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在實際課堂英語教學中應以生活場景作為基礎,以語言交際為手段,不斷激發出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合理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讀、寫、聽、說等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學習并表達語言營造良好氛圍。本文針對初中英語生活的教學策略予以詳細分析,旨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語言最大的價值體現于交際與實際的應用,而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由于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致使學生英文應用水平及表達能力無法得以有效提高。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應以日常生活為背景,創建學生所熟知的良好學習氛圍,這樣不僅可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提高其在讀、寫、聽、說各方面的水平。
一、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及優化,其中提出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應用能力為教學目標,因此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語生活化教學在課堂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不僅可有效改變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而且能夠激發出學生對英語學習及表達的主觀能動,更能夠使實際生活與英語的理論知識有效結合,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分析
初中教材內容大多取材于生活,直現生活場景,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讓英語真正走入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同時初中生也能將生活點滴帶入課堂。新的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包括教師在教學中應優化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課堂中創設生活場景,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初中生將其所學習到的運用英文的形式予以表達,使初中生能自覺把英語和生活相結合。
(一)轉變教學觀念
初中英語教學內容中涉及許多與初中生日常生活的話題,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合理設計與學生實際貼近的教學活動,將教學的內容與生活相融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從而真正發揮出英語交流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例如,上課前可利用幾分鐘讓每一位學生到講臺使用英文向其他同學介紹其姓名、性別、年齡及愛好性格等方面,比如“my name is HuangRong”“I come frome JiangXi”“I am fifteen”“I have black hair”“I love singing”等,這樣不僅拉近師生間的了解度,而且為課堂學習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
(二)構建真實學習課堂
以往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普遍使用規范、科學、嚴肅語言進行課堂教學,這不僅使教學氛圍單調且枯燥,而且無形中拉開師生間的距離,從而無法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將生活化教學貫穿于英語教學環節中,可將社會生活所發生的事件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從而使英語教學于真實的情境下進行。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帶著家庭成員的照片使用英語簡單的描述,比如“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teacher”“this is my father,he is a doctor”等,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能力。生化話題引入英語教學的方法除采用多媒體外,還有如用報紙、實物、漫畫、雜志、海報、電影等方式引入。
(三)營造開放學習環境
課堂的教學語言對初中生學習影響深遠,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發音、腔調大多是模仿教師的表達形式,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以初中生感興趣的新聞資訊和生活見聞為切入點,用簡單句型和幽默語調導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也應感情飽滿,讓初中生感受到教師教學的熱情,這樣有助于激發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其自覺參與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課前,可以用英語講述最新資訊,并且鼓勵初中生進行口語表達,此外,可以將初中生喜歡的動物、植物及其它信息作為例子,讓初中生用簡單的口語進行敘述。如“I love my dog、He has two big eyes、He is clever、 He can jump、 He can play football、I love my dog——xiaohei”等。這不僅使初中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表達內容,而且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
(四)注重生活語言環境
在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課堂“劇情”需要,采用多種活動方式建立一個活動平臺,如:小組活動、同桌活動等,這種活動不僅提高初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讓初中生在實踐中找到英語交流的樂趣,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Food and lifestyl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帶進課堂,將其擺設于講臺上,如canned、banana、date等,讓初中生說出相應食物的英語單詞,并對食物進行分類,最后初中生根據生活常識用課堂所學英語講述正確飲食方案。這整個教學過程以生活語言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生活語言環境,可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豐富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補充和鞏固課堂基礎知識的有效途徑。《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教師對初中生課外作業應提高其生活性和趣味性,設計與初中生所學教程單元內容相關的生活話題為主的課外作業,這不僅可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而且有效提高初中生對英語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介紹家鄉風景及文化習俗相關話題的作文,這一作業的設計,不僅符合新課改教學生活化的要求,而且有效培養初中生善于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共通性,從而有助于初中生更快地理解課堂英語知識,并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的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英語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使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將語言融入于實際生活中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作為初中教師在提高自身英語基本功和文化素養的同時,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初中生正確運用英語,讓初中生理論聯系實際,感受到英語交流的樂趣,從而實現一種更高效、更生活化的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王麗娜.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一六七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10(8):353-354.
[2]凌霞.生活英語化英語生活化——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13(36):218-219.
[3]李艷君.新課標中高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中旬),2013,14(1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