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國戲劇家田納西·威廉斯在作品中刻劃出一批“南方女性”的形象。她們是美國舊南方遺留下來的“最后的貴族”。曾有過屬于她們自己的光輝歲月。然而,社會制度的更迭﹑生存環境的巨變,使她們變得孤獨﹑失意﹑心靈扭曲。無論是《玻璃動物園》中的阿曼達,還是《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面對嚴酷的現實都顯得那么孤單無助,她們無法適應新的環境,也不愿放棄往昔的生活方式。于是,只能選擇逃避,她們是現代文學中的遁世者。她們對現實的逃避,絕不僅僅是她們的個人經歷,更折射出現代化進程給個體、給社會文化帶來的巨大影響。
美國南方女性遁世后現代主義著名美國戲劇家田納西·威廉斯以細膩、委婉而又飽含同情的筆觸,在作品中刻劃出一批“南方女性”的形象。她們是美國舊南方遺留下來的“最后的貴族”。曾有過屬于她們自己的光輝歲月,曾經溫柔美麗,細膩優雅。然而,社會制度的更迭﹑生存環境的巨變,使她們變得孤獨﹑失意﹑心靈扭曲,與周圍的一切顯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無論是《玻璃動物園》中的阿曼達,還是《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面對嚴酷的現實都顯得那么孤單無助,她們無法適應新的環境,也不愿放棄往昔的生活方式。于是,只能選擇逃避,她們是現代文學中的遁世者。她們對現實的逃避,絕不僅僅是她們的個人經歷,更折射出現代化進程給個體,給社會文化帶來的巨大影響。鑒于此,本文采用后現代主義的視角,以威廉斯筆下的兩位南方女性的代表人物——《玻璃動物園》中的阿曼達和《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作為研究對象,對威廉斯作品中的美國南方女性的遁世問題進行探討,力圖解構出南方女性遁世背后的深層意義。
一、遁世背后的女性話語缺失
造成南方女性逃避現實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南方舊文化中的固有矛盾”。這種固有的矛盾,突出的表現享樂主義和清教主義在她們身上的奇特混合。正如W.J.卡什在《南方的精神》一書中為我們所描述的,南方溫暖而宜人的氣候,悠閑而富裕的生活,使這片土地帶有某種浪漫的氣息。(Cash,28)作為統治階級的莊園主們盡情享用奴隸們的勞動成果,提倡一種浪漫﹑風雅的生活方式。這樣,就養成了一種享樂主義的人生觀。作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婦女,種植園經濟結構使她們對男子有著極大的依賴性。她們長期脫離實際勞動和種植園的管理活動,成了依附與男人或供男人欣賞和享樂的玩物。為了取得男人的歡心,保持和鞏固自己這一附屬地位,她們不僅必須舉止風雅﹑談吐得體,具有儀態萬方的大家閨秀風范;還必須要懂得一點如何在男人面前賣弄風情的手段。但是與此同時,卡什又指出這些南方的舊居民,尤其是婦女,在內心深處又受著清教主義嚴格道德準則的約束。
《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舊南方文化那種追求浪漫,鼓勵婦女依賴性的一面,導致了布蘭奇的墮落。在丈夫死后,為了尋求新的依靠,她瘋狂的與男人做愛,以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和寂寞。然而,清教主義信條中肯定婦女貞潔的價值觀的一面,又注定了她無法從中獲得任何樂趣。靈與肉的沖突始終折磨著布蘭奇,是造成她遁世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我們把布蘭奇遁世的原因僅僅歸結于靈與肉的沖突,那就未免太過簡單了。我們不應該忽略一點,無論是鼓勵追求浪漫和依賴的享樂主義還是重視貞潔和體面的清教主義,都是由處在社會中心地位的男性所提出的,我們從中聽到的,是男性的聲音,是男性對于女性的要求。而婦女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她們的一切想法,她們的掙扎與矛盾,都是父權社會所灌輸給她們的。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女性是沒有聲音的,她們沒有自己的話語,只能遵從男權話語。后現代主義大師福柯曾提出過一種關于權力的新的后現代觀點,他認為權力是生產性的、分散的、不確定的、形態多樣的,它構造了個人的認同。而所有的權力都是生產性的,它產出知識,反過來知識又生產權力,在一定的意義上,知識和權力是緊密相連的。福柯的權力——知識形成學說旨在說明,權力的實施創造了知識,知識本身又產生了權力。權力是由話語組成的。福柯還指出,標準化或正常化是控制和自我規范的深化,社會通過紀律管束著人的身體,通過話語來定義何為正常、何為反常;通過標準化或正常化過程來要求人對規范的遵從。后現代女權主義借用福柯關于標準化、正常化的思想,說明婦女就是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壓力之下,不僅要服從紀律,而且要遵從規范,自己制造出自己馴服的身體。正如福柯所說:“用不著武器,用不著肉體的暴力和物質上的禁制,只需要一個凝視、一個監督的凝視,每個人就會在這一凝視的重壓之下變得卑微,就會使他成為自身的監視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針對每個人的監視,其實是由每個人自己加以實施的。”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在布蘭奇靈與肉的掙扎背后,是女性話語權的缺失以及男權話語對女性的規范和監督。要求在男權話語鼓勵之下去追求羅曼史的布蘭奇同時遵守男權話語所規定的貞操道德觀自然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而這無法解決的矛盾最終使布蘭奇在世俗的現實社會里無路可走,只能遁入瘋人院。
二、由遁世看現代主義思維模式
