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激發學生學琴的興趣,幫助他們克服學琴過程中的畏難情緒,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品質,引導他們在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時學會生動表現音樂作品,能積極運動地參與學琴過程,并從中感受音樂的美。
電子琴教學興趣技能節奏感樂感音樂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當有一個完整的,由音樂伴隨滋養的過程。對于孩子們來說,音樂更具有神秘美妙的藝術感染力,像他們的良師益友,給予他們諄諄教導,也給他們帶來昂揚向上的激情。當前,音樂教育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在眾多樂器中,電子琴以其變化多端的節奏和富于表現力的音色受到許多家長與孩子們的青睞。對于音樂教育的普及工作而言,學習電子琴不失為一條好的教育途徑。然而,如同其他樂器,學習電子琴不可能不勞而獲,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堅持。因而,學琴的過程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演奏技能的訓練,也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使他們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在十余年的電子琴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對于學生學習電子琴是大有裨益的。
一、激發學生學琴的興趣,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給予極大的關注,興趣愛好中蘊含著求知與創造的勃勃生機。對于初學琴的孩子來說,電子琴引領他們走向一個奇妙的新世界,音樂世界里的一切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那么的新奇、美妙。此時,學生易被教師激起學習的興趣。然而,學習電子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易事,需要教師多下功夫激發其學習興趣。如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安排教學內容,在課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內容變的生動有趣;在教學時多采用表揚與鼓勵的方法,并適當的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掘電子琴音色模仿及自動伴奏處理功能,讓學生在簡單的彈奏中能夠體會到美妙的音響效果;在課上,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分層教學”,注重多發掘孩子們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實踐證明,學生在有了學琴的興趣后,往往會產生較強烈的學習欲望,能夠克服困難,主動參與學習。
彈琴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表演藝術,需要付出長期不間斷的努力。因而,意志力的培養對于學習電子琴的孩子來說,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教師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應注重對其堅強意志的培養,一步一個腳印對其進行扎實、嚴格的訓練,為其演奏技巧和其它音樂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我時常給學生講述音樂家勤學不輟的故事,為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在他們學琴的每一環節中,都貫穿著對其毅力的培養?!扒浑x口,拳不離手”,堅持每天練琴是學好電子琴的關鍵,除了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每天堅持練琴,我還堅持做好學生的家庭聯系工作,了解學生學琴進程,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手指的基本功訓練對學生來說,往往是枯燥無味的,他們喜歡急于彈奏出作品,而忽視手指上的表現。因而,在技能技巧的訓練中我不厭其煩的對學生提出要求,除了對學生完成的曲目進行評價,對于他們手指練習上的點滴進步也給予表揚、肯定,從中培養學生耐心細致、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因而,在漫長的學琴生涯中,學生不僅逐漸掌握了一門技能,而且意志品質得到了磨練,有了精益求精的精神,為其今后的成長之路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二、從傳授技巧起步,注重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電子琴與其他樂器一樣,技能訓練是必不可缺的。在對初學者進行教學時,應著重于技法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打好演奏的基礎。如良好的手型、手指的靈活性訓練、正確的觸鍵方法等。在彈奏練習曲的過程中,可以配合學習進度,選用一些技法簡單,旋律流暢優美的樂曲讓他們演奏,欣賞。當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后,再逐步增加所彈奏樂曲的難度和長度。在引導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和音樂形象的把握上,可以將樂曲進行分樂段和樂句的處理,將樂曲中的技術難點部分以及節奏型抽出來進行強化練習,再進行連貫性訓練,并逐步提高速度要求,從而將音樂形象完整、生動地展現出來。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音樂語言表達的要素之一。作為一項重要的復雜的教學內容,節奏教學應貫穿于電子琴教學始終。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他們動腦、動手、動腳的學習環境,如用口念、手拍、眼看、耳聽的方法進行節奏的教學。通過音樂欣賞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音樂作品有著不同的節奏表現,學會從中找處具有代表性的節奏型。在實際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用肢體動用、有節奏的語言、電子琴的節奏功能等來幫助他們感受并表現不同的節奏,并逐步學習同時表現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節奏,感受他們合在一起的特殊效果。通過多種訓練,讓學生逐步學會內容豐富的節奏表達。在節奏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他們在掌握了一定節奏的基礎上,創編節奏。這樣,既進行了節奏訓練又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節奏變化的反應能力。在不斷解決節奏難點的過程中,他們的演奏技巧也得以不斷提升。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打好電子琴演奏基礎
音樂感是指對音樂美的感受和表現力。學生在彈琴時,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對技能技巧的掌握上,忽視對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藝術內涵的把握。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的彈奏富有歌唱性,讓學生通過歌唱,欣賞等途徑來領會樂曲旋律進行的動力與起伏,并學會與自己的彈奏作比較。我在指導學生掌握一定技能技巧的同時,學會配合自己的動作表情,演繹出旋律的強弱變化,跌宕起伏。
只有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生動演繹這首作品。在電子琴教學過程中,我不斷豐富學生的樂理知識,引導他們運用所學樂理知識來分析樂譜,如動機、樂句、樂段等結構的形成,讓學生感受樂曲的調式、色彩、力度變化等,領會作曲家作品表現意圖。在彈奏過程中,時常提醒學生要隨時隨地、全神貫注地傾聽自己所彈奏的音符在音質、音高上的變化,注意樂句表達的連貫性,注意每個和弦連接的音響效果,感受各個不同聲部旋律與和聲的進行。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樂理知識,讓學生對音樂作品不斷有新鮮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有著學習興趣,而且逐步學會生動的表現音樂作品,為電子琴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電子琴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激發學生學琴的興趣,幫助他們克服學琴過程中的畏難情緒,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品質,引導他們在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時學會生動表現音樂作品,在創造性地參與學琴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美。這樣,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及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有助于我們培養高素質的、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魏耀珍.重視“興趣”培養提高演奏技藝——電子琴教學心得[J].樂器,2007,(05).
[2]王雷.電子琴教學方法的多樣性[J].劇影月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