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教學中,針對新農村建設所要,廣大學員所需,對教學內容的自主選擇進行了探索,通過幾年的實踐,學員、教師、社會反映較好,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新型職業農民中專班教學內容按“需”教農開辦“新型職業農民”中專班,是鄉鎮成人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教育服務“三農”的重要抓手。隨著“新型職業農民”中專班在鄉鎮成人校的全面興辦,教與學、工與學等矛盾逐步顯現出來。在解決“教與學”這一問題上,筆者認為,對于“新型職業農民”成人中專這一特殊教育群體,教并不在于多,而在于所教的是不是學員需要,是他們學得懂、用的上的知識。基于這一理念,我鎮在新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教學中,針對新農村建設所要,廣大學員所需,對教學內容的自主選擇進行了探索,通過幾年的實踐,學員、教師、社會反映較好,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一、了解學員、農村需要,把握教學目標
“新型職業農民”中專班學員年齡基本上在40歲左右,大部分是返鄉創業農民,對于他們參加成人職業中專的學習,我們應該確定什么樣的培養目標?應該教學哪些課程?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一一的明確。據此,我們組織教師,深入學員、村組之中,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工作。
首先,全面了解學員的工作、學習、生活狀況,特別是學習需求。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學員年齡偏大,很大一部分學員參加學習其實就是想“混”一張文憑,“撈”一個學歷資本,裝裝臉面、“貼貼金”而已。由于文化基礎薄,接受能力差,工作壓力大、家務繁忙等諸多原因,組織他們到學校整天參加系統學習,那是非常困難,也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他們希望學校在辦學方式上靈活一點,教師多教一點“實惠”的東西,讓他們真正學到一點工作、生活、家庭致富所需要的實用、適用的知識和技能。
其次,了解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實際狀況以及對成人中專學員的要求。到農村基層調查、了解農村建設情況,了解鎮、村組織對勞動者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是我鎮成人校制定全年教育培訓計劃前的“必修課”和“規定動作”。當前農村面臨的實際,新農村建設的形勢,迫切需要通過成人教育的“短、平、快”方式,培養一批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現代農民。
最后,準確理解新農民成人中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組織教師對上級教育部門制定的“新型職業農民”成人職業中專教育的培養要求,培養目標進行了深入研讀,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辦學宗旨,領會其內涵、實質,保證了在實際教學中不偏離方向,做到既不降低標準,也不拔高要求。
二、根據學員學習需要,針對性選擇教學內容
一是根據“新型職業農民”學員學習需要,選擇好、用好教材。在成人中專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統編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并不適合我們農村成人學員,或太深奧抽象,學員難以理解;或應用不廣,學員學而無用。針對絕大部分學員工作、家庭、致富的需要,我們在保證完成必要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對上級推薦的新農民中專教材進行了篩選,選擇了適合本地學員學習的文化課、專業課內容教材。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員實際需要,根據農時、農事等具體情況,對部分章節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或增加或刪減,或重點講授或簡單介紹。
二是根據學員需要,編好、教好校本教材。針對學員文化基礎、工作生活以及生產需要,結合本地人文歷史、特色經濟等資源,我們組織教學骨干,精心編印了《棚室蔬菜種植技術》《電動服裝縫紉操作》《河蟹健康生態養殖知識》《文明禮儀讀本》《進城務工一點通》等6種校本教材。這些具有本鎮特色的校本教材體現了鄉土性、時代性、實踐性、可讀性和實用性,有針對性的教學,為學員增長實用知識,提高就業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根據新農村建設需要,講授實用農技知識
成人中專教材中有一些內容并不適合我們當地農村實際,在教學中,我們在保證完成必要知識教學的同時,針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對部分章節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適度的調整,以增加“農味”、補充“農知”、傳授“農技”為主。
根據目前農村新一輪土地承包以及當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農村法律常識》學科的教學中,我們補充了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法律知識、創業必備法律常識,重點講解了婚姻家庭、農民維權、進城務工和生產經營等與學員工作、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有關法律知識。
根據當前生態文明理念下對生態農業的重視和開發,在《生態農業與庭院經營》的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除講清、講透生態農業的基本概念和庭院種養殖模式外,增加了庭院觀光休閑服務模式與技術。
在《應用文寫作》公共基礎課的教學中,我們刪除了財經專業應用文體、部分傳媒專業應用文體內容,根據學員的實際需要,重點講授家書、手機短信、求職信、推薦信等生活、學習、工作應用文體。
對于農民學員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目前又急于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我們還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向學員進行傳授。如針對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我們舉辦了就業創業指導、通識技能講座;針對現代文明教育,我們開辦了現代文明禮儀常識講座。
四、面向未來社會需要,適當增加教學內容
面向未來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我們教育部門應該主動承擔起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新農村建設者和農村后備干部的重任。基于這一目標,我們在“新型職業農民”中專班的教學中,增設了園林園藝、庭院經濟開發、市場營銷、健康生態立體養殖技術等課程,以引導學員了解現代農業及發展趨勢,讓他們有一技之長,掌握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所必需的技能,贏得先機,贏得未來。
面向飛速發展的現代科技需要,在“新型職業農民”中專班教學中,我們增加了以介紹科技知識為主的信息技術選修課程,增設了以“微信”“微博”、電子商務、網上購物、網店開設等選學內容的技能培訓課,讓他們在感受先進科技知識的同時,增加實踐操作能力。
面向終身學習的時代需要,在“新型職業農民”中專教學中,我們增加了以“終身學習、學會學習”為內容的輔導課。通過輔導講座的形式,向學員傳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交給他們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每學期讓學員參加鎮全民終身學習周啟動儀式,感受終身學習的氛圍,舉辦1到2次的學習交流活動,讓學員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新型職業農民”中專教育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大批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時代產物,是農村成人教育親農、愛農、助農的體現,是讓社會、農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一項惠民工程。然而,筆者仍然覺得有必要再贅述幾句:為讓“新型職業農民”成人中專教育走好、走遠,讓農民、農村、農業真切感受到教育帶來的實惠,在教學中,我們必須以農民學員、以新農村建設、以農村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一定要按“需”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