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他們積極思維,挖掘學生潛在的求知欲,教會他們知識,更要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興趣不僅能轉化學習動力,而且也能促進智能的發展,以提高學習質量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物理教學預習環節物理實驗創新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一個嶄新時代——課程改革時代,它意味著我國學習型社會的形成與不斷完善。新課程標準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師生間的和諧互動交流,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他們積極思維,挖掘學生潛在的求知欲,教會他們知識,更要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就是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進行探究式教學,是新課改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新亮點。
一、抓好預習環節,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物理
為了學好物理,教師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教師要對學生強調,預習時做到讀、看、做、想、議、記。學生看書時要圈出重點,疑點、難點,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有針對性地抓住中心。物理是一門以實驗操作為基礎的科學因此,課前預習時必須要結合教材內容預習好“實驗”。另外,教材每節后面有思考題,在看完書后可以嘗試看能否解決,從而增強聽講的目的性。將課文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等也要多看幾遍,以加深理解,以便在此基礎上加強記憶。
二、教會學生學習物理概念
眾所周知,正確地理解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學的基礎。例如,力的概念和能量的概念是貫穿中學物理的一條主線。在運動學中,只有知道了物體的位移和速度,才可以了解物體的運動情況,所以位移和速度兩個概念是貫穿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它們的內在聯系構成了運動學基本規律。如果沒有理解力的概念,那就很難理解牛頓運動定律;如果對力學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那么,想學好電學也缺乏基礎。所以,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維的細胞,是物理知識的基礎,所以教會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概念非常重要。理解概念時要抓住概念的本質屬性和關鍵字眼,并聯系實例理解概念,使學生對概念有深一步的了解。
三、重視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和實驗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它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實驗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獲得物理知識與實驗技能的活動,是手和腦、知識和能力得到綜合訓練的重要環節。另外,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教師也不能忽視。培養學生興趣不僅能轉化學習動力,而且也能促進智能的發展,以提高學習質量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現代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在觀察活動開始時,往往帶有一種極強的誘惑感和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正是興趣愛好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學生“好奇心”這種心理特征,變好奇心為觀察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欲。不過,高中階段觀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外,還進一步要求學生能認識觀察對象所發生變化的程以及變化的條件。除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還要培養動手能力。學生在動手做實驗前應該提醒學生實驗需要注意的問題,應先講實驗的步驟,重點強調應注意的事項。對于一些重要的實驗或不易做成功的實驗,教師在課前自己要反復地試做,然后讓學生嚴格地按照操作程序進行實驗。以培養學生嚴肅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治學精神。這樣,通過實驗,把難學的東西化為易學的東西,這樣掌握的知識更牢靠,從而增加學習物理的興趣。課本中的這些實驗主要是用來驗證規律的,但如果我們能認真研究并做好這些實驗,我們的收獲就不僅在于驗證規律,它同時能使我們發現物理是有趣的,從而激發我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
四、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愛迪生曾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笨萍际飞厦恳淮蝹ゴ蟮陌l現、發明和創造的背后都有一串浸滿血、淚、汗的腳印。針對物理獨有的學科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新穎的方法重新設計知識體系,給學生全新的感受,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學生對知識理解了之后,就會舉一反三,對知識融會旁通,從而產生豁然開朗的靈感。教師可以提前整理好那些基礎知識和生活中的工具性知識,在精選的習題訓練中注重重點知識。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和獨特的創新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他們就會探究與教材內容有關聯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于是,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隨之而產生。
五、精選習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解題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數學水平高低的渠道,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所以提高解題能力至關重要。教師應精選習題,不要搞題海戰術。教師在選習題前可以提前整理好那些基礎知識和生活中的工具性知識,在精選的習題訓練中注重重點知識。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和獨特的創新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他們就會探究與教材內容有關聯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于是,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隨之而產生。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會解題首先得會審題,審題就是將一個具體的物理現象抽象成一個或幾個物理模型的過程,為下一步解題作準備。在這,需要強調的是,高中的習題比初中復雜得多,光靠讀題就列式計算往往會出錯,所以一定要審好題,把題弄懂再做,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審題習慣,就可以幫他們少犯錯誤,所以要求學生在讀題時,一要劃出關鍵詞來;二要畫草圖,凡是可以畫的必須畫,草圖上要標明題中已知的物理量。這樣,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會一步步提高。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應逐步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積極能動的參與者。要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激發起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保使每一位學生在自主、自動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現代社會所需的各種能力。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大膽探索,大膽嘗試,讓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實踐證明,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能有效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的學習,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隋玉平.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風,2010,(20).
[2]吳久遠.新教材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J].文理導航(下旬),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