牌推向更廣的消費者群體。運輸方面,則應當配套適用“游客接送”、“多種形式的運輸”、“兼顧成本節約和運輸效率”等原則,有效利用水、陸、空等方式,增強游客流動性,增加商品更換速度。利用銷售網絡與運輸網絡相結合的辦法,加強企業的市場占有力和市場競爭力,以網絡結構合理規劃市場,進行市場激勵。(3)建立行業經緯網。即在橫向上,加強旅游企業與周邊行業的聯系,統一購、銷意見,在消費者引導,信息反饋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促進經濟共同增長。在縱向上,加強旅游企業與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的聯系,保障旅游服務和延伸服務的協調性,讓游客得到全程化照顧。(4)實現多元化經營管理。旅游企業同樣分為許多部門,各個部門的工作性質不一,就需要有各個專業的員工。因此要做到財務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后勤人員的多元化聘用,實現專人專用。除了原本的旅游服務之外,還應當建設性地開發與旅游相關的交通、產品生產、文化培訓等業務,實現風險的負荷分擔。在上述兩個方面的推動下,建立以信息化管理和人文管理為主的,結合性管理模式。
3.發展企業文化與旅游文化。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必須以長期積累知識資源為條件,以知識的創新發展為基本保障,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持續增長。因此,要建立強烈而持久的創新價值觀,達成高度的群體共識,充分利用旅游企業中文化網絡的溝通功能與碰撞效應,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而知識的激活是旅游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旅游企業應當大力倡導創新價值,積極鼓勵個人創新和部門創新,注重對員工個人能力的開發,努力塑造各個工作層的創新型員工,使員工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主體。所以,第一,要以“創新”和“服務”為主流,創造出適合旅游行業的企業文化,將旅游業的經營標準和理念貫穿于日常管理中去,實現在日常生活中對員工的熏陶。第二,要以旅游景點為基礎,配合地區性風俗文化特色,在宣揚傳統旅游文化的同時,科學引用外來元素進行旅游文化創新,以“特點”和“亮點”來吸引消費者。第三,實現企業文化與旅游文化的交融,在宣傳企業經營項目的同時打造企業品牌,發展新時代旅游知識。
三、創新管理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遵守環境規律。旅游業在尋求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環境的承載力,有效防治次生環境問題的產生。在生產經營的同時,應當遵守國家和地區政府的規定,在既定框架下開展良性競爭,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注意風險防范。風險的大小與投資注入資金大小呈反比,因此在規劃新項目投資時,應當考慮企業資金的現狀,量力而行。
3.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工作人員,只有科學兼顧企業員工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員工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激勵員工。而作為服務行業來講,顧客的主觀意向是服務的根本目的,因此,要尊重消費者的意愿,照顧消費者的情緒,盡量營造輕松、歡愉的旅游氣氛。
四、總結
當今時代是知識結構為主體下的信息化經濟時代,無論是文化發展,還是經濟增長抑或是各國家和地區的行政活動,具呈現出世界一體化發展趨勢。企業文化、經營、管理等因為網絡和交通條件的改善而不斷受到外界因素的沖擊。在全球化趨勢強力推進下,旅游企業也應當放開思維和眼光,立足長遠的發展,不斷借鑒和創新管理理念,優化企業內部結構、合理配置可利用的物質資源、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加強企業文化知識管理建設,以此保障企業發展的合理性,從而實現效益的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劉肖梅.中國旅游企業集團化進程問題研究[J].經濟師,2004,(4).
[2]劉耿大.中國旅游業集團化發展的障礙、問題與對策[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5).
[3]劉維華,鄭向敏.知識經濟時代旅游企業發展新趨勢[J].旅游科學,2000,(2).
[4]張捷,溫明華,呂淑菲.知識經濟與21世紀旅游、閑暇業[J].旅游學刊,1998,(4).[責任編輯 王曉燕]
收稿日期:2014-03-08
作者簡介:張進偉(1980-),男,四川郫縣人,副教授,從事旅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