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州市的第三產業比重不斷加強,尤其是旅游業、動漫業和商貿業的發展帶動和促進了翻譯產業的巨大潛力。如何結合翻譯市場需求,使MTI翻譯碩士的培養策略與其接軌是當前杭州市兩大MTI高校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以此為背景,調查和審視杭州市翻譯產業現狀與高校現行MTI培養策略,并就兩者的有效銜接提出相關對策。
杭州市翻譯產業MTI培養策略接軌翻譯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語言或文字翻譯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根據其概念,相應地翻譯產業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核心層、邊緣層及相關層。其中,翻譯產業的核心層指傳統的人工翻譯服務,如筆譯、口譯、手語翻譯等。翻譯產業的邊緣層指以翻譯服務為主體或目的,需要借助于計算機技術來實現的,如軟件和網頁的本地化,計算機輔助翻譯,機器翻譯等。翻譯產業的相關層指其他與翻譯相關的活動,以研發、生產或銷售其他產品為主導的一系列活動,如翻譯培訓、圖書、影視作品翻譯,翻譯軟件、翻譯機器的研發、生產或銷售。
隨著國際國內市場交流與融合步伐的加快,中國翻譯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翻譯產業正作為一支新興的生力軍登上我國的經濟舞臺,成為文化經濟中僅次于教育行業的又一新興產業。然而,我們了解到,一方面,是蓬勃發展的翻譯產業對翻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適應翻譯市場需求的翻譯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仍然較為滯后,形成了高校內外一冷一熱的反差。南京大學許鈞教授認為:“如果不去了解市場、接近市場,關注市場的需要,那么我們的教育也許會與社會的需求脫節,我們培養的人才也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最終我們的翻譯教育也有可能因為脫離現實、遠離市場而遭到市場的淘汰。”因此,如何結合翻譯市場需求,發揮正規教育的優勢進行MTI翻譯碩士培養策略研究,是各大高校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本文以此為背景,調查和審視杭州市翻譯產業與MTI高校培養策略,并就兩者的有效銜接提出相關對策。
一、杭州市翻譯產業的發展潛力
作為經濟大省——浙江省的省會城市,杭州市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文化旅游貿易等各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根據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杭州市全年生產總值8843.52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5.4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661.9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416.12億元,分別增長1.5%、7.4%和9.0%。人均生產總值94566元,增長7.4%。按國家公布的2013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271美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3︰45.8︰50.9調整為2013年的3.2︰43.9︰52.9。
由此可見,當前杭州市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最高且增速最快。隨著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效應逐步凸顯,發展第三產業的任務已被提到政府工作日程上來,成為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重要環節。在這種背景下,翻譯產業在杭州有其自身的發展潛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旅游業蓬勃發展的需求,二是動漫業的新興,三是商貿業的促進。
1.旅游業的發展
杭州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每年吸引著大批的中外游客。從旅游方面的數據來看,2013年全年,杭州市實現旅游總收入達160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16.01萬人次,接待國內游客9409.14萬人次,旅游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截至2013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632家,增長4.3%。星級賓館達到208家,其中五星級酒店23家,四星級酒店45家。A級景區42個,其中5A級景點3個,4A級景點27個。杭州市被國家旅游局連續評為“最佳旅游城市”。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杭州市的翻譯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潛力,從導游陪同口譯、接機接待口譯到旅游景點宣傳冊的翻譯,從西湖申遺成功和大運河申遺的推進到各大景區標牌翻譯的勘誤,這些都需要專業的翻譯人才在背后提供強大的支撐。
