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提高財政效率、優(yōu)化公共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針對中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典型特征,選取“上海房管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信息綜合管理系統開發(fā)項目”作為研究對象,從項目決策、項目管理和項目績效3個維度構建多層次、立體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定量分析。最后,結合數據資料驗證該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系統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F81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119-07
一、研究背景及文獻綜述
績效是一個組織的使命、核心價值觀、愿景和戰(zhàn)略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決定組織競爭成敗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長期以來,中國財政支出以規(guī)模而不是以效益為基本目標取向,財政支出存在“重分配、 輕監(jiān)管、不問效”的現象,對資金分配效果及產出結果缺乏監(jiān)督和考核,造成大量低效和無效投資[1]。為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指出“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績效評價體系”,逐步實現對財政資金從目前注重資金投入的管理轉向注重對支出效果的管理,顯示出新的體制背景下中國政府對財政支出績效的重視。然而,目前中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還不健全,現有的指標體系只能反映實際工作中的冰山一角,而且指標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值得商榷。如何構建一套科學、完善、行之有效的財政支出評價指標體系,已成為進一步規(guī)范財政支出行為的客觀要求,也是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關鍵所在[2]。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立展開了研究。劉建華、王龍明(1995)闡述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基本方法[3];梁新潮(2000)認為財政支出績效指標的設立應從整體支出效益層面考慮[4];呂春建(2001)將反映結果層次的指標加入到指標體系中,突破了以往單純考慮支出規(guī)模的局限[5];龐智強(2002)將研究范圍拓展到具體部門;楊京星(2004)認為應堅持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顧的原則,按照評價目標和財政支出范圍分層設置指標體系[6]。總結起來,多數文獻側重于定性分析,僅構建了指標體系的評價框架,并未對評價體系的正確與否進行驗證。
在借鑒上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選取“上海房管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信息綜合管理系統開發(fā)項目”(簡稱“房管項目”)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從項目決策、項目管理和項目績效3個維度構建了多層次、立體的專項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調查問卷獲取的數據資料,驗證了該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房管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是指為實現評價目的,按照系統分析方法構建的由一系列反映財政支出各個側面目標和相關指標集合的系統結構,是財政績效評價的核心內容[7]。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必須充分反映評價對象的性質和特征,體現評價的基本內容,圍繞評價的各項基本目標,建立邏輯嚴密、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體系結構。
(一)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
為準確評價上海房管項目績效水平,在設置具體評價指標上,根據指標選擇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借鑒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8~9],結合本項目的特點和績效目標,通過專家咨詢法和調查問卷,構建了上海房管項目績效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具體包項目決策、項目管理、項目績效,共3個一級評價指標,8個二級指標,35個三級指標(見下頁表1)。
(二)主要指標解析
1.“項目決策”類指標。該類指標是項目立項的前提和方向,其權重系數為 10%。包括戰(zhàn)略目標適應性及立項合理性2個二級指標。戰(zhàn)略目標適應性主要考察項目的設立是否與中央地方宏觀政策相適應,是否能夠通過開展該項目實現預定的戰(zhàn)略目標。立項合理性則重點考察項目申請時,立項的依據和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社會和部門的需求,提交的績效目標是否遵循項目立項的戰(zhàn)略目標、是否合理可行。項目組可通過案卷研究、問卷調查及訪談搜集相關數據得出結論。