造成美國南方女性逃避現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舊兩種文化間的沖突,即舊南方文化與現代社會的新文化之間的沖突。《玻璃動物園》中的阿曼達就是這一沖突的受害者。雖然處于拮據而窘迫的困境,她依然保持著南方女性的淑女風度,說話時咬文嚼字,竭力避免不文雅的字眼。她的一舉一動,即使傷心痛苦,也要保持端莊嫻靜。她曾不無驕傲地向兒子描述南方婦女的形象:“一個女孩子僅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和優美的身材是不夠的……她應該能夠談論發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而決不能說出任何粗鄙﹑通俗或下流的話”。很顯然,這是一種與美國現代大眾文化相背離的文化素養。因此,在現實中注定失落的阿曼達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憶自己的少女時代,回憶那個有17位出身高貴的翩翩少年上門求愛的輝煌下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填補她精神上的空虛,填補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空白。
從阿曼達在現實中的失落我們可以看出,現代大眾文化很霸道地占據了社會文化的主導位置,將與之不符的其它文化統統放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上。這是一種很明顯的現代主義思維模式。其鮮明的特征便是認識事物的機械性原則及以某事物為核心(如人類、自我等)而輕視與之相伴的其他因素的二元等級對立的邏輯。
現代主義思維方式的正式興起和大規模
3對今后制定中醫藥政策的思考和建議
3.1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搞好中醫藥科普宣傳。黨和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認識直接影響著中醫藥政策的制定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體現,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醫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國學,走向科學。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搞好中醫藥科普宣傳,有利于普及中醫藥知識,增進黨和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理解,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保護中醫藥傳統知識和關心、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為科學合理地制定中醫藥政策打下認識基礎。
3.2加快中醫藥立法進程,避免政策的波動性。縱觀建國以來的中醫藥政策,突出特點就是政治力量和社會偶然事件對中醫工作的影響。對于政治力量而言,一方面,可以以國家強制力為基礎,調配強大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辦大事,扶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當政治力量無暇顧及或內部意見發生分歧時,則會影響中醫藥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對于社會偶然事件而言,由于其發生和對政策影響的不確定性使政策的制定更缺乏穩定性。因此,加快中醫藥立法進程,把經過實踐檢驗的、符合客觀實際的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是避免政策波動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中醫藥事業必須的制度保障。
3.3按照中醫藥發展規律辦事,提高中醫藥自我發展能力。總結建國以來我國中醫藥政策的經驗教訓,可以看出,凡是政策適宜的時期,中醫藥就發展進步,凡是政策出現偏差,中醫藥就停滯甚至倒退,政策對中醫藥的影響巨大。政策能為中醫藥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作為一門科學,中醫藥的發展最根本的還在于自身的生命力。我國目前的中醫藥政策雖然一方面支持了中醫藥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醫藥面對西醫的競爭仍處于弱勢地位。因此,遵循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型中醫為造血型中醫,既符合科學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政策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意。
3.4提高政策水平,制定切實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盡管我們黨一直堅持的是支持中醫藥發展的各項政策,但目前的現實卻是,雖然中醫藥從業人數、醫院數量和病床數有所增長,但中醫人才的培養、中醫學術的傳承、中醫在醫療體系中的作用以及社會對中醫藥的認可度等方面都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中醫的客觀療效是廣大群眾相信中醫的重要原因。保護性政策雖然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但具體的措施才是政策效用體現的關鍵。因此,提高政策水平、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制度措施是今后政策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69.19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醫司.中醫工作文件匯編(1949-1983).
[3]桑濱生.關于我國的中醫藥政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6,14(6):1-3.
[4]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
[5]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當代中國的北京(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