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了小學和初中英語課程的有機銜接和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但實際上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教學存在脫節現象。本文通過分析中小學英語銜接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策略一、中小學英語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英語學習起始時間差異。(2)教材使用存在地域差異。(3)重視程度及師資水平差異。
2.教師對銜接教學不夠重視
初一上半學期,英語有兩本教材:《Starter初中英語預備課程》作為中小學英語學習的銜接教材,和《英語》七年級上冊。《starter》內容涵蓋小學階段的話題,400多個基礎單詞,語法的基礎用法及句型。系統地教一遍,約3~4周時間。《英語》七上共八個單元,通常一學期20周左右,按照教學計劃2周教一個單元,教學時間很緊迫。而且《英語》教材有些知識點和《Starter》是一致的。有老師認為,反正后面都會教到,沒必要浪費時間,干脆不教。
有些初中英語老師對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難點模糊不清。備課時不清楚知識點學生在小學階段是否學過,掌握到何種程度,就按照自己主觀判斷進行教學。這樣可能會造成學生學過并已掌握的內容,教師還在花時間和精力講解,浪費教學資源,降低教學效率。
二、中小學英語銜接的教學策略
1.縮小差距,養成習慣
(1)重視《Starter》的教學。英語起點的巨大差異勢必給初一英語教學增加很大的難度,并且還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的心理:基礎好的學生常常會驕傲自滿,影響他們進一步深入學習初中英語課程;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易產生自卑感,甚至會放棄學習英語。因此,重視《Starter》的教學,達到兩個目的:縮小差距和習慣養成。
①培養書寫規范。中考網上閱卷中,學生的書寫問題很突出。有的學生字母書寫不規范“a”寫得像“u”,“d”寫得像“cl”;該封口不封口,該一筆完成的,分兩筆寫。有的學生字跡潦草,教師在閱卷中很難辨認。
②重視音標教學。音標需要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系統性教學。學生掌握了音標,可以解決英語學習中“不會念”和“背不出”兩大難題。遇到生詞不會念,只要查字典,根據音標就能讀出來。利用音標,根據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律,不靠機械記憶字母順序,就能背出單詞。磨刀不誤砍柴工,重視音標教學的確需要花費時間,卻事半功倍。
③重視基礎詞匯、語法和句型的教學。《Starter》中400多個基本詞匯在口語、聽力、朗讀、寫作中都是高頻詞,且在初中三至五級目標詞匯中基本不復現。實際應用中許多初中生這些單詞都寫不出或拼錯。所以,基礎詞匯必須過關。在《Starter》教學階段,加強基礎句型和語法的復習,可以讓沒有學過的學生從簡單易懂的層次學起,縮小差距,還可以讓已經學過的學生夯實基礎,為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2)培養英語學習習慣。初一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養成良好的習慣,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這段時期,教師應有意識地把重心放在習慣的養成上。
①作業習慣的養成。書寫端正,格式規范,獨立思考,保質保量,訂正不拖欠。
②聽課習慣的養成。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把更多的課堂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聽”變為“自主學”,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的聽課習慣。剛進初中的學生仍保持了小學生活潑坦率的個性,愿意交流,渴望教師的關注,所以初一英語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要,給學生創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平等和諧的師生和生生關系,促使學生積極發言。原本比較內向的學生在同學的帶動和教師的鼓勵下,逐漸能夠積極參與互動。生成常態化互動情境,讓學生習慣這樣的課堂模式,就能避免“不肯說”的尷尬了。
另外,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同的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率區別很大: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率: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試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5%。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討論、實踐、教別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幫互助,人人有事做,學生能夠收獲更多。教師應引導學生如何討論、實踐、教別人,讓學生適應并習慣自主學習。
③養成預復習習慣。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復習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知識技能的習得離不開強化,掌握是一種內化的過程。預習是學習的預熱、內容的簡化和目標的確定,會不會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對于不會預復習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方法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教師做到心中有數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個體差異性,教學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備課時,學生的個性、學習習慣、能力強弱、知識積累的程度這些綜合因素都需加以考慮。同時對于教學內容也要心中有數: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可以把《Starter》的相關內容和《英語》七年級上冊進行整合,《Starter》作為《英語》教材的導入和預熱,《英語》教材作為《Starter》的拓展和延伸。
三、總結
著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現、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教師在中小學英語銜接階段,應找準自己的定位,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縮小差距,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為接下來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李文杰.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的有益探索[J].科教導刊,2010,(2):46-47.
[3]黃河美.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中音標教學的嘗試[J].鎮江高專學報,201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