2.動漫業的新興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動漫產業,被國際市場公認為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朝陽產業。對于杭州市,動漫產業的發展更為年輕。從2005年杭州市舉辦第一屆國際動漫節提出打造“動漫之都”之后,杭州以一個城市前所未有的熱情迎接“動漫”。杭州市擁有一個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杭州濱江區動畫產業基地,一個國家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杭州西湖區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以及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浙江傳媒學院3個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2013年,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359.51億元,增長18%,高于全市GDP增速10個百分點,高于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9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16.3%,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文化創意產業在杭州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經領先于商貿物流業和金融服務業而躍居首位。到目前為止,杭州動漫游戲產業已基本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的良好格局。
動漫產業的興起同樣為杭州市的翻譯產業帶來了契機,就每年一度在杭舉行的中國國際動漫節來說,參會、參賽和參展的國家和地區達61個之多,其中的發布會、展會、交易會、高峰論壇等都離不開翻譯的積極參與和辛勤勞動。
3.商貿業的促進
作為浙江省商貿經濟的軸心,杭州市的貿易發展一直呈直線式上升。2013年,杭州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達650.71億美元,增長5.5%。實到外資52.76億美元,增長6.4%。到2013年末,全市累計設立各類境外投資企業(機構)967個,其中非貿易企業303個。全年境外合同投資27.27億美元,其中非貿易性投資25.57億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8億美元,增長45.7%。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35.64億美元,增長20.1%。全年批準外商直接投資415項,合同外資91.3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5%;實到外資52.76億美元,增長6.4%。新批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31個,總投資125.35億美元,占新批外商項目總投資的88.3%。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5個,截至2013年年末,共有102家世界500強企業來杭投資167個項目。杭州市被世界銀行連續評為“投資環境最佳城市”。
商貿業的促進也為杭州市的翻譯產業注入了活力。無論是進出口貿易、招商引資還是境外投資,其中涉及的商務洽談、貿易往來、規章流程、合同文本、法律法規都少不了翻譯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杭州市翻譯產業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隨著旅游業、對外貿易、高科技產業的不斷發展,翻譯產業在杭州市的經濟結構中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翻譯公司共有80家,其中2013年新注冊的翻譯公司14家,另有5家出現名稱變更。這些翻譯公司主要集中在西湖區、下城區、上城區、江干區。外地翻譯公司在杭州成立辦事處或分公司的約占15%左右,大部分翻譯公司屬于本土建造。
即使杭州市的翻譯產業在不斷發展,其相對于國內大都市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深圳等地來說,還是非常落后的。這與杭州市和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極不相稱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翻譯服務企業總體規模偏小。從調查情況來看,杭州市的翻譯服務企業總體規模偏小,擁有10人以上的專職人員的企業不到20%,而國內已經有數家翻譯服務企業成為上市公司。
2.翻譯服務企業管理欠完善。從調查情況來看,杭州市的大部分翻譯服務企業中兼職人員大大超出專職人員。這些兼職人員分布在各行各業,并且各有不同的分工。有些翻譯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幾乎沒有辦公場所。這對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是很不利的。
3.翻譯服務企業準入門檻低。從調查情況來看,目前注冊翻譯公司的門檻非常低,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什么門檻,隨便什么人都可以注冊翻譯公司。這些翻譯公司為了承攬業務、追求利潤,往往進行惡性的價格競爭,然后提供劣質的翻譯服務。如此反復,惡性循環。
4.優秀翻譯人才缺乏。從調查情況來看,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總體而言翻譯市場整體價格偏低,很難留住高素質的翻譯人員,從而造成了翻譯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就翻譯本身的性質而言,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成為優秀的翻譯從業人員。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工作的艱辛,很多翻譯人員逃離了這個行業,這同時也造成了優秀翻譯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三是翻譯人才的培養培訓相對落后。國內高校開設翻譯專業,可以彌補翻譯人才的不足,而浙江省的80所高校中,開設MTI和BTI的至今總共只有7所高校,其中在杭的高校只有4家。此外,杭州地區的翻譯培訓也非常薄弱,從事專業翻譯培訓的機構少得可憐。而且翻譯培訓也往往只停留在考證的層面上,缺乏翻譯實踐的培訓。這些都對杭州市優秀翻譯人才的輸入起到了阻礙。
