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當前高校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特點。方法:采用岳冬梅修訂的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EMBU)對500名民辦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測試。收回有效問卷453份。結果:(1)城鄉:父親情感溫暖、理解(t=2.88,p<0.01)、父親過分干涉(t=3.58,p<0.001)母親情感溫暖、理解(t=3.16,p=0.002<0.01);(2)家庭經濟狀況:父親情感溫暖、理解(F=4.78,p=0.009<0.01);(3)文理:父親過度保護(t=-2.69,p=0.007<0.01)、母親情感溫暖、理解(t=-2.24,p=0.026<0.05);(4)年級:父親懲罰、嚴厲(F=12.07,p=0.000<0.001)、母親情感溫暖、理解(F=3.06,p=0.048<0.05);(5)成績:父親過分干涉(F=3.05,p=0.007<0.01)。結論:高校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在城鄉、家庭經濟狀況、文理、年級和成績五個方面均有差異。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270-02
Darling和Steinberg(1993)的觀點是,父母教養方式 (Part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養觀念、教養行為及其對子女態度、情感的一種相對穩定的集合體。教養行為包括父母履行其職責的專門的目標定向的行為和非目標定向的行為,諸如姿勢、手勢、情緒等[1]。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一、研究方法
1.被試
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民辦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為研究對象,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方法,無記名方式個別施測,發放問卷500分,有效問卷453份,有效率90.6%,其中男生218人,女生235人。
2.測量工具
主要采用自編的個人基本信息調查表和中文修訂版的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由岳冬梅等1993年進行的修訂[2]。此量表包括66個條目,每一個條目分1~4個等級計分。量表包括6個父親因子(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和5個母親因子(情感溫暖、理解、過干涉、過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由于EMBU對被試的年齡有一定要求。岳冬梅等在修訂時選用的被試平均年齡為19.5歲[2]。而此次被試的年齡在18~24歲之間,較好的擬合了量表對被試年齡的要求。
該量表采用Likert四點計分方式,“從不”計1分“偶爾” 計2分“經常” 計3分“總是” 計4分,將各因子所包含條目的得分分別相加,得到各因子總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教養子女在這個方面的程度越深。
3.數據處理方法
數據錄入計算機后,運用SPSS17.0 for word軟件包進行管理和統計分析。
二、結果
1.城鎮與農村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比較
對來自城鎮(113人)與來自農村(337人)大學生各因子分作t檢驗,結果顯示:來自城鎮大學生在父親情感溫暖、理解(t=2.88,p=0.004)、父親過分干涉(t=3.58,p=0.000)、母親情感溫暖、理解(t=3.16,p=0.002)3個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來自農村大學生的因子得分。其他因子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
2.不同家庭經濟狀況在父母教養方面的比較
將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區分為富裕(77人)、一般(204人)和貧困(172人)三個層次類型,對其得分情況作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父親情感溫暖、理解(F=4.78,p=0.009)因子上,家庭經濟狀況有顯著影響。其他因子上沒有顯著影響。
LSD多重比較檢驗的結果表明,在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因子上,主要是家庭經濟一般大學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家庭經濟貧困者的得分。
3.文科與理工科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比較
對文科(263人)與理工科(190人)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作t檢驗,結果顯示,文科大學生在父親過度保護(t=-2.69,p=0.007)、母親情感溫暖、理解(t=-2.24,p=0.026)因子上得分均顯著高于理工科大學生的因子分。其他因子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
4.不同年級大學生父母教養方面的比較
對1~3年級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父親懲罰、嚴厲(F=12.07,p=0.000)、母親溫暖、理解(F=3.06,p=0.048)因子上,不同年級得分結果差異顯著。其他因子上差異不顯著。
LSD檢驗結果表明,在父親懲罰、嚴厲因子上,主要是3年級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得分顯著高于1年級和2年級大學生的得分。母親溫暖、理解因子上,1年級大學生得分顯著高于3年級大學生得分。
