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未來的先驅力量與棟梁之才,大學生背負著國家的榮辱興衰。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心理出現了系列變化。近年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課題研究與報道相繼涌現,一時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就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現階段的開展情況進行研究,并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提出幾點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干預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壓力與日俱增,許多大學生都被繁重的課業與坎坷的求職道路壓得喘不過氣來。心理上的苦悶得不到排解,精神上的折磨無法得到救贖,時間一久,大學生開始出現焦慮、抑郁的征兆,甚至是精神崩潰,產生自殘自殺的傾向。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心理輔導,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式排解負面情緒,懂得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難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工作質量,不但關系到大學生未來的前程,更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發展,由此可知,認真落實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很有必要。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普及
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普及。據筆者調查獲悉,有超過八成以上的大學生知道自己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地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同時,大多數學生均參與過由院校組織的各類心理教育活動,并定期閱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發表的刊物。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在處理感情方面的事情略顯稚嫩,因此容易受到打擊。另外,現在大多數大學生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大學教育多半需要住讀,驕縱、蠻橫的個性容易使大學生在和同寢室友相處時發生沖突,甚至會受到孤立與排擠。部分大學生學習成績不佳,學歷不高,因此求職期間屢屢受挫。據筆者調查發現,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學習、就業壓力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個主要問題。
(三)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確認知
部分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夠認知,認為只有存在心理問題的人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當學生發現自身存在一定心理問題時,由于害怕被他人知曉,通常不會主動尋求心理幫助。在碰到心理問題的時候,大部分學生主要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或向家人、朋友傾訴的方式排解苦悶。極少部分學生會主動尋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幫助,甚至會在預約后臨時拒絕前來接受心理輔導。
(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力量不足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力量不足,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罪魁禍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中,許多處在中間軸承位置,負責上傳下達的組織成員均不是專職人員,他們往往身兼數職,分身乏術,完全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心理工作中,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度陷入困頓。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的對策
(一)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預警機制
大學生心理預警機制的設立,旨在放緩與未然。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心理預警機制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此,為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校方應加快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設,不斷完善心理防護體系,提高各部門間工作的協調性,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做好心理預防工作。預防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聯合社會、家庭共同引導學生心理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
(二)采取不同手段對癥下藥
各年級學生所具備的心理特征不一樣,因此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例如,大一新生剛入校,可能主要會存與室友相處不和諧等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擾;大二學生情竇初開,可能會存在情感方面的問題;大三學生課業緊張,學習壓力大;大四學生即將畢業,會面臨就業難等問題。所以,結合各年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更有利于促進各年級學生健康成長。例如,大一新生可舉辦集體活動,使學生盡快熟悉起來;通過講座活動,給予大二學生一些有關戀愛、禮儀方面的引導;鼓勵大三學生多進行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習生活;校方出面聯合企業舉辦校園招聘會,緩解大四學生就業壓力。
(三)突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限性
校方應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與高新技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輻射范圍。學校可設置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網,開設心理咨詢電子郵箱或心理咨詢服務熱線,突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限性,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為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多個渠道,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質量。
(四)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舉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結合時代發展需求,迎合學生個性、心理特征,不斷完善與調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與內容。可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熏陶,從而養成樂觀心理與堅強意志,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以端正的態度面對生活。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社交能力,結合實際擬定職業規劃。根據大學生的專業、興趣,分析適合的職業方向與就業崗位。通過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與時俱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宗旨,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心理教育服務。
(五)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能充分體現出高效師生員工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在它形成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干擾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從物質文化升華為精神文化的這一環節。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關系到校園文化的形成,而心里健康素質是基礎素質。所以,學校應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還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諸多正面、積極的影響,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健康思想觀念的形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目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來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為順利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學校應結合大學生個性發展特點與實際需求,以培育健康心理為宗旨,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預警機制,采取不同手段對癥下藥。引進高新技術突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限性,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貫徹與落實優質的心理素質教育觀念,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得以提升,學會如何自我調節,正確處理消極情緒,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與端正的心理態度,迎接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挑戰。
參考文獻:
[1]劉瀟.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1,(03):256-258.
[2]何建忠,孫英,王偉國.新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0,(04):78-84.
[3]哈麗娜,戴秀英,李秋麗.寧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詢工作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1,(06):188-192.