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入手,詳細闡述了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途徑、方法以及其培養模式。該模式將有效填補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的空缺,同時,在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領域將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三性融合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的指導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職業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現有全日制中職在校生2200余萬人、高職在校生966萬人,在校生規模已占中、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職業院校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大批與其人才培養特點相適應的專業化“雙師型”職教師資。近年來,職業院校新引進教師已經開始要求達到碩士層次,個別學校也引進了博士層次人才,但這些高層次人才還不能直接適應崗位需求,必須進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進修或培訓。當前,國家已經將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其中,師資又是提高質量的關鍵要素。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加大投入,進行示范校、骨干校建設,以及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專業碩士培養,對“雙師型”師資素質及其學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具有職教特色的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已成為職業院校、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急需的人才,這就有必要從辯證與歷史的角度對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的演進脈絡加以梳理,構建出系統化(理想化)的發展思路。如何改革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建設一支融“學術性、師范性、職業性”為一體的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隊伍,是我國職教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概念界定
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是一種融“學術性、師范性、職業性”為一體的復合型專門人才。具體而言,這種新型人才既具有良好的專業學術基礎,即專業、教學創新的“學術性”;又具有較全面的教師素養,即教育教學、教書育人的“師范性”,還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即企業生產和實際操作的“職業性”。
三、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
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融合了“學術性、師范性、和職業性”,是三性融合的具體體現。因此,對于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需注重學術能力的培養
學術能力是我國普通高校培養研究生的共同特點,那么,在職教領域中,如何培養具有一定學術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在當前來看,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職業教育亟待發展,但目前國內中高職院校中又缺乏這樣的領軍人才,如果在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過程中,不能針對職教的特點來加強學術性的培養的話,勢必會造成人才依舊缺乏,職教很難發展的地步。筆者看來,在加強學術性培養時,要著重體現兩個方面,一是對職業教育研究的學術性,二是對學科研究的學術性。筆者所在學校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該大學正在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特殊人才項目。該校在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過程中,首先是要加強職業教育的學習與研究,然后再回到專業領域,由專業所在學院負責培養其學科研究能力,畢業時頒發教育學的博士學位。這項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博士培養,因此在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將職業教育研究與學科研究充分的融合在了一起。通過這樣的融合培養,將“師范性”和“學術性”高度的進行了融合,如圖1所示。
2.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還應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
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專業,作為職教師資,同時將來也是學科帶頭人,其職業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筆者所在的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其教學成果實行“雙證書”制,培養一體化職教師資于1997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其后,在培養本科的過程中,又融入了“本科+技師”的培養理念,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能勝任中高職學校的教學,同時在技能方面也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現在,學校在培養博士的過程中,又突出強調了其職業能力的培養。博士研究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學校的模塊訓練,加上企業的生產實踐,才能更加有力的培養其職業能力,特別是在熟知企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培養其職業能力,將來,這些博士畢業生回到工作崗位,才能在崗位上引領示范。可見,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職業性的深度體現。就上所述,將三性高度融合的復合型高層次職教人才的培養模式可由圖2表示。
3.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要注重課程體系的構建
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有助于培養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本校在培養這樣的高級人才時十分注重“職業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技能訓練課程”的課程體系結構,該體系結構的框架正好體現了我國對于特殊人才培養項目的要求,也充分的將三性融合在了一起。職業教育課程在設置時要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對職業教育的規律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學科專業課程注重學科研究能力的培養,其課程的設置與普通高校相關專業博士培養的課程緊密結合,技能訓練課程要將學校的訓練和企業實踐高度結合起來。當然,課程體系的構建還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和不斷的修訂才能完善。
四、結語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了深水區,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緊缺,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了填補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空白,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開展了職業教育博士的特殊人才培養項目,不僅為我國的職業教育培養懂教育的人才,也為我國職業教育培養具有較高水平學科研究能力的人才。在這樣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課程體系的科學化構建,還有高級師資的配備,二者有機的結合,將會對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特殊人才的培養因其具有特殊性,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更新與完善。
參考文獻:
[1]韓昱卓.簡論高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11,(01)
[2]霍瑩.高職院校高層次“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思考[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3,(03).
[3]楊振升.談“雙師型”高職教師的內涵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5,(17).
[4]任冬梅,鄂世舉,鄭永鋒.關于我國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的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3,(01).
