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闡述職業學校技能大賽藝術設計項目的選手選拔,訓練過程,參賽準備,課程滲透,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的競爭力。
技能大賽實踐能力就業競爭力衡量普通教育的標桿是高考,而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已經成為檢驗職業教育辦學成果的重要指標,是把握相關行業企業用人標準和崗位能力需求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對職業學校辦學質量和教學質量的衡量標尺和真實評價。
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藝術設計項目從2009年納入比賽,已經連續舉辦6年,在技能大賽的訓練過程中,通過技能大賽為平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強化學生核心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
一、未雨綢繆,做好參賽師生的梯隊組建
首先,是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學校出臺相關規定,鼓勵和支持專業教師參加技能大賽工作,將參賽工作實績與教師職稱評定績效掛鉤;通過制度層面的約束,將技能大賽經歷列入教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當中,形成不間斷的循環機制,從而保證專業教師團隊的穩定發展。
其次,參賽學生的選拔是保證大賽取得成績的關鍵,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對參賽選手的選拔,需要任課指導教師長期觀察總結和綜合各方面因素全面考慮,因為參賽選手在賽場上比拼的不僅僅是某一項技能,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所以,指導教師要從多方面進行考察和觀察了解,可以在平時教學活動過程中定期進行模擬考核,在校賽層面仔細遴選。
根據大賽要求,參加省賽的選手必需是校、市兩級比賽的佼佼者。實踐證明,從校賽到市賽層層選拔而產生的專業成績優異動手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學生,經過系部組織的強化訓練,接受了大量的新的專業知識和指導教師系統的高強度的訓練,這些學生不管是在知識結構專業技能水平方面,還是心理素質綜合能力方面都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再經過省級大賽和兄弟院校的學生相互切磋,增長了眼界,開闊了視野,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沒有參賽的同學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部分同學回到學校后,對其他同學能起到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從而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精心組織,注重細節做好大賽培訓
大賽的選手訓練工作,要講究科學有序,靈活安排,按照過去傳統的訓練方法會導致選手思想僵化,對賽事的要求把握不準,難度估計不足,盲目的輕視或自卑,對比賽的現場環境缺乏經驗造成失誤。因此,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和過程,是大賽取得實效的根本。
(一)研讀省賽方案,準確把握文件精神
從2009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藝術設計項目首次納入比賽開始,校市兩級的選拔賽都是以省賽的實施方案為訓練的參照依據而展開。項目開賽6年來,不管是項目內容的調整,還是評分權重的配比,還是評分標準的定位都是在不斷的動態變化中。諸如以上所述,只有認真研讀省賽實施方案,準確把握文件精神,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訓練實效。
(二)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狠抓核心技能訓練
藝術類藝術設計項目的比賽設兩項三場比賽內容,其中,美術基礎考核的內容是色彩靜物寫生和素描半身像,對職業學校層次的學生來說,對構圖、結構比例、形體塑造、大的色彩關系、素描關系等基本要求是考核的重點,不能過多地追求形式上的標新立異,不管學生是否理解,一味地求變。對高職組學生來說,第三場的專業考核分值占60﹪,平面組,重在對考題的理解與把握,能夠找到創意的切入點,注重創新,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軟件技巧的炫弄上;環藝組,除了對手繪能力的考核外,應把重難點放在對空間的有效構建、透視的準確性、平面規劃的合理性、空間尺度的把握性上面下功夫。
(三)掌握訓練節奏,注重情境教學
藝術活動應該是一種身心愉悅的生活體驗,我們不能把訓練的壓力過多地傳遞給學生,而是要時常告訴他們,比賽并不是最終目的,在訓練比賽的過程中提高職業能力,找到努力方向,積累生活經驗才是關鍵。在訓練科目的安排上,遵循從簡到難,相互交叉,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多樣的原則,把訓練課堂移到室外,走出去采風考察;引進來,把企業項目帶入實戰訓練中。當然,賽場就是戰場,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包括對比賽環境和流程的熟悉程度,在訓練的后期要安排大量的現場模擬,從命題到時間的規定,到場地情境的營造,給選手一個真實的實戰訓練過程,這對學生能夠從容正常超長的發揮奠定了基礎。
三、細致入微,提高心理調節能力
組織參賽指導技能大賽工作6年來,指導過不少學生,發現有很多同學在平時訓練中態度非常認真,也很刻苦,技能訓練也是輕車熟路,而到了比賽時,卻會大失水準,由于過度緊張和缺乏比賽經驗,在時間的把握上也會出現問題,老師交代的注意事項早已想不起來,結果成績很差。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到了比賽場地,由于地域環境的變化,甚至是氣候、生理、身心的變化而無法做到自我調節,這就要求我們必需做到兩點:一是指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學生減輕外界帶來的壓力,要以一個平常的心態來對待比賽;二是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求學生不能機械地接受知識,而是要深入地理解,能夠舉一反三把知識轉化為實踐的創新能力。
四、動態調整計劃,將大賽貫穿于教學活動
五年制高職的教學計劃是依據省城職院人才培養方案而制定的。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將教學內容安排在10個學期中完成,計劃考慮到前后課程之間的銜接和為滿足能力要求而設置的課程多樣性。但實踐證明,學生進入高職學校階段,特別是到了第7學期以后,專業課安排較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智已趨于成熟,正是應該加強崗位能力學習實踐的重要時刻,而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與相關行業企業對用人標準和崗位能力需求相適應。基于上述情況,在完成省校教學計劃的同時,合理整合相近課程,利用專業實習和綜合課程設計的教學時段,積極開展校企之間的合作,把技能大賽的訓練參賽融入校企合作之中,把工程案例帶到訓練實戰當中,請企業一線的設計師為參賽學生輔導培訓,從而實現已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進學生的就業與創業。
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反映學校辦學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鍛煉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重要平臺,更是提高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的推手。通過技能大賽,帶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對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