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國現行會計監督在體系中存在的若干現實性問題和不足,并針對如何發揮會計監督體系作用,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會計監督;問題;對策
會計監督是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對會計工作進行控制,并利用正確的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的協調、控制、監督和督促,以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目的。主要分為內部會計監督、社會會計監督和政府會計的監督等類型,會計監督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公正,能夠正確的反應出經濟活動的客觀動態。
一、我國現行會計監督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會計監督是社會經濟活動中一項極為重要和基礎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但由于受現實條件,特別是體制機制的影響,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問題,從近年來出現的會計監督問題,特別是會計監督客觀誠信問題,甚至給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1.法律法規不健全,會計監督效果不明顯。具體會計準則操作性不強。會計準則規范性有余,但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但其原則性的規定太多,而具體的規定太少,因而在可操作性上也就略顯不足,有些規定的線條還是太粗、不夠具體。與《會計法》相關配套規章也不完善,一些企業管理者通過財務造假,違背客觀實際,發布認為利己數據,不但會損害了股東、公眾以及其他相關利害人的經濟利益,甚至給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實際危害,而刑法和民法相關條款中卻缺乏清晰明確的針對性制裁措施。
2.內部控制混亂,內部監督措施落實不好。(1)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導致會計信息客觀性不好。會計信息在操作中避免不了要對經濟活動中的一些不確定性要素進行判斷、推理和估計,不同的會計人員受其素質和經驗的影響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2)會計從業人員的社會獨立性較差,難以有效的進行內部監督控制。會計人員在職位上受雇于經營者,受領經營者的工資待遇,形成了直接的領導與被領導社會關系,單位會計人員、會計機構、在這種背景下堅持會計職業守則是一個極為復雜和困難的問題,這也導致了內部會計監督難以落實。(3)單位負責人法律意識淡薄,人為干涉內部監督機制。目前,在一些單位中,企業管理者獨攬大權,集人、財、物、管理于一身,經營者為了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意會計人員做假賬,偽造會計憑證等現象比比皆是,會計工作受制于管理當局,這是個不爭的客觀事實。
3.社會監督氛圍不濃厚,社會監督不力。(1)由于利益鏈條的關系,注冊會計師很難保證事實上的客觀。在激烈的生存競爭壓力面前,確實存在部分缺乏職業道德的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與委托單位因為利益鏈條關系,無法發揮其作為“經濟警察”的監督作用。(2)社會媒體監督力量比較薄弱。我國媒體以及社會公眾輿論監督的作用不明顯,媒體對于經濟活動的關注雖然很多,但是對于具體的經濟制度監督問題涉及并不深,可以這樣認為,我們大眾還沒有養成足夠的經濟專業知識,對于其關注度不夠。
4.政府會計監督有待加強。(1)部門配合協同差。《會計法》明確要求,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都有權力和義務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然而各個部門卻存在推諉拖拉現象,多縱向檢查,橫向關聯卻不多,沒有形成監督合力。(2)執法要求不嚴格。目前在我國行政部門對會計工作進行檢查監督時,對一些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理往往存在著要求不具體、結果不透明、后果不嚴厲的現象。政府監督部門在執行會計監督工作時,執法者素質不一,執法主管性很大,對一些會計舞弊行為只是調賬或進行輕微的行政處罰。
二、加強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建立健全法規法規體系。(1)提高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要求。應該從我國的實際入手,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和需要,將會計準則更加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操作性,使準則內容盡量消除對同一事項選擇不同會計處理方法產生差異過大的現象,加深規范化和細則化程度。(2)加快會計違法處理的配套法律建設。針對會計造假事實在執法依據、執法力度和法律后果等方面的不足,必須從全國人大高度加大立法要求,增強對會計造假的刑事處罰力度,維護法律威懾力。讓會計違法在法律依據上達到有法可依、后果可查,同時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讓會計違法行為在社會中,有人管、有人查、而且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加強內部會計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監督必須從企業經營管理結構入手,著眼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通過規范化的經營管理來實現內部會計監督,要事實上強化企業單位內部監督機制的效果,將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首先要建立單位負責人約束機制,必須建立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獨立財務制度和監督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企業負責人的權力,促使其依法經營。其次是強化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由于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夠直接反應出其所在單位的經營活動全要素、全過程,其素質的高低會對會計信息的輸出結果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加強對會計人員隊伍的教育管理,提高會計人員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是強化會計監督的基本要求。
3.調動社會效應,強化外部監督。(1)政府強化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管理。一直以來,注冊會計師更多的是以行業自律約束為主,國家也發不了一些規范,但執行效果并不好,因此必須強化政府相關部門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深度和力度,利用國家強制力規范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打擊一些注冊會計師的違法違紀行為。(2)充分發揮媒體與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西方發達國家對于充分社會公眾監督特別是媒體監督有非常好的效果,其經濟活動的報道專業客觀,對于大眾影響極大,我國也應該在媒體經濟報道中注重細節披露,多報道具體的經濟活動,發揮媒體實時性和客觀性作用,加達宣傳力度,培養民眾知識層次和受閱水平,從各方面宣傳和烘托良好的社會經濟監督氛圍。(3)加強溝通,統一執法政府部門要建立統一的政府信息平臺,堅持綜合檢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建立統一的檢查規劃和部署,多部門搞好橫向溝通,注重業務交流,要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先進者受到獎勵,得到社會認可,同時嚴厲打擊措施,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黑名單制度,讓違法者暴露在陽光下,接受法律的制裁和公眾的唾棄。
參考文獻:
[1]邊慧芳.完善企業會計監督的思考[J].商業現代化,2010.
[2]強化企業會計監督的若干建議[J].現代信息化,2010.
作者簡介:陸春芬,衡陽財經工業職院講師,會計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