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企業借貸的高速發展,企業借貸P2P信息平臺應運而生,其中的風險潛伏其中,如信用評級未必真實審核信息可能摻假,P2P公司貸后跟進困難貸款用途難知曉,壞債將引發大規模違約,風險難以掌控,本文就嚴格控制P2P借貸信息平臺的風險,保障投資人的權益作探討。
關鍵詞:企業借貸;P2P平臺風險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融資是首當其沖的,向銀行借貸無門時往往直接與其他企業發生借款業務。企業間拆借是常見的民間經濟行為。P2P借貸模式有線上和線下兩種,指的是提供P2P借貸信息及金融服務的平臺。P2P為借貸雙方提供了一個直接對接的平臺。目前對服務平臺的監管依靠行業自律,尚沒有具體的政府監管機構,存在較大的風險。金融向民間開放,最終收益的可能是中小微企業和個人這些貸款的弱勢群體。它一定程度上表現為“體外循環”,存在著隱蔽性強、規章不完善、風險不易監控等問題,容易引發各類經濟犯罪和一些嚴重暴力犯罪,產生許多社會不穩定因素,不僅嚴重擾亂金融秩序,更直接影響地方社會穩定,沖擊經濟發展,對企業借貸行為及P2P模式亟待引導、規范。
一、企業借貸及P2P的內涵、作用及特點
企業間借款企業間拆借儼然如同游離在國家合法金融活動之外的一種金融活動。本文中所指企業間拆借資金,通過書面的或口頭的協議,由一方企業將自己合法所有的資金借給另一方企業使用,另一方企業在約定期限屆滿后歸還本金,支付利息的民事行為。是兩個獨立企業間的資金拆借行為。現實情況下,有些企業有大量的閑置資金,而有些企業流轉和經營資金嚴重短缺,通過金融機構融資手續比較繁雜、審批時間長,而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借助于互聯網優勢的P2P貸款,不僅申請手續簡單,行業市場化程度高,有了更多比價的機會,還可以得到更低的利率和更高的授信額度。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參與成本等問題使一些優質的借款企業融資成本越來越低,促進了企業財務及借貸關系的良性循環發展。
二、現階段企業借貸及P2P模式引發的問題
從法理層面分析,借款行為是一種合同行為,借貸關系實為合同關系。實踐中的企業拆借現象相當普遍,拆借糾紛也時有發生;而且原有的明確禁止企業資金拆借的司法解釋并非盡善盡美。因此,只要企業之間是完全自愿地相互拆借,且款項來源合法,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如果從金融秩序管理的角度考察,企業拆入資金從事經營,增加了社會財富、增加了就業。P2P平臺能夠運用技術降低信審成本,所以相比銀行,可以接受更多的企業的小額借款申請。P2P比銀行快很多,在Prosper,中小企業從申請貸款到放貸,通常需要9天時間,現在的平均時間3.5天,最快2天就能完成。平臺向借款人透明化公布他們支付的全部利率成本、手續費、管理費,比銀行更加透明。而且他們提供工具給借款人,讓借款人很容易理解不同的還款方式、貸款金額、貸款期限的組合,可以給他們帶來怎樣不同的借貸成本,幫助中小企業根據自身借貸需求優化貸款方案。從P2P借款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可以開始將自己的信用記錄存入檔案,為未來長期融資打好基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中明確規定,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應屬無效合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貸款通則》第61條規定,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融資業務。第73條規定,企業之間擅自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對出借方按違章收入處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罰款。由此可見,企業之間的借貸是不合法的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小企業發展嚴重地受到金融瓶頸的制約,融資困難已經成為阻礙中小企業正常發展的首要問題。金融機構較難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我國目前的經濟、金融政策,主要還是依據所有制類型、規模大小和行業特征而制訂。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途徑基本限制在擔保貸款和抵押貸款。尤其通常處于發展的初期,自有資本及其有限。由于發展缺乏資金,導致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和短視行為,從而阻礙了企業建立一個長遠的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融資環境。
P2P借貸平臺屬于民間借貸,它所服務的對象也基本都是中小企業或者個人,是銀行的有利補充,它從另一個層面帶動了資本的合理配置。
三、企業借貸及P2P引發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銀行對中小企業和個人創業支持力度不夠,貸款難導致企業借貸“高利貸”。隨著銀行持續收緊,銀行貸款門檻愈加提高,導致社會正常融資渠道不暢。造成許多民間投資擔保公司、地下高利貸異常活躍。
二是貨幣貶值收益少,投資渠道少,銀行存錢獲利周期長、利息少,怎比短期借貸多。而P2P平臺許諾的利率低于銀行利率,吸引企業的眼球不在話下。
三是見高利而忽視風險,P2P網絡借貸服務平臺,幾乎沒有抵押,由于資金門檻較低和較高的理財收益最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2014年10月21日杭州本土的P2P公司浙江傳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因出現無法提現問題資金鏈斷裂,大約涉及800多位投資者,涉案金額高達2.8億元。
根據權威數據的統計,截至2014年9月,中國P2P行業共有24家公司獲得總額近30億人民幣的融資,國內的P2P融資平臺P2P無疑成為2014年資本市場最熱捧的行業之一,但同時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同樣截至9月末,2014年的問題平臺數已達99家,其中僅僅9月份就出現22家。進入10月后,P2P平臺倒閉、跑路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四、針對企業借貸及P2P引發問題的對策
P2P的平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金融,本質問題還是需要控制風險。應使用更加專業化的團隊和更加正規的高端金融人才來做P2P,這也是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國內知名平臺宜信宜人貸總經理方以涵方以涵指出,P2P良性發展的前提是,投資人、平臺、借款人三方都具備風險觀念。行業發展迅速,投資者風險意識加強,比起高收益,投資人開始更多地關注平臺的專業性和規范性,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向知名的大平臺集中。
一是堅決做到有章可依。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并出臺專門針對企業借貸P2P模式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引導P2P走上正常的運行軌道。
二是堅決做到有章必依。按最新的指導意見的精神, “企業之間自有資金的臨時調劑”,企業間借貸不應該成為牟利的生財之道。但是改變了性質,可能會產生新的法律問題和風險。
三是堅決做到執章必嚴。公安部門要配合金融機構積極創造寬松和諧穩定的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信貸投入和引導,支持其合理的資金需求,妥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易跑偏的問題。
四是堅決做到違章必究。對企業借貸中涉及非法融資活動和金融詐騙的情況,要堅決打擊和取締,及時追贓,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
五是堅決做到倚章宣教。增強企業借貸的風險意識,引導企業規范借貸手續,一旦發現被騙后,要及時到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