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導向教學法,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它日益被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通過參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踐與創新工作,總結教學改革經驗,構建新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體系和教學資源,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行為導向教學法實踐創新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以行為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職業教育教學策略,它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因此,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及其包含的教學理念日益被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我國經過十幾年的反復實踐與總結,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范圍正在逐步擴大。但目前,此方法在我國仍算是新鮮事物,教學實踐缺乏方法上的創新與發展,還沒有將這一先進的教學法的真正價值體現出來。我院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開展“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踐探索,構建了新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體系和教學資源,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中應用目的和意義
1.應用目的
將“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理念和技術貫穿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整個教學中,其目的是為適應現代康復治療的市場需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建立一個在實踐基礎上的新型的“行為導向”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最終為社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2.應用意義
“行為導向”型教學是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和教學理念。它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它以學生的學習行為替代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強調學是為了做,要在做中學,在實踐活動中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宗旨。它對推動職業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結合,特別是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職業行為能力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優勢
1.實現興趣化、多樣化、特色化的優勢
行為導向教學法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從注重“教法”轉到注重“學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實現授課內容的興趣化;融合各種“行為導向”型教學方法與技術的長處,以學生的“活動”為導向設計和鏈接課程,借鑒各種先進教學方法,實現課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與此同時,教師通過不斷創新,個人教學上形成鮮明的個人教學風格,教學實現特色化。
2.實現關鍵能力的培養,培養目標職業化
以培養就業能力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真正貫徹“做中學、學中做”“學做一體、教學相融”。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知識,而且要學會學習,還有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他人交往。實現關鍵能力的培養,符合未來職業的需求,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職業化。
三、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1.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在學科內部開展“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
重點是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學中,探析和實踐行為導向教學的方法,經典方法包括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張貼板法、引導課文法;創新教學方法包括實驗教學法、探究教學法、項目遷移法、知識競賽法等,建構“行為導向”教學的新范式。同時建設與之相配套的課程及課程體系、實踐環境及設備、師資隊伍、考核與檢查方法等。
2.增加實踐操作的授課學時數,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通過增加實踐授課的學時數,制定實訓教學計劃,改編教學文件,努力探索一種科學、高效的實踐性訓練模式,健全科學的實踐管理體系,保證實踐教學高效、有效進行,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得到社會的認同。同時,對學生采取多方面考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只有筆試成績一種考核方式,增加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從多種考核方式的改變帶動學生培養多種能力的轉變。
3.構建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行為導向”型的課程體系和資源
針對專業課程進行“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設計,總結經驗,形成各種教學法的范例;制定適合本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行為導向”課程評價方法和手段;制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技能考核標準,最終構建新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行為導向”型的課程體系。
通過完善實訓實習設施和基地建設,打造與“行為導向”相適應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師隊伍建設,以及開發具有互動性、開放性、共享性和多元性的教學信息資源庫,最終形成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行為導向”型教學和課程資源。
四、經驗與問題
1.取得的經驗
通過實踐,歸納總結出高等職業教育“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使用技術和應用技巧,強調應突出興趣化、多樣化、特色化、職業化的優勢特色;建構起了以實踐為基礎的新型的教學體系和資源,強調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宗旨,這是實現培養實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一個關鍵環節。
2.需要解決的問題
筆者在教學調研時發現,當教師將行為導向教學法引入課堂時,雖然運用了張貼板、卡片和多媒體等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仍會出現教學時間安排不緊湊,課堂秩序較散亂,學生學習盲目性較大,學習效率較低等情況。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由于教師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時,對其內涵、教學流程和技術要點缺乏更深一步的認識,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僅考慮知識框架,而沒有對教學流程和學生互動等教學活動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如果教師能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各要素,以教學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與學真正地相容,就能形成優化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能充分地體現出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價值。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研究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科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一學科不同內容教學方法也不同,把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學習中培養各種能力,為將來服務于社會奠定能力基礎。
參考文獻:
[1]衛芳盈.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康復治療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6):598-600.
[2]范秀英.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體驗[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5):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