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推行后,個性化閱讀教學已經成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因為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和教條化,導致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閱讀能力不高的現象發生,這嚴重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新課標下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推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了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并使教學目標能有效地完成。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做出了探究分析。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閱讀是學生了解和領悟課本內容的過程,“千江有水千江月”這句話可以反映每個同學對于閱讀內容都會有不同理解的情況。新課改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的理解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沒有起到培養作用。小學語文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自主地閱讀來尋求答案,通過個性化的思考、個性化的分析來解決問題,這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全面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課堂不再單調和枯燥,對于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將學生作為閱讀課堂的主體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是教學的主要方式,閱讀是不能讓他人來代替的,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形成他們是課堂主體的意識。主動地進行自主閱讀是個性化閱讀的基本。教師不應該在課堂上代替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分型或者引導他們分析,需要做到將課堂完全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化地閱讀課本,將閱讀有效地轉為個人化的行為。讓學生個性化地選擇閱讀內容,個性化地表現和發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例如點名讓學生閱讀最喜歡的段落,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享有自主權,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充滿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充分發揮課堂主體的作用。
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開展個性化閱讀
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需要根據新課標來進行教學,這是確保教學目標實現的前提。對于詞句的學習,要學習體會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學習,要求能學習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在個性化閱讀中,則要抓住關鍵詞句感悟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這都是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個性化閱讀的教學要根據課程目標開展,目標是決定事情發展方向,任何的事物都是根據目標開展的。因此。在個性閱讀中,基本閱讀是前提,基本閱讀完成得好可以對個性化閱讀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這可以在完成新課標的要求下,對個性化閱讀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對文章意義進行審視,鼓勵學生批判性閱讀
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通過閱讀對文章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這就要求學生采用個性化的閱讀方式,當學生了解到不同層面的文章含義時,教師應及時指導,讓學生將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闡述出來,這對學生個性化閱讀有一定的幫助。
當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疑惑的時候,對學習的內容就越發地有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講出對閱讀內容的疑惑,向學生灌輸“并不是所有課本上的內容都是正確的”概念,讓學生勇于提出質疑,并說出自己個性化的觀點,在學生提出觀點時,需要教師充分地尊重,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保護,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懷疑他人的看法,引導他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這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四、增強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自信心
教師應該通過表揚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自信心。表揚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新課標中提出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和學生的學習成果。個性化閱讀在課堂上的應用時間并不長,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這就需要教師增強對學生個性的塑造,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也是有效開展個性化閱讀的前提。學生個性化閱讀自信心的增強是對其目前的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種培養。學生在自信心增強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成功,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的推廣,有效地解決了小學語文教學成果低的現象,教師將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學生的個性成長上,讓學生通過個性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來促進其自身全面發展。在之后的個性化教學中,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以此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應玲.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淺探[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1,(12).
[2]安生元.淺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有效實施策略[J].大觀周刊,2013,(6).
[3]許在芳.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