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入園適應問題日益成為教育工作者及年輕家長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在入園前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親子教育課程,可以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讓幼兒提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提供和同伴交往的機會,入園后就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其行為習慣能夠符合幼兒園的要求,與外部環境盡快達到平衡。
親子教育幼兒入園適應實踐探索我們對親子教育與幼兒入園適應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與討論,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從入園前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親子教育課程和入園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緩解幼兒分離焦慮、促進幼兒入園適應兩個方面進行了實踐與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入園前,熟悉幼兒園環境,體驗集體生活
1.讓家長了解影響孩子入園面臨的問題與變化。在入園前,我們對每一位寶寶的家庭情況進行了摸底,并召開了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一方面幫助家長認識到,對孩子來說,從家庭到幼兒園,孩子們的生活將要發生的重大變化,如要面對環境的變化、人際交往對象和關系的變化、行為規則的變化等,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家長們一定要和老師一起相互配合,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及活動的流程,共同來面對和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2.設計、組織內容豐富的親子課程。為了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園利用雙休日開設了親子班,從事親子教育工作的教師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她們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熟悉嬰幼兒的年齡特點,懂得教育方法,為了讓課程達到良好的效果,在設計親子教育課程之前,教師們會和家長積極溝通,了解家長的學歷水平、教育觀念以及期望,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及生活習慣,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策劃、組織形式多樣的家園互動活動。為了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的親子教育課程,也為了讓每一個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家園互動活動。如請家長參與親子課程方案設計、參加親子課程實施、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在一起游戲,家長們互動交流育兒方法、每年舉行親子運動會,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發展水平設計有趣的親子游戲,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
4.填寫寶寶成長檔案,全面了解孩子的變化。寶寶進入親子班時,教師們會給每個孩子建立一個入園檔案,詳細記錄入園時的情況。隨著親子教育課程的逐步實施,寶寶肯定會有一些變化和成長,教師們會及時記錄這些情況,并和入園時的情況進行對照和分析,對家長定期進行反饋,家長們也會將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如實反映,和老師們交流經驗,共同商討教育方法,家園攜手,促進寶寶盡快適應。
二、入園后,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幼兒盡快適應
1.創設溫馨舒適的環境。孩子入園一般先要適應全新的、陌生的環境,如果這個環境和家里一樣溫馨,孩子們心理上會馬上放松下來,會較快地融入這個新環境,這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因此,托班教師在布置環境時,一般都會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如墻壁的色彩以粉色、米色等柔和色為主,窗簾用小碎花的裝飾圖案,桌椅、玩具柜等均是原木色且造型可愛,提供的玩具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中的人物或動物,讓孩子感覺到自然、親切;主題墻的創設一般會考慮用孩子全家福的照片、寶寶小時候的照片、可愛的布娃娃、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等,從整體上給孩子一種家的溫暖,減輕心理上的不適應。
2.組織幼兒喜愛的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組織開展了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包括有趣的游戲活動、講故事、音樂表演及美術活動等。與此同時,我們還播放孩子以前活動的照片或錄像,孩子們看到自己出現在“電視”上,會有一種驚奇和興奮,可以暫時忘記父母投入到活動中來,如果教師還能夠積極引導,觀察分析孩子的表現,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同伴們都在看著自己,會感到滿足與自豪。
3.做好家長工作。家長是幼兒入園適應中的關鍵人物。首先,我們注意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工作,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喜歡干什么、喜歡吃什么,喜歡和誰在一起玩,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在每一次的家長會和個別交流中會教給家長幫助幼兒入園適應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家長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入園適應問題,要堅持送幼兒入園,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疼愛中卻幫了倒忙,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產生上幼兒園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4.分時段逐步適應。孩子離開朝夕相伴的父母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心里的焦慮可想而知,如果一開始就全天適應,他們一定接受不了,輕則會影響第二天來園,重則會影響身心健康。因此,老師們就會想各種辦法來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分時段適應和家長短時間陪伴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適應時間及具體要求如下表所示:
從表上可以看出,開始由家長陪同時間較短、慢慢過渡到獨立入園且時間稍長、再到吃飯不睡覺、吃飯又睡覺最后過渡到全天適應幼兒園生活,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關注孩子內心感受的過程,對有效緩解幼兒分離焦慮、促進幼兒入園適應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綜上,經過近三年的觀察與研究,我們發現這些參加過親子班、體驗過親子教育課程的孩子,在適應新環境、新老師、新同伴方面表現自如,能聽懂老師的要求,較少有大哭大鬧現象,與同伴交往和諧,很少出現用手抓同伴或搶玩具的行為,做事有條理,懂規矩,講道理,有禮貌,入園適應很快。因此,我們認為幼兒園開設親子教育課程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關系的良性發展,幫助年輕父母掌握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而且還能為幼兒提供與同伴和老師交往的機會,幫助幼兒熟悉今后入園生活的環境,可以有效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縮短幼兒適應新環境的時間,幫助幼兒很快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術霞.新入園幼兒的保教策略[J].學前教育,2005,(9).
[2]馬麗宏.做好新入園幼兒的教育[J].甘肅教育,2004,(Z1).
[3]官穎柔,謝曉珺.幼兒入園適應策略初探[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3,(07).
[4]馮華.托班幼兒入園焦慮的幾點認識及實踐策略[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01).
[5]方小蘭,陳楨.梯度適應,幫孩子緩解入園焦慮[J].幼兒教育,2009,(Z4).
本文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二五”研究課題《親子教育與幼兒入園適應研究》(課題編號:2011-YB-3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