本文受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提高國家職教改革創新示范區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研究》(項目負責人:盧雙盈教授,項目編號:VE2003)支助。
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探索◆陳志亮(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從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入手,詳細闡述了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途徑、方法以及其培養模式。該模式將有效填補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的空缺,同時,在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領域將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三性融合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的指導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職業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現有全日制中職在校生2200余萬人、高職在校生966萬人,在校生規模已占中、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職業院校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大批與其人才培養特點相適應的專業化“雙師型”職教師資。近年來,職業院校新引進教師已經開始要求達到碩士層次,個別學校也引進了博士層次人才,但這些高層次人才還不能直接適應崗位需求,必須進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進修或培訓。當前,國家已經將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其中,師資又是提高質量的關鍵要素。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加大投入,進行示范校、骨干校建設,以及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專業碩士培養,對“雙師型”師資素質及其學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具有職教特色的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已成為職業院校、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急需的人才,這就有必要從辯證與歷史的角度對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的演進脈絡加以梳理,構建出系統化(理想化)的發展思路。如何改革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建設一支融“學術性、師范性、職業性”為一體的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隊伍,是我國職教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概念界定
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是一種融“學術性、師范性、職業性”為一體的復合型專門人才。具體而言,這種新型人才既具有良好的專業學術基礎,即專業、教學創新的“學術性”;又具有較全面的教師素養,即教育教學、教書育人的“師范性”,還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即企業生產和實際操作的“職業性”。
三、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
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融合了“學術性、師范性、和職業性”,是三性融合的具體體現。因此,對于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需注重學術能力的培養
學術能力是我國普通高校培養研究生的共同特點,那么,在職教領域中,如何培養具有一定學術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在當前來看,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職業教育亟待發展,但目前國內中高職院校中又缺乏這樣的領軍人才,如果在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過程中,不能針對職教的特點來加強學術性的培養的話,勢必會造成人才依舊缺乏,職教很難發展的地步。筆者看來,在加強學術性培養時,要著重體現兩個方面,一是對職業教育研究的學術性,二是對學科研究的學術性。筆者所在學校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該大學正在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特殊人才項目。該校在培養博士研究生的過程中,首先是要加強職業教育的學習與研究,然后再回到專業領域,由專業所在學院負責培養其學科研究能力,畢業時頒發教育學的博士學位。這項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博士培養,因此在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將職業教育研究與學科研究充分的融合在了一起。通過這樣的融合培養,將“師范性”和“學術性”高度的進行了融合,如圖1所示。
2.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培養還應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
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專業,作為職教師資,同時將來也是學科帶頭人,其職業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筆者所在的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其教學成果實行“雙證書”制,培養一體化職教師資于1997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其后,在培養本科的過程中,又融入了“本科+技師”的培養理念,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能勝任中高職學校的教學,同時在技能方面也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現在,學校在培養博士的過程中,又突出強調了其職業能力的培養。博士研究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學校的模塊訓練,加上企業的生產實踐,才能更加有力的培養其職業能力,特別是在熟知企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培養其職業能力,將來,這些博士畢業生回到工作崗位,才能在崗位上引領示范。可見,職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職業性的深度體現。就上所述,將三性高度融合的復合型高層次職教人才的培養模式可由圖2表示。
3.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的培養要注重課程體系的構建
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有助于培養高層次復合型職教師資。本校在培養這樣的高級人才時十分注重“職業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技能訓練課程”的課程體系結構,該體系結構的框架正好體現了我國對于特殊人才培養項目的要求,也充分的將三性融合在了一起。職業教育課程在設置時要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對職業教育的規律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學科專業課程注重學科研究能力的培養,其課程的設置與普通高校相關專業博士培養的課程緊密結合,技能訓練課程要將學校的訓練和企業實踐高度結合起來。當然,課程體系的構建還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和不斷的修訂才能完善。
四、結語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了深水區,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緊缺,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了填補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空白,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開展了職業教育博士的特殊人才培養項目,不僅為我國的職業教育培養懂教育的人才,也為我國職業教育培養具有較高水平學科研究能力的人才。在這樣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課程體系的科學化構建,還有高級師資的配備,二者有機的結合,將會對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特殊人才的培養因其具有特殊性,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更新與完善。
參考文獻:
[1]韓昱卓.簡論高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11,(01)
[2]霍瑩.高職院校高層次“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思考[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3,(03).
[3]楊振升.談“雙師型”高職教師的內涵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5,(17).
[4]任冬梅,鄂世舉,鄭永鋒.關于我國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的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3,(01).
本文受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提高國家職教改革創新示范區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研究》(項目負責人:盧雙盈教授,項目編號:VE2003)支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