5.外圍競爭激烈。從調查情況來看,由于目前浙江的翻譯市場發展還不健全,有些企業傾向于選擇周邊城市諸如上海、南京的翻譯,這些翻譯公司從而介入杭州翻譯市場的競爭。而對一些跨國公司而言,境外翻譯公司往往成了最佳選擇。事實上,境外翻譯公司起步早,發展得更成熟,因此具備先進的管理經驗、人力和實力,這對杭州市的本土翻譯公司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三、杭州市MTI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研究
前文提到,在杭的MTI和BTI高校有4家,而MTI高校僅有2家,分別是浙江大學和浙江工商大學。筆者對兩者的培養模式進行了對比研究。
在專業方向上,浙江大學僅開設了筆譯專業,而浙江工商大學兼有筆譯和口譯專業。在培養目標上,浙江大學明確提出:“特別培養旅游翻譯、新聞翻譯、法律翻譯和文化與文學翻譯等特殊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筆譯人才。”浙江工商大學則強調:“具備在商貿、政府涉外、法律、新聞傳播等專門領域從事專業筆譯、口譯的能力。”可見,兩所高校的側重有所不同。在課程設置上,浙江大學根據四個筆譯方向分別設置了相應的特色核心課程,包括:旅游方向——旅游翻譯:實踐與理論,旅游英漢互譯,旅游英語導譯,國際旅游導譯,旅游作品翻譯,國際旅游推廣譯介(項目)。新聞方向——新聞英漢編譯,新聞翻譯:理論與實踐,新聞英漢翻譯,新聞漢英翻譯,新聞傳媒導論,新聞英漢漢英編譯(項目)。法律方向——法律文本翻譯,英漢法律互譯:理論與實踐,法律英譯漢基礎,法律漢譯英基礎,法律與法學導論,涉外法律翻譯(項目)。文化與文學方向——文化與文學翻譯(C-E),漢語言文學,多體裁文學英漢互譯,楹聯、詩歌及文化英譯,漢語散文、小小說英譯,中國典籍英譯,文化與文學英譯(項目)。而浙江工商大學的必修課程則沒有很好地強調專業方向特色,包括:口筆譯理論與實踐,翻譯文獻閱讀與論文寫作,中國語言與文化,翻譯與文化,商貿翻譯評論,高級商務口譯實務,英漢同聲傳譯,漢英同聲傳譯。在選修課程上,有政府文本翻譯、經貿文本翻譯等適應培養方向的課程,但是少之甚少。
總體來說,杭州市的兩所MTI高校的培養現狀各有其優勢與劣勢。浙江大學的優勢在于專業領域分類方向非常明確,課程設置詳盡科學。其劣勢在于僅局限于單一的筆譯培養,而且特色領域并未全面考慮杭州市翻譯產業的發展潛力。浙江工商大學的優勢在于口譯與筆譯的兩者并重,雙層培養。劣勢在于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的高度分離,專業領域特色并未突出,且未將杭州市翻譯產業的發展潛力納入考慮。
四、杭州市MTI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策略與翻譯市場相接軌的方案
根據杭州市兩大MTI高校翻譯人才的培養現狀,結合杭州市翻譯產業的需求,針對杭州市翻譯產業當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將有助于杭州市翻譯產業的發展。
1.高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本校的專業特色進行教學改革。例如,浙江大學可以進一步細化其旅游翻譯方向的課程,增設如導游口譯、接機接待口譯等涉及旅游口譯的課程。同時,其文化與文學方向的中國典故翻譯、詩詞翻譯課程與旅游翻譯方向又有著內容上的交叉,可以將兩者融合起來。相應地,浙江工商大學可依托其強大的專業優勢,培養商貿翻譯人才,開設商務翻譯、合同文本翻譯、法律文本翻譯、國際貿易翻譯、機械五金翻譯、銀行翻譯等課程。同時這兩所高校應結合新興產業動漫業,開設動漫影視翻譯、字幕翻譯、展會翻譯等相關課程。
2.高校應重視實踐環節,與翻譯公司合作。杭州的兩大MTI高校應與翻譯公司合作,使翻譯碩士學生有不少于半年的時間在翻譯公司內部實習,真正與翻譯市場接軌,學習翻譯實踐的多方面經驗,解決各種實際的翻譯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發展和磨礪自己的核心翻譯能力,也使得個人的翻譯心理能力、人格統協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市場的檢驗和歷練。(陳吉榮、李丙奎,2010)同時,對翻譯公司而言,他們可以借此機會熟悉和了解未來的翻譯人員,以便從中選擇優秀人才,免除了翻譯試用期,合格的MTI翻譯碩士一畢業就可以直接上崗,對翻譯公司和翻譯人員來說是雙贏的政策,極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這么做,對杭州市整個翻譯產業的發展來說,從時間和質量兩方面都提供了最佳效應。
3.高校應抓住契機,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作為時尚大都市的杭州市,其政府每年承辦的國際會議、賽事、活動數不勝數。例如,每年一度的西湖國際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節、中國國際微電影展、杭州國際煙花大會、杭州國際茶博覽會,還有曾經舉辦的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杭州國際毅行大會、杭州國際馬拉松賽、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世界文化大會、中非合作論壇等。在這些重大的涉外活動中,翻譯所發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杭州市高校應與政府合作,使翻譯碩士學生有機會參與到這類會議活動中,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實戰能力。
五、結語
作為浙江省的經濟紐帶,杭州市的第三產業發展和國際交流保證了翻譯市場的巨大需求。盡管杭州市的翻譯產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但是我們應當看到,近年來翻譯行業還是在迅速發展的。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優秀翻譯人才的缺乏之間的矛盾對高校MTI翻譯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翻譯碩士課程建設和翻譯實踐培訓,注重MTI培養策略研究,將對杭州市的翻譯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鈞.關于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翻譯,2010,(01).
[2]陳吉榮,李丙奎. MTI翻譯策略與翻譯產業需求——以大連為區域背景的研究[J].經濟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