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技能大賽的開展,促進職業院校的課程建設。通過綜述評價國內汽車技能大賽,從社會企事業單位和職業院校方面綜合考慮,提出對汽車職業能力的思考及改善措施,從而推進行業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汽車技能大賽職業能力改善引導一、汽車技能大賽舉辦特征
1.主辦、承辦單位機構相分離
對于職業院校汽修專業的學生來說,教育部是制定他們學習方向的主管部門,而交通運輸部則是加強學生汽車維修技能的專業部委。而作為大賽承辦方的專業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擔任大賽技術方案的確定工作,極具權威并為大賽的開展夯實基礎,同時也是行業交通溝通的良好平臺。
2.大賽項目依據國家標準,嚴格遵守操作規范
以國家的統一標準為基礎,也就要求參加大賽的選手在日常的學習中,不僅要充分地掌握國家制定的標準制度,還必須要學會特定車型的汽修操作實際技能,并參照特定車系的保養規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而且也會提高學生的專業動手操作能力。
3.大賽裁定公平、公正、公開
裁判隊伍都是長期工作在汽車行業的專家和代表,對賽事和操作標準了如指掌。具有高素質職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的大賽裁判員隊伍的建立,既加強了大賽的公平性與客觀性,也對大賽的專業水準和職業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二、大賽的發展推動職業能力的完善
1.大賽的賽事水平逐漸提高
汽車大賽體系日趨完善,目前基本構建起了國賽、地方和行業大賽的比賽體系,已經形成了“人人都參與、專業大覆蓋、層層有選拔”的局面。組織者的規模增大。大賽聯辦單位中,各聯辦單位、行業組織高度重視各賽項的組織工作,領導親臨現場,協調組織管理,在賽事結束以后對賽項今后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2.比賽項目與時俱進,符合社會趨勢
大賽的賽事由單一的動手實踐能力考察,逐步演化成對實踐和文化知識能力的雙重考核,文化知識能力的考察比重也有上升的趨勢。只有不斷地貼合社會發展實際,迎合企業行業的人才需求,并以教育模式和地方經濟發展為基礎,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3.裁判選定細化公正
大賽的多年籌備使其參與者日益增多,對裁判的選定和評定過程的制定,都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經驗,對裁判員任職資格都認真挑選并推薦,具有較高的執行能力和水平,細化公正的評定過程在一定在程度上會顯示比賽的神圣性,并且可以提高參賽者的重視度,以此提高參賽者的思維嚴謹性和細致度。
4.設施裝備逐年更新,賽場布置日益合理
高質量的賽事和大規模的企事業參與,大賽的硬件設備逐年更新。比如,高像素的攝像機實時跟蹤拍攝比賽現場,不僅有利于對現場操作進行合理公平的評價裁定,而且也為日后承辦方和參與者的水平增進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賽事場地的布置也日益合理完善。經過多年的比賽經驗,大賽采用的場地和器械設備都是經過專業部門的檢驗之后才投入使用的,保證了每一位參賽者在競技條件上的公平性,同時也減輕了裁判員評分的技術負擔。
三、大賽的相關問題陳述
一是理論研究少。很多單位和機構將汽車技能大賽作為提高自己知名度的跳板,增大力度開辦大賽,但很少根據實際大賽呈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回溯多年大賽,可把技能大賽視為教育教學活動,從心理學角度進行研究;可把技能大賽的賽事聯系社會的發展趨勢進行細化闡述;可從大賽的開辦組織和人員的調度安排,用社會學的知識體系進行理論說明等,綜合而言,基于理論的研究比較缺乏。
二是定性不定量。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分析多個評價文獻,大多從競賽通知中的賽事項目、參賽人員要求等方面進行宏觀比較,缺乏對特定賽事的細化比較。立足實際的調查研究較少,邏輯分析較多,實證研究較少。目前,進行的汽車技能大賽已經如數家珍,可以采用統計軟件SPSS對大賽的結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
三是泛泛而談。從多年的賽事結果總結,對賽項設計、組織架構等方面進行工作研究,繼而分析大賽的開辦對職業院校的影響,如何改善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但從行業企業的角度對大賽進行研究是鮮少的,面向政府和部門,對大賽相關政策的制定情況、執行情況等進行研究也應該加強。
四、大賽對職業能力的影響及改善措施
1.從社會(企事業單位)方面考慮
(1)企業方面。針對賽事的情況,要進一步完善大賽體制機制,如行業合作制度、大賽獎勵制度、大賽分層分級舉辦制度等,從而完成競賽的階段性向常態性的過渡。在統籌安排賽事的同時,實現省賽與國賽項目、地方賽與國賽、地方賽與行業賽等對接,要充分體現各地特色,要創新方式方法。
(2)社會方面。大賽的舉行推動社會的發展,促進汽車行業的改革。行業的發展不能固步自封,要與時俱進,從大賽的結果會直接反饋當前行業的中堅力量的專業水平,這不僅增大了行業的競爭發展,而且也為其改革提供了方向。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時,依托國家的“十二五”規劃要求從實際出發,實現飛躍式發展。
2.從職業院校方面考慮
(1)職業教育方面。將以往的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向注重職業技能的教學轉變,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模塊結構塑造職業技能教學體系;將課堂教學向實踐教學轉變,加強院校與企業、行業協會之間的聯系,構建出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學模式;將以“教”為重心轉向以“學”為重心,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打造一體化教學;還要將課堂的主體由教師向學生轉變。
(2)學校硬件方面。技能大賽考察的重點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所以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是遠遠不能適應的,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訓。在這一方面,學校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諸多的軟件條件,更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硬件設施,使學生有足夠的條件來完成對自我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3)職業教師方面。第一,強化“重在應用”的教學原則,不斷改進、調整和優化教學的內容,實現課堂教學的多樣性。第二,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將目標、過程、考核一體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從而提升他們的思維創造力以及專業技能水平。針對上述影響,應主張建立技能提升工作室,加大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國家、政府要加強對政策資金贊助使用動向的監督,讓實訓基地建設、重點院校建設等項目與大賽的基地建設相統一;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教師、學生之間也要形成密切的交流溝通,建立起一批具有較高綜合素質水平的師資隊伍。
(4)高職學生方面。大賽的主角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受益最大的是學生。因此,不斷完善大賽以此來得到相關專業行業的認可,也可以增加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機會。
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經成為我國職業院校的一項重要教育建設事業。它不僅成為職業院校教育成果和學生綜合技能的展示平臺,更成為企業與學校、學生之間的一個良好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