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人才,而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是現代人才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班主任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分析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對策。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對策一、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重知識教育,輕心理教育
由于長期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國中學教育已經形成了以“分數”至上的情況,所以在中學教育中,更為重視的是知識教育,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空中樓閣。
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相對的單一,只要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就會得到學校和家長的認可;如果學生成績不好,在家長和學校的評價體系中,這個學生就是失敗的。另外,學校對教師的評價體系也相對單一,在很多學校,學校領導看一個班主任的工作好不好,就看這個班主任老師所帶的班級成績單如何:成績好,就認識班主任工作做的好;成績不好,領導就認為班主任的工作失敗。
這種判斷的單一體系,讓教師和學生都唯成績為上,學生只看成績,班主任成功與否也只看學生成績,長此以往,就形成了班主任工作中重視抓學生的學習成績,輕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教育現狀造成了學生在成長中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在學生成長中,班主任沒有扮演好學生們心理健康導師的重要角色。
(二)心理健康教育沒有針對性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了很多學校的班主任工作其實是過于注重了學習成績,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卻輕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人才成為全面的人才。有些學校也在嘗試著讓班主任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但是通過筆者的觀察卻發現一個突出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沒有針對性。
所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沒有針對性,就是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沒有采用具體個體具體對待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一刀切的統一對待方法。比如,一些家境好的學生和家境差的學生,其實在青春期所面對的心理問題往往是不同的。家境好的孩子自卑的心理沒有家境差的孩子嚴重,可是他們同樣有著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班主任用同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待他們,工作成效就會不大;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問題不同,在這一時期,男生和女生同樣地有了自我意識和性別意識,但是這一時期的男生和女生所思所想大有迥異,針對不同的性別要有不同的工作方法,有些班主任不管男生女生都是同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又如何能做好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總之,家境差異、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等學生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視,當前很多班主任忽視了這些個體差異,采用統一的工作方法,這是不科學的。
二、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方案研究
在前文中我們分析了當前初中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見的問題,下面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
(一)知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能有所偏廢。其實,這兩者的聯系相當緊密,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做得好,不但不會影響學習成績,反而對學習成績的提高大有裨益。
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教育要結合在一起。比如,有的成績好的同學在短時間內會產生驕傲情緒,針對這些學生,可以用開打他們視野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激勵。筆者是這樣做的,如我所在的班級里有一些同學成績很好,我會告訴他們:“在自己所在的班級成績好不能驕傲,還要看到更大的更遠的目標。”我會告訴他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這個成績放在全校、全市,其實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告訴這些成績相對好的同學要有更開闊的視野,更遠大的目標之后,能夠有效果的遏制他們的驕傲情緒;相反一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會產生自卑情緒,我會反復的激勵他們,讓他們克服自卑情緒,穩扎穩打的提高成績。通過這種方法,把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在幫助同學們克服成長中的心理問題的同學,能讓優秀的同學更優秀,讓落后的同學不放棄提高自己。
(二)具體心理問題具體對待
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看似省了很多的工作時間,其實成果效果往往不好。初中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下面將結合初中生常見的幾種心理健康問題,談一下筆者總結的一些工作方法。
針對初中生的逆反心理的方法。初中生的獨立意識開始變得強烈起來,但是在家長和教師的眼里,他們還是個孩子,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于是家長和學校就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強加給他們,越是這樣越造成他們逆反的心理。針對學生們這種逆反的心理,筆者采用“以柔克剛”的工作方法。具體說來,就是先要認真的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這一時期的孩子有被傾聽的訴求,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往往會得到他們的理解。放下自己班主任老師的架子,試著和孩子們做朋友,把他們當做獨立的個體,認真地傾聽,并及時地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生在叛逆期的成長有很多好處,他們往往也能虛心地接受并和教師建立一種相對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針對早戀的一些措施。現代社會中由于信息的發達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早熟的現象很普遍。大多的男生在初中的時候有了遺精的生理現象,女生也出現了月經的生理現象。男生平均在14.5歲,女生平均在15.2歲出現了首次性沖動。有一些學生開始對異性產生了好感,甚至有的大膽的男生女生在這一時期有了所謂的“早戀”。面對孩子的早熟,筆者從來沒有粗暴地對待。孩子們在成長中對異性產生了感情,這是人的生理屬性決定的,也是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壓抑學生們的這種情愫,不但不能壓抑住,反倒會讓早戀走向白熱化。筆者會私下里找早戀的男生和女生單獨聊天,聽聽他們的一些心聲。在聊天開始,筆者會答應自己的學生會為他們的小秘密保密,不會告訴家長和學校,這樣就贏得了學生的信任。比如,一個男生就曾告訴筆者,他對某個女同學有好感,因為她很會畫畫,而自己也很喜歡畫畫。筆者肯定了這個男生這種美好的情愫,讓這個男生可以大膽地和這個女生正常交往,切磋畫畫的技巧。后來,這名男同學和這名女同學多年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藝術院校。其實,在初中生中所謂的早戀,很多的時候和真正的戀愛無關,他們只是對異性的某一個特質產生了愛慕,如學習成績好、會打球、唱歌好聽等特質,都會讓孩子們之間產生美好的情愫,針對這些情愫,如果能認真傾聽并正確引導,反倒會讓學生們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三、小結
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筆者有兩條經驗:一是把知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二是針對不同的個體和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要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可一刀切。
參考文獻:
[1]俞國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1,(07).
[2]朱秋月.班主任心理健康問題初探[J].學周刊,2012,(03).
[3]李秀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談[J].學周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