5.不同學習成績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比較
我們把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區分為優秀(54人)、中等(350人)、一般(49人)三種層次類型,對其得分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父親過分干涉(F=3.05,p=0.048)因子上,學習成績不同者差異顯著。其他因子得分差異不顯著。
LSD檢驗結果表明,在父親過分干涉(F3)因子上,主要是學習成績一般者的得分顯著高于學習優秀者的得分。
三、討論
1.不同生源地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存在差異
本研究發現不同生源地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在父親情感溫暖、理解(F1)、父親過分干涉(F3)、母親情感溫暖、理解(M1)三個因子上有差異,來自城鎮的大學生得分高。這與饒曉(2010)的研究有較大的一致性[3]。城鎮大學生父母一般比農村父母文化水平高,同時比較講究和利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經常表達對孩子的愛和關心,這樣容易在情感上與孩子親近,觀點易于被孩子接受;而農村的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方法,沿襲自己父母的不科學甚至錯誤的方法教育孩子,簡單粗暴,不善表達情感,使得子女容易與之對立。城市父母工作時間比較固定,作息規律,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子女,農村父母多被農活所累,且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孩子方面有心無力。
2.家庭經濟狀況影響父母教養方式
家庭經濟狀況不是父母教養方式好壞的決定因素,但目前它仍然是影響父母教養方式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中國的傳統是男性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撐者,貧困家庭的父親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養家糊口方面,而相應缺少了與子女相處和交流的時間與精力。提示此類家庭的父親應努力盡自己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而不是以犧牲子女的全面健康成長為代價換取物質的滿足。
3.文科與理工科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有差異
文科大學生父親過度保護的原因在于一般喜愛文科的孩子自身表現出來的是相對文弱的一面,也可能是外在表現也可能是內在本質,這樣容易激起父親過高的保護欲望。母親溫暖、理解則因為文科學生相對比較感性,擅長于交流和溝通,而母親作為女性一般同樣擅長交流,所以母親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行為等更容易被子女感受到。這與饒曉(2010)的研究結果也有較大的一致性[3]。不同的是,饒曉的研究認為文科生父親情感溫暖、理解方面也顯著高于理科生,差異原因有待于進一步探索。提示文科學生父親應該多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承擔,而理工科學生的母親應該多注意與子女交流,多給予情感方面的支持與鼓勵。
4.不同年級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有差異
3年級學生的父親懲罰嚴厲得分最高,三年級正處于面臨考研還是就業等重大選擇時期,難免有時與父母意見相左,而父親一般傾向于嚴格要求。另外,也可能是在父親懲罰嚴厲方面確實隨著社會各方面的影響而趨于溫和。饒曉(2010)的研究結果是兩個年級沒有差異,這應該是因為饒曉抽取的只是1年級和2年級,本研究的一、二年級也沒有顯著差異[3]。
一年級大學生的母親溫暖、理解因子分最高,這同樣可以用近因效應做解釋。一年級學生剛剛離開家門,常想念在家時照顧自己生活的母親的溫暖和關愛。相應,父母此時在情感方面給予了子女更多的支持、鼓勵。
5.不同學習成績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差異不大
成績優秀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養成了良好、自覺的習慣,家長不會太過操心而整天管教;學習成績一般或者說不好的學生,自覺性、習慣都會比較差,家長難免過于擔心,經常“事事關心”。陳麗和張緬的研究均發現,學習適應困難與父親過分干涉顯著負相關[4~5]。這提示,成績一般的學生家長最主要的是督促子女養成良好的的習慣,而不是事無巨細樣樣指導。
參考文獻:
[1]DarlingN,SteinbergL.Parenting style as content[J].An integrative modle.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1993,113:487-496.
[2]汪向東,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61-164.
[3]饒曉.90后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
[4]陳麗,隋巖,林喻.大學生學習適應性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8,(7):123-125.
[5]張緬.學習適應困難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成就目標定向、應對方式的特點及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
[責任編輯 陳鶴]
收稿日期:2014-03-29
基金項目:河南省2013年度軟科學項目(132400411138)
作者簡介:張喜轉(1975-),女,河南南陽人,講師,碩士,從事青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