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的今天,對外開放,發展國際貿易對一國實現經濟長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發展國際貿易不僅能夠實現整體經濟福利增進,更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而產業結構升級也能促使貿易結構優化。本文通過探討產業結構與國際貿易間的互動關系,發現兩者在現實中具有密切關聯,應當根據這點下好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這盤大棋。
關鍵詞:產業結構;國際貿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對外貿易在其中發揮出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正是這種外向型經濟戰略的成功實施,才得以保證出口這一發動機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由于以前我國人力資源十分豐富,用工成本較低,因而我國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也造成部分易出口產業部門的超速發展,對其他產業部門發展產生抑制作用,進而影響到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用工成本的不斷提高,勞動密集型貿易商品的低成本優勢將不斷喪失,如果到那時,我國產業結構還不能升級為資本技術密集型,那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就會大幅下降。可見,國際貿易與產業結構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基于這點,本文深入分析了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并探討如何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推動我國對外貿易不斷深入發展。
一、國際貿易與產業結構的互動關系
國際貿易就是一國商品或勞務跨域國境,在世界市場上進行交換的活動,是各種生產要素和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理配置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各國參與國際分工體系,并在價值鏈上形成的相互依賴關系。而產業機構則是各國產業的構成以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比例關系。由于各國資源稟賦不同,基于比較優勢理論,各國經濟結構、產業構成比例關系不盡相同,因而各國最有優勢的產業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這就構成了各國參與國際分工,發展對外貿易的現實基礎。一方面,正是由于各國產業結構存在一定差異,造成各國生產同樣的商品存在一定的成本差異,形成各自的比較優勢,這樣各國就可以通過大力發展國內比較優勢產業,出口這類低成本產品,進口國內比較劣勢產業所不適合生產的產品,如此就能借助國際貿易實現整體經濟福利增進。另一方面,各國參與國際分工,會促使貿易產業本身因收益擴張而不斷壯大,這會通過產業結構關聯(前向和后向)帶動一系列中間產業的發展和興旺,尤其為了能夠長期保持貿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出口部門會傾向于使用更為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管理技術,以便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產出,降低成本,獲得規模生產收益,因此在對外出口的拉動下,產業結構也將以出口部門為核心開始不斷升級。總之,國際貿易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這種良性互動關系為發展中國家實施經濟趕超戰略,快速發展經濟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為了更能清楚揭示兩者之間的互動機制,現將兩者關系詳細分析如下:
1.產業結構決定國際貿易結構
根據前文分析,我們得知,一國產業布局應當遵循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只有這樣的產業結構才能算作是有效率的產業結構,而這種產業結構所產出的商品也更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從這點上來說,產業結構是否合理,不僅決定了一國國際貿易競爭力的高下,還決定了一國出口商品的貿易結構,而這都是由市場機制所選擇和調節的。
2.國際貿易也會反作用于產業結構
一定條件下,一國參與國際分工,開展國際貿易也會影響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的方向及程度,現代經濟的實踐表明,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實施自由貿易,確實能夠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并促使產業結構合理調整,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為了追求更多利潤,保持貿易部門競爭力,國際貿易會促使貿易部門不斷提升現有產業技術水平,并通過技術“外溢效應”和產業結構前后關聯促進本國相關企業技術進步,進而推動本國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增強經濟競爭力。其次,國際貿易可以促進要素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從效率低的地區和部門流向效率高的地區和部門,從而提高了資源的使用配置效率,當然一國也可以通過國際貿易進口本國所欠缺的資源,以改變自身稟賦優勢,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最后,由于參與國際貿易,廣闊的國際市場需求,會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的飛速發展,但出口部門不僅要面對國內同類企業的激烈競爭,更要應對國際市場上其他國家同類部門的國際競爭,這種巨大的競爭壓力會促使國內企業不得不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投入,通過加強管理,優化生產流程,實行柔性生產,以便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產能,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借此保持產品國際競爭力,而且這種技術進步也會通過產業關聯向周邊產業擴散,最終實現整個經濟的產業結構得到升級優化。
二、結論和建議
1.制定相關政策,積極引導出口產業技術升級
作為政策供給的政府不應實際插手經濟運行,而是根據各地區的特點和資源稟賦差異,制定有利于本地區發展對外貿易,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產業政策,并引導有關產業結構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合理調整,協同發展。
2.完善市場體制,推動企業自主創新
國際市場上的產品競爭,不僅僅取決于產品自身的成本,跟取決于產品所獨有的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優勢,特別是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因此,政府應當著力完善經濟體制,加強市場監管,保護知識產權,充分調動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引導企業將發展的重心調整到技術研發上,為其良好發展提供一個優良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榮林,姜茜.進出口貿易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4).
[2]李永,劉娟.貿易自由化、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發展[M].上海:立信會汁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尤倩玉(1994.12- ),女,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大學本科,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