2.“項目管理”類指標。該類指標是項目建設內控制度執(zhí)行力的外在表現,是確保項目獲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權重系數為20%。包括投入管理、財務管理、項目實施3個二級指標。投入管理通過設置預算執(zhí)行率、預算依據充分性2個指標,考核資金的到位情況、預算資金是否專款專用。財務管理則設置財務管理制度健全性、專項資金使用情況2個指標,考核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是否合理,所有資金使用范圍是否符合相關規(guī)定,使用過程中是否按規(guī)定建立了財務、資產管理制度、內控制度及其執(zhí)行情況。項目實施通過調查問卷、訪談、案卷研究考核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建立了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的相關制度和措施,是否嚴格執(zhí)行保證項目實施的制度和措施以及是否嚴格執(zhí)行項目政府采購程序實施招投標等。
3.“項目績效”類指標。該類指標是項目建成后的核心效果,也是項目建設要實現的目標內容,其權重系數為 70%。包括項目產出、項目結果和能力建設及可持續(xù)影響3個二級指標。項目產出通過設置個人會員數、單位會員數、人才庫覆蓋率和信息準確率等考核系統啟用后相關數據是否有增幅,項目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項目結果從人力成本、信息存檔時間、行業(yè)示范作用、會員滿意度等方面考核系統啟動后是否為行業(yè)各類人才提供了便捷、優(yōu)質和高效的服務。能力建設及可持續(xù)影響則主要考核是否為項目制訂了長效管理計劃,項目的中長期戰(zhàn)略目標是否適當;項目執(zhí)行人員的流動性大小及專業(yè)性對項目實施造成的影響;平臺信息是否被區(qū)縣共享;是否存在保證項目持續(xù)實施的資金保障。
三、房管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計算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 T. L. Saaty[10]提出的,這種方法體現了人們決策思維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斷、綜合。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個組成元素,并將這些元素按支配關系分組形成有序的階梯結構,根據一定的比率標度,通過兩兩比較將判斷定量化,形成比較判斷矩陣并計算確定層次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AHP 法具有要求的信息量少、決策時間短、靈活實用等特點,能使決策結果更符合實際,特別適合復雜問題的決策分析[11]。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在聽取專家意見和實踐調研的基礎上,對各因素進行兩兩比較,計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關系,進而得出各項因素對總評價的影響程度大小。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一)構造判斷矩陣
構造矩陣的關鍵在于定量描述任意兩個評價指標關于上一層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 Santy等人提出了9 級標度法,即采用數字“1~9”來描述某一指標相對另一指標的重要程度,例如:令aij表示i指標與j指標的比較結果,aij評價標度(如P123表2所示)。請專家對每一個層次中各個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打分,用1~9 級標度數值表示出來,寫成矩陣形式,即為判斷矩陣。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僅以一級評價指標為例,闡述層級分析法的計算過程。根據調查問卷和專家訪談,通過兩兩比較構建一級評價指標的判斷矩陣R1:
R1=11/31/7
31 1/5
7 51
(二)根據判斷矩陣計算指標權重
1.指標權重計算。計算權重的方法有最小平方權法、特征值法、方根法、和積法等。本文采用和積法進行權重計算:先將判斷矩陣中每一列歸一化,然后將列歸一化以后的矩陣按行求和,再對求和后的向量歸一化,作為每一指標因子的權重。
以判斷矩陣R1為例:
R1=1 1/3 1/7
3 11/5
75 1 歸一化 0.0910.0530.106
0.2730.1580.149
0.6360.7890.745按行求和 0.25
0.58
2.17 歸一化 0.084
0.193
0.723=w1
2.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以上構建的兩兩比較矩陣構成了決策分析的基礎,當對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比較判斷時,由于是人為的比較判斷,往往會出現前后判斷不一致的情況。所以要知道計算得出的權向量值是否科學合理,還必須通過一致性檢驗。檢驗步驟為:
(1)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根λmax
λmax=
例如由判斷矩陣R1算得w=(0.084,0.193,0.723)T
R1w=(0.252,0.590,2.272)T
則判斷矩陣R1的λmax=(++)=3.066
(2)計算偏離一致性指標CI值,CI=(λmax-n)/(n-1),n為矩陣內指標的個數,例如由上面計算得到CI=(3.066-3)/(3-1)=0.033。
(3)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CR,CR=CI/RI。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見表3)。若CR≥0.1,則所構造的判斷矩陣沒有通過一致性檢驗,需要對其進行調整;若CR<0.1,可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由該判斷矩陣得出的指標權重可以應用到綜合測算模型之中。
由上述計算得出CR=CI/RI=0.033/0.5149=0.064<0.1,由此得出判斷矩陣R1通過了一致性檢驗的結論。
同理,可對二級、三級指標層的判斷矩陣進行相應處理和檢驗,三級指標權重(見P121表1)。
四、房管項目績效評價數據的分析
通過數據采集、問卷調查及實地訪談,項目評價小組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對照評分標準,將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個評價指標的綜合得分,分別乘以各自的權重系數(通過層次分析法獲得,具體參見本文第三部分),匯總得出房管項目綜合評分為92.12分,評分結果為“優(yōu)”,表明《上海房管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信息綜合管理系統開發(fā)》項目完成了預算批復的主要內容,項目實施和管理制度健全,資金使用符合項目內容,較好地達到了項目績效目標。主要績效有:
