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鄉鎮企業也逐漸迸發出較大的能量,對于提升鄉鎮地區財政收入以及地區人員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的鄉鎮企業的人員素質不高,而且鄉鎮企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弱點與不足,為了提升鄉鎮企業的發展,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吸收高素質的人才進行就業與創業,從而促進鄉鎮企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鄉鎮企業;就業;創業
一、前言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鄉鎮企業已經經過了30年的長足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世紀90年代的鄉鎮企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對于農村城鎮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近年來,鄉鎮企業的靈活優勢逐漸喪失,而且接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下降,使當前鄉鎮企業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鄉鎮企業處于一個重要的時期,企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與新問題,鄉鎮企業的外部市場出現結構性過剩,而且當前國家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的要求,為了提升鄉鎮企業的發展,需要在外部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鄉鎮企業的自身素質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70%的鄉鎮企業分布在各個村落,而且企業的管理混亂、企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除此外,鄉鎮企業的污染較為嚴重,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為了改善鄉鎮企業的發展狀況,首要的是改善企業的人才結構以及組織管理方式,從而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在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基礎上,不斷的發展鄉鎮企業,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鄉鎮企業吸收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意義
1.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需要改善當前的人力資本現狀,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提升鄉鎮企業競爭力,從而帶動中小城鎮發展。在鄉鎮企業中吸收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夠解決當前的學生就業問題,從而改善當前的就業情況,帶動當前的經濟發展。自從2002年以后,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總量逐年增大,而且增幅較大,但是畢業生的就業率增幅較小,因此造成大量的應屆往屆畢業生的就業難,使我國的就業壓力大。鄉鎮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能夠吸收畢業生人數,緩解就業壓力,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就業支持。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能夠解放當地生產力與吸收新人員,為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增添活力。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龐大,而且農村地區的吸收人才效率不足,可以通過就業與創業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帶動城鎮地區的發展。
2.發展城鎮經濟
鄉鎮企業的發展推動了城鎮化進程,為了實現城鎮化建設與發展,需要積極發展城鎮經濟,從而促進城鎮城市化發展,提高城鎮經濟發展效率。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與發展,當前農民工進城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但是大量人口涌入導致城市人口幾近飽和,為城市發展帶來較大的壓力。為了引導人口合理流動,需要積極發展鄉鎮企業,積極吸收學生就業與創業,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城市與小城鎮的協調發展,從而增強城鎮公共服務于居住功能。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能夠推動鄉鎮城鎮化建設,從而實現聚集效應,推動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鄉鎮企業扎根于當地,對于農村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吸收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夠促進鄉鎮企業建設發展,緩解城市人口壓力,從而推動城鎮建設與發展。
三、鄉鎮企業人力資本發展現狀
1.工資水平過低
我國鄉鎮企業員工工資普遍較低,從橫向來看,當前的鄉鎮企業員工大多來自于周邊的農村地區,大量企業坐落于城鄉結合部,而且因為城鄉結合部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的員工相比較,鄉鎮企業的員工工資響度較低。雖然與農村務農的人員相比較,鄉鎮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橫向比較顯示,當前的鄉鎮企業工資水平低于同行業工資水平,影響了鄉鎮企業的吸引力。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同期的鄉鎮企業的工資比平均工資水平低35%,而且不同地區的鄉鎮企業員工差距較大,因此不能夠有效的吸收高素質人才,影響了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
鄉鎮企業的工資水平較低,會造成一個持續的惡性循環,具體表現在:(1)難以吸引人才的引入,人才是現代企業建設發展的關鍵,對于企業建設發展胃炎,監理現代企業工資制度是吸引優秀人才的必要條件。學生是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與可塑性較強的人才,不同專業的人才能夠在企業發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因為鄉鎮企業工資普遍較低,不僅影響了現有的員工積極性,而且難以吸收高素質的人才。鄉鎮企業缺乏正規的工資調整制度,主要依靠領導意志制定工資標準與工資水平,從而影響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引發員工與管理層的對立情緒。規范的工資水平是能夠提升員工的工作能力,提升高素質的人才水平,而且能夠提升工作的相對價值,對于提升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2)過低的工資持續降低勞動力流動,大部分鄉鎮企業的勞動力流動不足,企業的勞動率流動率與企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管理,但是當前的鄉鎮企業的流動率過低,導致員工年齡普遍較大,造成企業的老齡化趨勢更加明顯,使鄉鎮企業明顯缺乏活力。鄉鎮企業吸收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活力,但是過低的工資會使企業缺乏活力,勞動流動率過低,從而使現有員工與新進員工對于職位提升與工資增長的希望不大,從而產生較為消極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3)影響員工的公平感,我國現行的按勞分配兼顧公平的分配制度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平均主義,嚴重阻礙了員工的激勵效果。合理的激勵制度與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過低的工資會影響員工的勞動積極性,而且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過低的工資會導致工資激勵明顯不足,從而鄉鎮企業吸收新員工的動力,當前鄉鎮企業員工的低效率是對公平的變相訴求。
