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具有引導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逐步完成對整個學習知識的探索和研究。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完成對教學三維目標的最終培養。
高中信息技術TCP/IP協議探究式教學一、探究式教學在學習中的作用
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很多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為信息技術要進行學業水平測試,所以不管對學習內容是否感興趣都要被動的去接受。雖然在最終的學業水平測試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利用死記硬背的知識過關,可是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根本就不理解。比如,高二的學生水平測試通過后,大部分學生對IP的組成和作用根本就不懂。雖然考試的時候他們能夠答對試題,這其中當然有試題的原因,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是在沒有興趣和認真探究的情形下產生的必然的結果。探究式教學就是要求學生在對科學知識感興趣的前提下,對所學知識進行質疑、探究和討論,然后通過個人或集體等多種途徑進行解難和釋疑,最后讓所有學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二、探究式教學中遵循的幾個原則
(一)重視教師在探究式學習中的引導作用
雖然“探究式學習”能夠改變傳統學習方式中的某些弊端,但是并不能忽視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因為在日常的學習中,學生不可能就課本中的某個知識完全自主的去進行相關的探討和研究,他們還需要在老師的指引下才能逐步完成對新知識的探究,所以教師適時的進行引導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用什么樣的情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其次,通過設置什么樣的問題讓他們更進一步的進行質疑和探究;最后,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答疑解惑以及對學生的研究成果給予合適的評價。
(二)探究式學習立足于全員參與
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水平都各有高低。在探究式學習中往往會出現操作水平高的學生不顧及其他學生,獨自完成探究知識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會極大損害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讓他們游離于課堂之外。所以教師要隨時觀察學生們的行為,引導所有學生注意,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在知識探究過程中出一份力,共同承擔和分享探究學習活動中義務和成果。
(三)提倡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國古代就已提出的教學策略。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知識都適合用探究式學習也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我們在學習活動中要根據知識內容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學生也要根據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操作水平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只有提倡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每個人的潛能。
(四)正確處理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關系
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適時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時,不必面面俱到,要留出適當的空間讓學生去自主探究。也不能放任自流,讓學生沒有任何目的進行探索。
三、探究式教學運用的實例分析
(一)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假設
通過老師的操作,學生對IP地址的作用已有簡單的了解。他們就有可能提出各種不同的假設,如IP地址是否與網絡連接有關?除了IP地址以外還會有什么會影響網絡連接?也有的同學會直接提出拔下網線會出什么問題。教師應讓學生經歷猜想與假設的過程,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然后根究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形成解決問題的假設。
(二)學生交流和驗證假設
交流收集來的資料和驗證假設是考驗學生探究和動手能力的一步,雖然有些操作比較簡單,但也能反映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第一步確定網線與網絡連接的關系,在連接網絡時,要先確認網線連接是否正確,有同學會注意不到這一點。第二步中又可分為四小步,即分別將IP地址、網關、子網掩碼和DNS服務器進行設置,每一小步完成后,都要及時根據第一步得出的結論判斷出網絡連接的結果,并記錄操作結果。部分學生不夠重視操作的過程,認為只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就可以了;有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操作,在探究過程中淪為看客。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仔細觀察,認真對待。以合適的方式對每個學生嚴格要求,最終達到圓滿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推出結論
在學生驗證試驗的過程中,會根據各自記錄的數據進行討論、質疑,歸納總結這些現象的原因,發現數據之間規律的過程,是體現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具體表現。如果學生通過所有的假設和驗證,概括出有關的TCP/IP協議的規律,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那勢必會對協議的真正理解,并為以后應用協議解決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在合適的時機進行適當點撥,讓學生總結出相關結論。具體分析過程如下:
(1)同樣是修改IP地址、網關、子網掩碼和DNS服務器,他們產生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為什么?
(2)歸納總結,可初步得出什么結論?
在局域網修改IP地址、網關、子網掩碼你和DNS服務器時,都可能會使網絡的連接出現問題。分析每一次操作過程是最有價值的地方,也是最能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地方,一定有不少學生難以做到思路清晰地分析和研究,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開。
(四)學生相互討論,從舊有知識探究TCP/IP協議的構成
利用前面已經學習過的IP地址的知識,分析網關、子網掩碼和DNS服務器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自己探究的樂趣,并能享受到利用舊知識得到新知識的愉悅,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信息技術素養都有著很好的作用。
四、結語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要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學生的主動參與,正確處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努力把知識的傳授課變成研究課、探究課,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創新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試行)[R].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森,于澤元.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J].教育研究,2002,(2).
[3]柴西琴.對探究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7,(l8).
[4]張崇善.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