1.通過項目的實施,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fā)建設為完成行業(yè)“十二五”人才規(guī)劃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確立了行業(yè)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為行業(yè)各類人才的成長成才提供了便捷、優(yōu)質和高效的服務。
2.目前通過系統開發(fā)形成了“一網(房地人才網)、一庫(房管人才庫)、四服務(人才交流、考試認證、職稱評審、會員服務)、兩報告(薪酬報告、人才報告)”的行業(yè)人才工作運作機制,確立了行業(yè)人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為行業(yè)各類人才的成長成才提供了便捷、優(yōu)質和高效的服務。
3.系統建成投入運行后由于考試各環(huán)節(jié)所需時間、人力和物力大幅度減少。除了房管局其他機關、事業(yè)單位委托房管局進行考試之外。上海市建設委員會下屬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其他國企都曾委托房管局代理考試。上海建設交通人才職稱評審系統模塊和上海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的網站系統一些模塊和環(huán)節(jié)均參照房地人才系統。在行業(yè)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導意義。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中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典型特征,選取“上海房管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信息綜合管理系統開發(fā)項目”作為研究對象,從項目決策、項目管理和項目績效3個維度構建了多層次、立體的專項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調查問卷、專家訪談等方式將定性指標量化,運用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確定了各個指標的相對權重,從而彌補了績效評價中難以處理定性信息的缺陷。同時,該模型也為其他領域財政項目支出的績效評價工作提供了借鑒。
此外,從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來看,未來《上海房管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信息綜合管理系統開發(fā)》項目仍有完善改進的空間,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予以改進:
1.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查漏補缺,完善人才庫數據,使系統能準確、詳細地反映 “十二五”規(guī)劃要求的房管行業(yè)人才的分布情況和特點,充分發(fā)揮其人才發(fā)現、集聚、培養(yǎng)、配置、選拔等信息分析和輔助決策功能,不斷優(yōu)化行業(yè)人才引進、培養(yǎng)、使用和考核機制。
2.優(yōu)化系統功能建設,滿足用戶需求。建立數據更新維護機制,落實項目運維資金,保證系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加強信息系統的歸口管理,保障數據的安全,便于統計分析。
4.在信息發(fā)布內容相關性,更新時效性,系統穩(wěn)定性方面,進一步提升服務能級,簡化流程,完善系統搜索功能,提高用戶滿意度,擴大網站的影響力。
5.加強和相關業(yè)務板塊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大數據利用范圍,使數據保持常新常用,充分發(fā)揮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實現并超越“十二五”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目標。
參考文獻:
[1]馮鴻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2]多層次、立體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以中部地區(qū)某市新農合醫(yī)療基金項目績效評價為例[J].湖湘論壇,2011,
(4):91-96.
[3]劉建華,王龍明.財政支出效益考核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1995,(7):16-17.
[4]梁新潮.財政支出效益評價指標及其應用[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4):16-18.
[5]呂春建.財政支出效益評價問題研究[J].湖北財稅(理論版),2001,(11):9-11.
[6]楊京星.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4,(B12):34-35.
[7]朱志剛.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8]周亦群,王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探析——以房地產數據庫監(jiān)測項目為例[J].會計之友,2013,(4):51-53.
[9]張清廉,于傳崗,于長立.中國地方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以因子分析法為基礎的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09,(6):5-9.
[10]SAATY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aw- Hill Company,1980.
[11]謝虹.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4):12-16.
[責任編輯 吳明宇]
收稿日期:2014-04-07
作者簡介:華秀青(1971-),女,上海人,中國注冊會計師,從事政府財政績效評估、會計核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