2.獎懲制度不明確
企業的獎懲制度是企業發展的重點之一,鄉鎮企業的激勵機制實行起來往往遭到扭曲,從而使企業的獎懲機制得不到有效的激勵效應。當前獎勵標準不明確,許多鄉鎮企業沒有明確的獎勵標準,而且獎懲制度的目標并不是為了激勵員工,造成企業的獎懲制度達不到獎懲的目標,而且員工對于獎懲制度缺乏深刻的認識,獎懲制度缺乏公平,獎勵標準過低,使得企業的員工無法準確的認識企業獎懲制度,使得獎金成為偷懶員工的補貼制度,對于員工士氣的影響較大,不能夠發揮企業的獎懲機制的有效性。獎懲制度不明確會導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從而產生惡性循環,導致生產效率不足。
3.缺乏引導的內部非正式組織
非正式組織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相同的觀念、價值等形成的非正式組織,能夠給與成員地位的認同,從而產生較強的內聚力,給與成員歸屬感與地位的滿足。鄉鎮企業中的非正式組織的形成能夠與鄉村中的熟人社會文化相適應,從而影響員工的行為。企業中的非正式組織能夠對吸收新進學生產生吸引力,而且非正式組織能夠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對于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積極性產生引導,從而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但是不經引導的內部非正式組織,會壓制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與企業的創新能力,從而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使企業難以適應環境。
四、鄉鎮企業吸收學生就業與創業的對策
為了提升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需要積極發展當前的鄉鎮區域以及企業的管理措施,從而提升下鄉鎮企業的吸引力,提升企業發展活力,為鄉鎮的城市化建設提供依據。
1.加強城鎮化建設與現代化建設
對于鄉鎮企業的發展而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三農問題”對鄉鎮企業的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鄉鎮企業發展應該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在城鎮規劃的基礎上,大理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合理的環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農村地區的經營規模小、農業收入低、經濟效益小,鄉鎮企業的發展遠遠不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較好的平臺。為了提升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應該與市場化建設相結合,利用市場機制,推進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增強鄉鎮企業的吸納人才與人才需求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的吸納能力,增強社會建設與發展。為了實現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應該深化鄉鎮企業的體質改革,打破舊有的認識制度,為吸收高素質人才提供制度支持。將地方政府與鄉鎮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在基礎較好的地區發展農業院校的訓練,能夠推進企業的知識化、專業化的進行,對于鄉鎮企業的發展而言,與地方的規劃發展相適應,積極推行高新人才的建設與發展,增強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擴大學生的就業渠道。鄉鎮企業應該與地方發展相結合,鼓勵學生參與農業開發、創辦的力度,從而鼓勵學生從事科技服務活動,推動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科技咨詢,為企業人才建設提供發展平臺。
2.與農業院校相結合,推進高校科學發展
為了促進小鎮企業的建設發展,企業應該與農業院校的人才推廣相結合,從而積極吸納人才,推進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學生就業難不是一時能夠解決的問題,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推進企業人才的建設,應該將企業的建設與高校發展相結合,從而推進高校改革,使得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發展、市場的發揮作用相結合,不斷的強化適應社會的知識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政府引導結合,使得培養的人才適應于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對于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而言,所需要的認識是與農業結構相適應的技術型人才、與鄉鎮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專門型人才。因此鄉鎮企業加強與高校的結合,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更加具有針對性,使培養出的人才既能夠懂得生產,也能夠懂管理相關工作,從而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高校的人才建設應該對于人才培養、學科專業調整、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行建設,從而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具有較強的職業素養與創新意識,不斷推進企業的建設與發展。
3.加強企業制度改革建設
對于企業建設發展而言,鄉鎮企業制度與管理是影響企業吸引力的關鍵,為了提升企業吸收學生,并且增進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需要以企業的現狀為基準,與市場經濟發展相結合,從而增強企業的吸引力。當前鄉鎮企業的獎金制度極大的損害了勞動生產率,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應該明確企業的獎懲制度,并且讓學生能夠認識獎懲制度,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提升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對于企業的建設與發展,需要讓獎懲制度公平,而且采用基于團隊績效的激勵措施,通過團員之間的監督管理,從而激發學生的生產效率。為了增強鄉鎮企業對學生的吸引力,應該對團隊績效文化進行引導,創建鄉鎮企業的文化,形成適應企業發展的組織文化、價值準則與行為規范,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五、結語
當前鄉鎮企業吸收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能力較低,為了提升鄉鎮企業的吸引力,應該根據當前的市場發展規律,不斷的加強鄉鎮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改善當前的企業管理制度,從而增強人才吸引的能力,推進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從而推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全面推薦鄉鎮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歐堅泉,農科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08,4:18-19.
[3]周麗,張方杰.制度創新與中小企業創業環境優化[J].華東經濟管理,2006(8):40-43.
[4]蔡莉,崔啟國,史琳.創業環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1):50-5.
[4]信繼欣,彭華濤.創業環境的特性及形成機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7(2):20—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