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只是“亂翻”,十歲的女兒才肯與我來看厚厚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本,來享受這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快樂讀書。高中生在其它的科目上已經是別無選擇的“苦讀”,老師選擇讓學生“亂翻書”的學習方式,不知不覺,創設了輕松的教學環境。
美術鑒賞課教學自由探究多元智能一次,與女兒一起看普通高中美術教科書。對于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高中鑒賞課本太難了!但我的目的很簡單,是為了讓女兒了解一點現代派與后現代派的藝術,從而在畫畫的時候不受現實生活的限制,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我首先帶她看文藝復興、現實主義的畫,再后來印象派、后印象派、現代繪畫。本沒指望她能了解多少,拓展一下孩子的繪畫思路而已,沒想到她看后興趣大增。從《蒙娜麗莎》感受到了油畫能真實表現人的肌膚,風景畫能再現生活美麗。她知道自己的寫實能力,所以看到這些畫以后,用她的話來說,“太難了,看了這些感覺自己不會畫畫”。再看馬蒂斯的《舞蹈》,波洛克《熏衣草之霧》,她又笑了,“原來畫畫還可以這樣,感覺自己又會畫了”。整個過程差不多有半個小時,女兒沒有顯示出一點不耐煩,反而對我們的課本充滿了興趣,我講完了還把書拿過去自己翻看。看到女兒那幼稚而充滿求知的臉,我想,高中生對生活的閱歷、感受完全超過了十歲的女兒,但美術鑒賞課堂為何反而經常限入了無生趣的境地?
一、啟示
細細想來,我與女兒讀書正有著“無事亂翻書”的閑情,也正是因為只是“亂翻”,女兒才肯與我來看厚厚的美術鑒賞課本,來享受這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快樂讀書。這種“亂翻”的心境之所以比正襟危坐時讀書的效用大,就在于心態的自由。高中生在其它的科目上已經是別無選擇的“苦讀”,如果美術鑒賞再選擇這種“苦讀”的方式,多數學生會本能的抵制。我們的課堂之所以會出現“暮氣沉沉”的現象,是否就是因為正規課堂的架勢拉開了學生與藝術殿堂的距離?
備課時,我經常考慮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期待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有的作品的藝術特色,能夠正確評價中西方不同的藝術體系……如此繁重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怎么能不使我們的學生們陷入“苦讀”之中。雖然我們用各種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興趣,但不知不覺中,就會走入枯燥的填鴨式教學中,結果精心準備的課堂,卻在學生埋頭打瞌睡中渡過。
在課上,我發現學生的欣賞能力有著較大的差異,一樣的備課內容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如果讓學生自己翻書選擇作品解讀、評價,這種教學方式由學生被動地接受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和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鼓勵學生自己直接與作品對話,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和個性的張揚。
翻看課本,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并在前面停留駐足,或與同學細語討論,或獨自一個人默默地受著作品的熏陶感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主動感受、主動學習、主動求知。此時學生通過作品比較,有了“原汁原味”的感受。這時,誰又能阻止大自然的美麗在他們心中駐留,熱愛祖國的情感在升華,美好的理想在樹立,如此的收獲又豈是教師單一的傳授所能達到的?
瀏覽中,學生不知不覺會對作品有了總體的認識與記憶,這為“有比較才有鑒別”提供了比較的標準,為深入的理論基礎提供了依附的原始根基。因為“翻看”的學習方式,學生對作品的認識絕對不是孤立的,每個作品都是放在歷史長河中與其它作品進行了比較,所以這種認識更加全面。只有有了全面,才不會如盲人摸象一樣,才能更好地認識美術!
二、實踐
美術鑒賞課讓學生自己翻書,然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正如中國古代道家的“無為”思想,無為本身并非目的,它最終還是要藉有為的途徑來實現其無不為的目的。怎么翻?任由學生亂翻,勢必會造成學生的懶散,所以看似漫無目的一節翻書課,其實并非全是任學生自然之意,還應由老師加以有效引導。經過考慮,我想做這樣嘗試:
1.課的流程
翻書瀏覽→找出喜歡的作品→對喜愛部分深入分析理解,討論→不同學生對不同作品不同的理解→學生發言,對本章節消化吸收→老師總結。
2.內容的設置
三、結束語
在翻書課的設想中,我想起了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在課上,讓學生自己翻書找作品,即關注已有的知識和原始的概念,關注他們的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自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引導反思,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言語智能和人際智能;如果在課上還能配上音樂做一點行為藝術,還可以發展音樂智能與動覺智能。
愛主動,喜自由,是學生的天性。老師應當抓住這一關鍵時期,為學生創造屬于自己的自由探究空間、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整節課上,自己選取作品、選取課題,時時強調主動性,他們的所有的潛能將被激發。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差異,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作品,整個過程他們每個人都是主人。同學們用自己探究出來的結論來交流,其它同學聽起來肯定會更容易接受、引起共鳴;或者同學的觀點各一,那時說不定還會出現師生共同爭論問題的熱鬧場面。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藝術課堂也采用了藝術的教學方式——“翻書”。讓學生在“新鮮”的課堂上充滿激情,用激情來緩解升學壓力,用美術欣賞調節“苦讀”,用興趣、發言調節精神,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亂翻書,這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讀書,抓來一本,看封面,看扉頁,看目錄,嘩嘩嘩地從頭翻到尾,隨手置于一旁,這樣輕松的課堂我期待著嘗試……
參考文獻:
[1]周成平.新課程名師師教學100條建議[R].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02-107.
[2]鄭金洲.課改新課型[R].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