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教育是就業教育,以求職就業為導向是中職學校的本質和屬性。作為中職學校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管理,必須圍繞學校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通過加強對中職學校教學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深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實現常規工作管理檢查制度化和構建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等措施,不斷探索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提高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中職學校求職就業教學管理中職教學是直接面向社會的應用性教育,為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培養初中級專門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是中職學校的辦學根本目標。明確的求職就業屬性,要求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必須在“以職業技能”為主線的職教思想指導下,改革、創新管理策略與方法,突出教學的方向性和實用性,增強教學活力。讓學生形成與社會職業崗位對接的綜合職業素質,在未來求職就業的大潮中占得先機。
一、提高對中職學校教學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教學是中職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是教學有效作用于人才培養的基礎和關鍵。為了使教學活動達到國家規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中職學校必須提高對教學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教學管理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明確以培養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這一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強勁需求,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實現教學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通過實施有效的教學管理,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注重中職學生的個性培養和人格塑造。抓住教學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規范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過程的管理,推動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學校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質量。
二、深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
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是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的重要方面,是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針對傳統職業教育存在的課程體系與社會需要相脫離、課程內容與生產實踐相脫離的狀況,學校要成立由教學管理人員、專業負責人及專業教師組成的課程改革團隊,在廣泛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修訂實施性教學計劃,構建起以能力為本位,“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在課程內容改革方面:文化基礎課程要遵循“服務素質、服務技能”的原則,以基礎性內容提高學生基本文化素質,以應用性內容強化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專業基礎課要遵循綜合化原則,以技能為中心,以夠用為度,使綜合基礎理論課程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專業實踐課要遵循“寬基礎、模塊化”原則,突出專業方向和實踐能力,實現教學活動與技術開發、推廣、應用的緊密結合。
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提高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關鍵在教師。沒有一支既有較強理論功底,又有扎實的實踐技能和較好職業素養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第一,要制定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期規劃,重點抓好師資的結構性調整,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第二,要注重教師的業務提高,根據學校教學需要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高等院校進修培訓,讓教師及時獲取所教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形成較強的生產現場動手示范能力和在生產第一線解決有關技術方面疑難問題的能力。第三,每學期安排教學輪空,組織教師帶著專業教學中的問題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鍛煉,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提高教師應用新技術的能力。第四,聘請長期工作于生產、技術、管理一線,并有一定教學能力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促進學校與生產企業的無縫對接和教師知識結構的有效升級。
四、實現常規教學工作管理檢查制度化
常規教學工作管理檢查制度化,是保證中職學校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的基本要素,是強化教師教學過程管理和學生學習過程管理的有效手段。
1.制定教師備課、上課、技能指導等方面的檢查制度,檢查教師備課是否做到備教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具和實驗,上課是否既面向全體同學又體現針對不同學生個體的因材施教,技能指導是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動手能力培養。
2.教務管理部門每天要定時或不定時巡課1~2次,及時掌握上課、自習、技能實習實訓情況。每周檢查班級教學日志1次,掌握教師對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避免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確保教學秩序的穩定。
3.教學領導和教學部門負責人要經常深入班級隨機聽課,做到聽課有計劃、有要求、有記錄,以便及早發現問題苗頭,及時督促和指導教學工作。
五、構建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
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應在學校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來構建和完善。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評價要從政治思想表現及敬業精神、教學過程及教學計劃執行、教學能力及教學實際效果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不僅要根據學校關于備課、上課、輔導、實習實訓指導等常規檢查的記錄和相關領導的分析判定,更要注重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看法,給每個教師一個科學、全面的評價結論。對于學生的評價要遵循欣賞、發現和激勵的原則,把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形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同學互評、校內評價與社會評價有機結合,從多個角度做出藝術性的、有針對性的、貼近學生心靈的評價。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的點滴進步,多給學生幾把標稱的尺子和展示自我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從評價中找到超越的自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使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得到更完美的發揮。
如何使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適應學生求職就業能力培養的需要,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課題。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求職就業能力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來抓,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服務為宗旨,以求職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根本落腳點”的中職學校教學管理體系,以科學的教學管理推動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為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機制保障。
參考文獻:
[1]梁耀.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之我見.職業,2011,(11).
[2]范鳳英.中職學校教學管理探索與實踐.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0).
[3]于春紅.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商情,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