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務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對于財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與管理,從而加強企業的管理,發揮資本的最大效益。本文對于企業財務中的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進行分析,對當前的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進行認識,期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預算管理;風險管理;財務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建立全面的預算管理制度能夠強化內部管理與控制,使企業獲得較為穩定的發展,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重要手段。自從2002年財政部發布了《關于企業實行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的文件后,我國的企業財務預算逐漸發展起來。財務預算管理是指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對于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做好充足的籌劃,從而在管理中實現人力、物理以及彩禮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企業的財務管理預算管理涉及到企業的戰略、績效、計劃的各個領域,而且財務預算的綜合性強、涉及面廣、量化程度高,而且全面財務預算水平與企業管理的水平與層次相關,能夠集合企業戰略,合理安排資源,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從而促進企業管理工作的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已經逐漸得到認識,國外的預算上管理模式以及相關法律規范為全面預算管理提供參考,為我國財務預算管理指明方面。
一、財務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概述
1.預算管理研究
企業財務預算是以企業的戰略為導向,在預測與決策的基礎上,對于企業的收入與支出、經營成果及其分配以及相關的經營活動進行安排,而全面預算管理時圍繞財務預算進行的編制、執行、分析、調整以及考核、獎懲等環節進行的計劃、協調與控制,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強的現代管理模式,對于企業內部目標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外的預算管理主要分為兩個階段:(1)19世紀末美國企業為了限制企業的成本,從而提出了預算管理,隨著泰勒科學管理學說逐漸發展,美國的預算管理業逐漸完善,上世紀20年代,美國政府通過《預算與會計法案》以強化企業管理,而麥金西的《預算控制》一書標志著企業預算管理理論開始形成。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杜邦公司、通用電氣等企業開始使用預算管理,并且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工商企業的管理制度之一,隨著相關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預算管理逐漸成為企業的重要管理方案之一。(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與網絡技術與全面預算管理結合起來,出現了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將形成面向企業供應鏈的預算管理,對于企業管理目標的制定提供可靠的資料依據,成為國外企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之一。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財務預算管理以及相關的生產、銷售都被納入財政預算中,是財政預算的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為了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但是當前的全面預算管理主要是從管理會計的角度進行運作,全面預算管理還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
2.風險管理概述
風險是現代財務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最早將風險范疇引入科學領域的是經濟學家,19世紀末,美國學者Hayes提出經濟學中的風險是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即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風險管理是對財務風險進行預判、識別、控制的全過程,通過對財務活動中的風險進行管理,能夠有效的控制風險擴大,避免可能的財務損失。
二、全面預算管理以及風險管理的背景及其前提條件
全面預算管理應該以企業的戰略發展為依據,各部門緊密合作完成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密切關注企業流程,從而確保項目的順利完成。
1.風險前期開發業務
風險前期開發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的內容,從資金需求的角度而言,風險開發是一項長期的投資行為,具有資金回收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因此需要保持各個部門的相互配合,完成選址以及因此進行風險評估與項目可行性分析,從而為制定年度預算提供依據。風險前期開發業務是確保部門預算與公司整體預算相一致,在參寫業務中,通過風險開發而卻行資金暗盤,從而突出重點項目,合理安排資金,使得年度工作重點更加突出。在風險前期開發過程中,需要各部門進行協作,確保風險開發符合企業的發展情況,從而確保集團的資源投入到最有價值的業務中,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
2.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前期分析
預算管理能夠使企業更好的預計未來的經營狀況與財務狀況,為了確保預算管理得到時效,需要在制定預算管理體系前進行前期準備,確保預算管理的實施符合企業發展建設:(1)回顧上一年度預算制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加以改善;(2)確定預算委員會成員;(3)制定預算編制時間表,并且按照時間表進行預算管理,讓全體職工了解預算管理信息,完善管理機制,激發員工的充分參與,從而創造良好的預算工作氛圍。預算管理與公司日?;A管理工作息息相關,通過預算管理能夠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并且采用預算管理優化基礎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管理的程序化、標準化與規范化。
三、構建預算管理體系
預算管理體系是由一系列預算構成的體系,在預算期內,通過將全部經營活動以及資源配置以貨幣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各經營活動的能夠按照預算開展,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企業的全面預算包括經營預算、財務預算以及資本支出預算,其中經營預算是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預測,對于企業的開發費用、人工成本、以及費用回收進行預算;資本支出預算主要是對公司年度投資的資本性支出預算,在預算體系中占很大的比例,其準確性與實效性對于公司資金利用產生重要的影響。
1.預算編制模式
預算編制模式是指預算編制的導向以及目標,并且確定預算編制的起點。當前常見的預算編制模式為戰略導向的整合模式,通過上下結合從而實現預算意識與價值鏈意意識的溝通,達到企業集權與分權的統一,發揮各階層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確保決策層的戰略思想與價值鏈得到執行,提升預算編制效率。在企業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應該以上一年的財務預算為基礎,并且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財務預算的編制管理。
(1)經營預算
經營預算是為了規劃與控制未來的生產、銷售等經常性業務相關的預算的編制,是企業總預算的基礎,對于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以及生產經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企業的經營預算會設計到企業的每個職能部門,因此需要按照預算時間表完成編制,并且在財務部門進行匯總。市場部是發起經營預算的首要部門,為了對相關項目進行管理,需要將企業的目標根據市場進行分解,并且將項目目標轉變為項目成本預測與開發費用預測,在預測過程中,應該結合項目的現狀以及市場開發潛力進行預算,確保項目保持平衡發展。除此外,企業的經營預算還包括遇上預算基礎上的工程部門、資源部門的預算,為市場部門的預算提供技術支持,將所有的預算結合到一起,從而形成公司的宋體預算,從而反映出來年的部門經營狀況以及經營成果預測。
(2)投資預算
投資預算是在項目進度預測基礎上制定的預算,根據企業未來的進度安排與預測,從而掌握項目的投資額。根據當年的項目投資額對于來年的項目投資額進行預計,為了使預計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全面了解項目的投資情況,包括相關的固定資本的投資與融資成本等,并且以此計算投資收益與投資回報率,從而估算項目可行性。
(3)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是在經營預算以及投資預算完成的基礎上,由財務部門進行匯總的預算,財務預算包括現金收支、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等各項預算,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率以及現金流量表三個部分。為了確保財務預算的準確性,應該按照用途加以分類,確定資金預算與分配的情況,以便制定公司的融資計劃,更加合理的安排資金。
2.風險管理
預算風險管理是財務預算執行的重要部分,主要有風險管理部進行管理。風險管理部在相關部門政策要求下,共同審議總部以及各部門的年度預算草案,初步形成風險管理方案,從而對相關預算的修改、調整提出意見。
3.預算執行、跟蹤以及考核
在確定財務預算后,應該根據預算目標制定經營計劃,并且以此為依據進行業務運作,每月對回字形情況進行跟蹤,對于預算與實際進行比較,確保執行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保證預算的有效性,但是當市場環境、國家政策等發生重大變化時,應該向集團進行上報得到批準后修改預算編制。
四、結語
對于企業發展而言,企業財務預算管理與風險管理對于指導財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預算管理以及風險管理,能夠優化企業日常管理,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從而提升資本運行效益。
參考文獻:
[1]周航,羅龍濱,李小青.全面預算管理的管理會計思維與藝術,2007(1).
[2]王亮.信息化環境下企業預算管理案例,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